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棉花“黄萎病”!国内团队完善病虫害靶向性防控体系,助新疆棉田提质增效

Evelyn Zhang

棉花在我国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而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但由于成本上升、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大幅波动、棉花病虫害干扰等因素,当地棉农的植棉效益受到制约。

在棉花所面临的诸多植保问题中,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最具破坏性和最广泛的土壤传播的棉花疾病之一。据悉,目前新疆黄萎病的发病面积超过播种面积的50%。但可惜的是,棉花对大丽轮枝菌防御的分子机制仍然很难捉摸。

据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郭惠珊研究员团队,在这一细分领域十余年不懈耕耘,收获了自己的突破性成果。

华中农大团队在棉花遗传改良研究中获新突破

据悉,该团队一直以“棉花-大丽轮枝菌”为模式系统开展研究工作,并建立并完善了跨界RNAi介导的陆地棉(Dasliae)种质创新体系,为可持续防控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棉花癌症奠定了重要基础。

郭惠珊研究员牵头组织实施了“棉花主要病虫害靶向性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与示范”。该技术体系以RNAi棉花为依托,集成了科学院和国际上最新的系列害虫靶向性防控技术与产品。

经过连续两年分别在中科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30亩)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60亩)开展靶向性防控示范,成效十分显著。

示范点的综合防控次数较对照区(示范点周边的生产单位,植棉面积超过3万亩)减少50%,亩防控成本降低45%,防控效果突出。

更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2026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战略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