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突破!中科大首次在超冷原子分子混合气中合成三原子分子

Serena Xu

111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网站消息,该校潘建伟、赵博等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白春礼小组合作,在超冷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气中首次实现三原子分子的相干合成。2月10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

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具有强大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不仅能够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处理的计算难题,还能有效揭示复杂物理系统的规律,从而为新能源开发、新材料设计等提供指导。利用高度可控的超冷量子气体来模拟复杂的难于计算的物理系统,可以对复杂系统进行精确的全方位研究,因而在化学反应和新型材料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冷分子将为实现量子计算打开新思路,并为量子模拟提供理想平台。但由于分子内部的振动转动能级复杂,通过直接冷却的方法来制备超冷分子非常困难。超冷原子技术的发展为制备超冷分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人们可以绕开直接冷却分子的困难,从超冷原子气中利用激光、电磁场等来合成分子。从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的混合气中合成三原子分子,是合成分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小组首次观测到超低温下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的Feshbach共振。在Feshbach共振附近,三原子分子束缚态的能量和散射态的能量趋于一致,同时散射态和束缚态之间的耦合被大幅度地共振增强。原子分子Feshbach共振的成功观测,为合成三原子分子提供了新机遇。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实现了利用射频场相干合成三原子分子。他们从接近绝对零度的超冷原子混合气出发,制备了处于单一超精细态的钠钾基态分子。在钾原子和钠钾分子的Feshbach共振附近,通过射频场将原子分子的散射态和三原子分子的束缚态耦合在一起。就这样,他们成功地在钠钾分子的射频损失谱上观测到射频合成三原子分子信号,并测量了Feshbach共振附近三原子分子的束缚能。这一成果为量子模拟和超冷化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该研究论文题为“Evidence for the association of triatomic molecules in ultracold 23Na40K + 40K mixtures”,已发表在《自然》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论文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297-2

从学术到产业,更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2026年中国量子计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