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在干细胞领域突破一个重大瓶颈

Serena Xu

111

据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邓宏魁教授团队在干细胞制备技术方面获得重要突破。他们首次使用化学小分子诱导人成体细胞转变为多潜能干细胞,未来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重症肝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

多潜能干细胞在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和疾病模型等领域具广泛应用价值,是再生医学领域最为关键的“种子细胞”。在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其只短暂存在于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随后便会分化为构成生物体的各种类型的成体细胞,丧失其“种子细胞”特性。如何逆转这一自然发育过程,使高度分化的成体细胞重获早期多潜能状态,一直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

邓宏魁团队一直致力于开发调控细胞命运的新方法和建立制备干细胞的底层技术。受低等动物再生过程启发,团队发现高度分化的人成体细胞在特定化学小分子组合的诱导下,可以发生类似低等动物细胞可塑性变化。基于此发现,团队对化学小分子进行大量筛选和组合,最终成功诱导人CiPS细胞,实现人成体细胞发育过程的“逆转”。

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邓宏魁介绍,“这项全新技术,突破了以往干细胞制备技术的局限性,使干细胞制备更加简单安全、更易于标准化、更便于临床应用,为我国在再生医学和干细胞领域突破了一个瓶颈,为治疗重大疾病带来新的可能。”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论文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593-5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