“操劳过度”而想不开?韩国惊现首例行政机器人“自杀”!媒体质疑:“这么勤奋的机器人,是不是工作太辛苦了?”【附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

研选快讯

服务机器人

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除了工业制造和自动化领域,机器人技术还在医疗、农业、物流、教育、娱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行政领域,机器人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机器人可以用于公共服务,包括接待和信息咨询。在政府部门,机器人可以处理重复性的行政事务,例如数据录入和文件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6月26日,韩国庆尚北道龟尾市政厅表示,该市首台从事行政工作的机器人从楼梯上冲下后停工。此事件引发广泛热议,被当地媒体称为韩国首例机器人“自杀”事件,甚至怀疑这台机器人是否因“过劳”而动了“轻生”的念头。

龟尾市政厅官员称,事发时这台机器人正在送达行政文件。6月20日下午4点左右,它从二楼楼梯上摔下来,随后被发现失去反应。据法新社报道,目击者在事故发生前看到机器人“在某个地方转圈,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那里”,但坠落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据悉,龟尾市2023年8月投入使用这台机器人,是该市首批以机器人取代人执行日常工作的政府单位。该机器人帮助进行日常文件递送、城市推广,并向当地居民传递信息。市议会官员表示,“它工作很勤奋,它正式成为市政厅的一部分,是我们中的一员。”

对此事件,韩国当地表示“震惊”,当地媒体提出了疑问:“这台勤奋的机器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对机器人来说,工作是不是太辛苦了?”

从“韩国首例行政机器人‘自杀’事件”回看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结构

从产业链角度出发,服务机器人产业可分为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和软件系统开发,中游的服务机器人本体制造,下游的个人消费者和各个应用场景的商业用户。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涉及的技术横跨通信、人工智能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各环节技术壁垒均较高。

在上游的硬件部分,减速器、机器人用伺服电机、控制器是组成服务机器人的核心三大零部件。由于服务机器人更加重视智能化、人性化,因此AI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同样重要。在上游的软件系统开发部分,人工智能、SLAM、操作系统等组成服务机器人的软件及系统。

在产业链中游,服务机器人的本体制造主要分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类。下游则为教育、娱乐、医疗、清洁、安防、餐饮、消防等应用场景用户以及个人消费者。

图表2: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结构

——服务机器人市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需求成为主要推动力。在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下,2021年市场增速出现回调,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公共服务需求的持续旺盛,加上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变、地质情况复杂,社会发展多元化特征明显,在应对地震、洪涝灾害、极端天气,以及矿难、火灾、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中,对特种机器人有着突出的需求,因此我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市场规模及总体占比也将持续增长。经中国电子学会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包含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93.3亿元。

图表7: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分析

个人服务机器人主要包括家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养老助残机器人、家用安监机器人、个人运输机器人等。

伴随国内经济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社会对科技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城镇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居民具备产品消费能力,使得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家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凭借高需求和使用频次受到企业、资本方关注,产品经过一定的发展期,技术相对成熟,逐步在市场放量;娱乐机器人、养老助残机器人由于技术复杂性、产品功能实现存在挑战,产品普及仍面临一定瓶颈。

公共服务机器人的范围则较为广泛,只要能够为公众或公用设备提供服务的机器人都属于该类型服务机器人。

图表8: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主要产品市场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服务机器人智能性提升,改进用户体验,加快提高了家庭应用渗透率,其中扫地机器人作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的代表性产品,成为众多家庭对于机器人的首选。而且中国公共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在不断增多,需求增大。伴随技术提升,服务机器人成本呈下降趋势,社会劳动力成本上升带动机器人换人需求,中国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有很大潜力

因此中国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以较快增速不断扩大。2021年,中国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302.60亿元。

图表9:2017-2021年中国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随着技术发展,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需求增多,服务机器人市场逐渐打开,中国服务机器人即将进入市场启动期。新冠肺炎疫情催生“无接触”服务,服务机器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1.8亿元,到202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72亿元。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