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驾比美国难十倍!小鹏智驾负责人谈FSD:智驾技术需要和电单车“博弈”,FSD很难搞定国内三亿小电驴【附自动驾驶市场竞争情况】

研选快讯

自动驾驶

图片来源:摄图网

FSD(Full Self-Drive),“完全自动驾驶”。FSD是特斯拉多年研发的完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目标是实现不需要人为干预的驾驶。自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24小时”访华后,“FSD即将入华”的消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过,到目前为止,FSD入华的时间还未确定,特斯拉中国方面曾回应:“目前具体时间不好说,但预估是快了。”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公开称,欢迎特斯拉FSD进入中国。他还说,特斯拉拥有非常好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品牌,只有更多好的产品、技术进入中国,消费者才能获得更好的体验,让市场良性发展。

6月20日,何小鹏发文称,他人在美国亲测了特斯拉FSD V12.3.6版本,对此,马斯克则回应称,“中国汽车制造商是迄今为止最具竞争力的。”

6月25日,何小鹏发文分享了其在美国加州针对特斯拉FSD V12.3.6版本的自动驾驶体验。何小鹏表示,FSD表现很丝滑,绝大部分路况处理令我安心,而国内电动车多,整体路况和交通规则复杂,国内智驾比美国难十倍。何小鹏表示,对小鹏智驾在国内道路表现很有信心,也很想看到特斯拉FSD在国内的表现。

6月27日消息,小鹏汽车智能驾驶技术负责人李力耘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对特斯拉全自动驾驶系统(FSD)在中国市场的适应性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复杂路况和与电单车等非机动车的交互是FSD入华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李力耘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路况要复杂得多。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约有30%的道路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电单车占用机动车道的现象十分普遍。他表示:“FSD很难搞定国内三亿小电驴。”他进一步强调,智能驾驶系统要想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能够提供良好的日常出行体验。在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好坏需要在与非机动车的日常“切磋博弈”中得到验证。

同时,李力耘也谈到了小鹏汽车自家的智能驾驶系统XNGP。他声称,小鹏XNGP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应对经验。XNGP已经在中国多个城市,如南宁、广州、昆明、南昌等,经过了非机动车大军的验证和考验。小鹏汽车在与电单车的博弈中找到了“平衡点”,并拥有深入的思考和成熟的解决方案。此外,小鹏汽车还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提升在此类复杂场景下的表现。

回看我国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情况:

——自动驾驶技术架构演变历程

根据2023(第七届)高工智能汽车年会上发布的《自动驾驶3.0时代,大模型重塑汽车智能化技术路线》,目前我国的自动驾驶已经进入了3.0时代。

自动驾驶的1.0时代是硬件驱动,主要依靠激光雷达和人工规则的认知方式提供自动驾驶方案;2.0时代是软件驱动,特点是传感器单独输出结果,用小模型和少数据的模式提供自动驾驶方案;3.0时代是数据驱动时代,采用多模态传感器联合输出结果,用大模型大数据的模式提供自动驾驶方案。

图表1: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进入3.0时代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目前汽车的自动驾驶仍处于L2“部分自动驾驶”和L3“有条件自动驾驶”的阶段。

图表2:自动驾驶阶段划分

——百度、华为已经布局自动驾驶L4/L5技术

目前相关企业切入自动驾驶业务的方式各不相同:传统车企采用“渐进式”路线,从相对基础、难度较低的辅助驾驶入手,逐步实现L1/L2/L2+的辅助驾驶功能。而谷歌、百度、华为等互联网企业则选择“跨越式”路线,“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瞄准L3阶跃式发展,百度、华为等科技公司剑指变革式引领。

图表7:中国自动驾驶代表性企业技术布局

——头部企业自动驾驶系统架构对比

根据小米技术发布会,小米智驾采用的底层算法为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并将大模型技术全面融入。但相比较自动驾驶领域领先的特斯拉和华为,小米自动驾驶的底层算法仍类似于2022年特斯拉FSD V11,而2023年特斯拉则已开始正式训练端到端模型,并于2024年已发布FSD Beta V12测试版;对比国内厂商华为,华为采用BEV + Transformer+GOD网络(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架构,并基于道路拓扑推理网络进一步增强,在实际运行中性能优秀且降低了自动驾驶技术对于高精地图的依赖性。因此小米在自动驾驶算法上仍然需要持续跟进研发。

图表7:头部企业自动驾驶系统架构对比

——主要车企自动驾驶技术路径规划

目前中国主要车企均布局了自动驾驶业务,吉利、长城、长安、东风、一汽红旗、上汽、奇瑞已经实现了L3级别智能驾驶布局,其中吉利、长城、东风已经进入L4/L5级别智能驾驶领域,到2025年我国主要车企均将布局L4/L5级别智能驾驶。

图表8:中国主要车企自动驾驶技术布局路径规划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目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内还将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因此目前中国还处于自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期,目前还是以技术研发为主,预计随着国外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国内各车企参与自动驾驶汽车研发的积极性将水涨船高。从渗透率来看,乐观预测到2030年,中国L0级别、L1级别、L2级别、L3级别、L4级别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分别达到7%、11%、51%、20%、11%。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表示,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已经跨过电动化阶段,来到智能阶段,而随着华为的加入,估计我们又要开始“卷”自动驾驶,在华为的带动下,预计未来几年自动驾驶会实现井喷式的增长。

辰韬资本预测认为,自动驾驶行业头部玩家纷纷提出端到端量产规划,预计模块化端到端系统将于2025年开始上车。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