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全球新冠累计病例破2亿例,男性经常射精患前列腺癌风险低,2022QS最佳留学城市排名
全球新冠累计病例破2亿例
截至北京时间8月5日3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2亿例,达200 014 602例,累计死亡病例4 252 873例。数据显示,美国是累计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分别为35 292 721例和614 666例。累计确诊病例较多的国家还有印度、巴西、俄罗斯、法国和英国等,累计死亡病例较多的国家还包括巴西、印度、墨西哥、秘鲁和俄罗斯等。根据8月3日世卫组织(WHO)公布的数据,出现传染性较强的德尔塔病毒变体的国家总数与上周相比又增加了3个,到目前为止该变种病毒已出现在135个国家。
英国近十万人研究报告:完全接种疫苗人群 Delta 变种感染率下降三分之二
8 月 4 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英国市场调查公司益普索公司(Ipsos MORI)发表最新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完全接种两剂新冠病毒疫苗人群的新冠感染流行率为 0.40%,约为未接种疫苗人群的三分之一(1.21%)。
WHO 呼吁九月底前不要进行加强针接种,以缓解全球疫苗分配不均
8 月 4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富裕国家暂时不要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并表示全球应优先向卫生工作者和老年人提供第一剂疫苗的供应。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暂停接种的目的是保障“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的疫苗供应,到 9 月底实现让全球各国 10% 的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包括面临新冠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国药生物研究结果显示单抗对德尔塔等变异株有效
近期,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杨晓明研究员团队最新发现针对德尔塔变异株有效的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IC50高达5ng/ml。4日,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发文称,单抗对德尔塔等新冠变异株有效!
哈佛大学研究:男性每月射精至少21次,前列腺癌风险降低三分之一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近32000名男性的数据,发现每月射精至少21次可以将患癌症的风险降低三分之一。这一研究发表在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会刊《欧洲泌尿学》上。
科学家培育出世界最胖小鼠,证明体重和健康并不相关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糖尿病研究专家 Philipp Scherer 教授却提出了一个与大众认知截然相反的观点:体重和健康是不相关的。Philipp Scherer 团队培育出了一种世界上最胖的转基因小鼠,它们重约130g,相当于人类的272公斤。但单纯从结果来看,肥胖和超重并没让这些小鼠不健康,这说明肥胖者仍然可以保持健康。
与绝经时间相关的遗传变异
据一项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科学家分析了20多万名欧洲裔女性的遗传学数据,发现了290个与绝经推迟相关的基因突变,其中包括很多参与DNA损伤应答的基因。这些基因会在女性的整个生命周期发挥作用,控制卵巢功能。小鼠实验显示,激活参与DNA损伤应答过程中的两种基因(Chek1和Chek2,人体内也存在这两个基因),能增强小鼠的生育能力和生殖寿命。
研究表明:癌症幸存者衰老得更快,且到了晚年会更难恢复
马里兰州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有癌症病史的人,比健康的成年人更有可能因加速衰老而出现身体衰退。研究作者补充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癌症病史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似乎会急剧下降。与从未患过此病的成年人相比,他们的握力和步态速度多年来变得更弱更慢。
97.17%的人至少是一种癌症的高风险人群
近期,在一项发表于《癌症研究》的研究中,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能评估患多种癌症风险的癌症多基因风险评分(CPRS),并利用来自英国生物库数据中40多万名成年人的数据,评估了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与癌症发病率的关系。他们发现,97.17%的受试者至少有一种癌症的多基因风险评分处于高遗传风险中,这也意味着几乎每个人都会易患至少一种类型的癌症。与低遗传风险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相比,具有高遗传风险和不利生活方式的男性患癌风险会增加2倍,女性会增加1.38倍。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高遗传风险的男性的癌症发病率能从7.23%降低到5.51%,女性能从5.77%降低到3.69%。
科学家发现削弱埃博拉感染的宿主蛋白,可抑制细胞内病毒遗传物质的生成
据佐治亚州立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Sciences at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领导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已经在宿主体内发现了几种与埃博拉病毒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抑制细胞内病毒遗传物质的生成,防止埃博拉病毒感染。
可注射水凝胶微球促进松质骨重建
上海交通大学崔文国课题组等受磁铁吸引金属的启发,利用金属离子配体的配位反应构建了双膦酸盐功能化的可注射水凝胶微球,该微球可以通过捕获Mg2+促进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松质骨重建。
数百项遗传学研究包含了错误的核苷酸序列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近 12,000 篇人类遗传学论文的分析发现,其中有 700 多项研究的核苷酸序列存在错误。这些研究出现在 78 份期刊上,总共被引用了 17000 多次,部分引用还涉及人体临床试验。另外,有 29 项研究出现在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出版社发行的期刊上,该出版社表示将对有关论文进行调查。该团队的研究人员还注意到,自 2015 年以来遗传学研究中不仅存在核苷酸序列的错误,论文中还出现类似的词句和数据。这些错误可能是偶然的,但也可能指向论文的伪造。该团队已经联系相关期刊或出版商,并将继续检查提交稿件中的核苷酸序列错误。相关论文 7 月 31 日发表于预印本网站 bioRxiv,未经同行预审。
臭草可被用来制造可再生喷气燃料,更环保且成本更低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表示,与科学家一直关注的可再生燃料植物相比,臭草需要更少的肥料和杀虫剂。结果表明,用臭草制造航空燃料所消耗的能量,是油菜籽或向日葵的一半。与大豆油相比,制造臭草燃料只需要三分之一的能量。能源成本大约与利用开花植物亚麻荠来制造航空燃料相同。
洪水多发地区的人口数量正在上升
据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科学家根据卫星图像估算了2000年至2018年发生的913次特大水灾的洪水规模和人口暴露。结果发现,从2000年至2015年,洪水的总淹没面积为223万平方公里,有2.55亿至2.9亿人直接受到洪水影响。大多数洪水事件(751次)由强降雨引起,其次为热带风暴或潮汐,然后是冰雪融化、大坝溃决。除此之外,易发洪水地区的人口增长正在加快。在这15年里,全球总人口增加了18.6%,而洪水地区的人口增加了34.1%。研究估计,到2030年,气候和人口变化将使遭受洪水侵袭的国家和地区从32个增至57个(包括北美、中亚、中非部分地区),预计将有更多人口暴露在洪水威胁中。
研究认为:全球变暖是自然规律的可能性不到1%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属于自然规律的可能性不到1%。几十年来,地球的能源系统一直处于失控状态。地球气候的稳定性取决于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与地球向太空释放的能量之间的微妙平衡。但根据周三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这种平衡近年来已经被打破——而且这种不平衡正在加剧。
勾股定理在3700年前已有应用
在近日发表在《科学基础》的研究中,数学家解读了古代土地测量员在这块泥板上留下的几何图案:测量员通过在矩形和直角三角形中使用不同的勾股数,来构造精准的直角,以划定交易土地的边界。研究人员表示,Si.427 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应用几何例子,它揭示出土地私有化开始时期,人们对于准确划定土地边界的需求。
中科大提出新型固态原子钟方案
近日,中科大研究团队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他们在室温条件下,对氮-空位色心进行测量。实验测得氮-空位色心中氮核自旋的电四极距耦合精确度最高,其精度比以往实验测得的高四个数量级。实验发现,即使在室温条件下,不同色心的频率仍能在赫兹级别上保持一致。研究组基于以上检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具有高可靠性和集成性特点的固态原子钟的新方案,相较于现有商用原子钟,该固态原子钟更适合在低温、高压、移动平台等具有挑战性的复杂环境下工作。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源自纯能量的物质/反物质对的产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赵忠尧先生是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并观测到正负电子对的湮灭现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能核物理课题组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等单位的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在高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观测到源自纯能量的物质/反物质对的产生,并发现该过程中存在真空双折射的迹象。
NASA拟派探测器登陆水星
NASA提出了“水星着陆器”(Mercury Lander)计划,计划对水星内部结构、磁场和大气层展开调查。目前,“水星着陆器”计划还处于概念研究阶段,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水星着陆器”将会在2035年3月搭乘“猎鹰”重型火箭升空,10年后抵达水星。“水星着陆器”由太阳能供电,将在水星上运行一个水星年(88地球日)。在执行任务期间,“水星着陆器”上搭载的11款科学仪器将向地球传回约11GB的数据,包括水星表面的矿物质分布和化学反应情况、水星内部结构和磁场的数据、产生水星大气并改变其表土环境的过程、着陆地点以及周围环境的图像等。相关论文已经在预印本网站上公开。
观测揭示木星大气加热机制,赤道高温源自两极极光效应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等多所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团队利用夏威夷凯克天文台的观测数据,绘制了木星大气最详细和全面的地图,揭示了木星大气加热的机制。上世纪的观测发现,木星上层大气的温度高于预期,存在太阳辐射以外的因素对其产生了加热效应。此次研究基于红外光谱报告了木星的温度梯度,发现温度由两极极光地区向赤道稳步下降,说明主要热源是木星两极的强大极光,而高层大气正是由极光能量重新分布的过程加热的。该研究 8 月 4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
参宿四为何突然变暗?中国科学家找到最新答案
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参宿四神秘变暗原因是表面出现了恒星巨黑子。研究人员从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获取了参宿四变暗过程的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并对其进行仔细分析。红超巨星表面存在黑子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这些黑子很可能是对流流动或冷对流元形成的,并广泛存在于这些恒星中。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5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2QS最佳留学城市排名出炉:伦敦全球第一,首尔亚洲第一
近日,QS全球最佳留学城市排名公布。伦敦凭借其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毕业生机会,连续第三次荣登榜首。慕尼黑位居第二,首尔和东京并列第三。
“黄河大学”要来了!
近期,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理委员会在回复网友留言时,明确提到“将探索筹建黄河大学”。在济南之前,历史上就曾有过一所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学”,是我国关于高校办学体制创新最早的尝试之一。1985年5月,黄河大学在河南郑州正式成立,成为我国第一所中外联办的综合性高等学府,以原河南省委第三招待所作为校址,首任校长由两院院士,两弹功勋科学家秦元勋担任。
我国高温、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增多增强:《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发布
8 月 4 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蓝皮书显示,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1961年以来第三高值
阿尔卑斯山将建超级高铁!速度高达1200公里/小时
瑞士一家初创公司公布了超级高铁系统的计划,该系统能在阿尔卑斯山下以每小时745英里的速度运送乘客。Swisspod承诺将推出一种超级高铁系统,从日内瓦到苏黎世(约279公里)只需17分钟,从纽约到华盛顿只需30分钟。这大约是瑞士火车旅行时间的九分之一,美国旅行时间的七分之一,所有这些的碳足迹都只相当于飞机旅行的一小部分。
长征六号一箭双星!祝贺我国成功发射多媒体贝塔试验A/B卫星
北京时间8月4日19时1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两颗贝塔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任务的两颗卫星由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是继三个月前长征六号遥五火箭发射齐鲁一号等卫星任务后,型号与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第二次携手合作。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