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团队新研究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 全球专家高度赞扬

Winnie Lee

3434

疟疾俗称“打摆子”、“打脾寒”,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三大疾病之一。尽管在国内已经十分少见,但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十分流行。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

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近期刊载了屠呦呦团队该项重大研究成果和“青蒿素抗药性”治疗应对方案,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屠呦呦生于1930年,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她于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疟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在2020年前疟疾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40%”的阶段性目标将难以实现。究其原因,除对疟疾防治经费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预措施覆盖不足等因素外,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是当前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

屠呦呦认为,解决“青蒿素抗药性”难题意义重大:一是坚定了全球青蒿素研发方向,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青蒿素依然是人类抗疟首选高效药物;二是因青蒿素抗疟药价格低廉,每个疗程仅需几美元,适用于疫区集中的非洲广大贫困地区人群,更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

“全球疟疾防控与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倡议主旨高度一致。”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说,“截至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治愈的疟疾病患已达数十亿例。屠呦呦团队开展的抗疟科研工作具有卓越性,贡献不可估量。”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