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再发文质疑潘建伟,你认为量子通信是伪科学吗?

Winnie Lee

3434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

近期有自媒体文章宣称“现有量子加密技术可能隐藏着极为重大的缺陷”,引发舆论热议。量子通信安全保密的可靠性问题成为话题焦点,有不少自媒体文章质疑量子通信是“伪科学”、是“骗局”。

该自媒体文章介绍了一项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组收录于预印本网站、尚未正式发表的论文成果。

文中称:“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近來在经过不断的实验与尝试之后,发现了现有量子加密技术可能隐藏着极为重大的缺陷,攻破这个最强的加密之盾却不需要什么神兵利器,而是利用‘盾’本身就存在的物理缺陷。这个研究这将可能导致量子加密从原本印象中的坚不可破,转而变成脆弱不堪。……

目前被广泛应用在量子通信中的 QKD(Quantum Key Distribution,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并不完美,研究团队通过将具有不同种子频率的光子注入激光腔来改变激光频率的方法,进而观察注入光子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动态,最终居然获得高达 60%的信息盗取成功率。”

3月13日凌晨,金贤敏迅速发布声明澄清,该工作并非否定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性,恰恰相反,只要在源端增加更高对比度光隔离器就可以解决此漏洞,从而保证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性。

金贤敏表示,报道中有一些不够准确和深入的部分。他的文章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针对量子密钥分发实际系统源端物理漏洞的攻击方案,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可行。这个工作提醒并强调,为了更高的安全性,实际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源端的高对比度的光隔离不仅不可或缺,而且要非常大。目前的实际系统中,有的光源已经采取了高对比度的光隔离,但有的光源还没有。

“我们的工作并不否认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上的绝对安全性,相反正因为量子加密提供了理论上的绝对安全,使得人类追寻了几千年的绝对安全通信几近最终实现。而我们不断的针对实际系统的物理安全漏洞问题的研究正是为了这个绝对安全性变得更加可靠。攻击,是为了让量子密码更加安全、无懈可击。” 金贤敏写道。

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也回应称,公众对量子通信技术有疑问,主要是因为量子力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很大不同,哪怕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于量子通信的先进理论都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公众才会对量子通信的科学性产生怀疑,担心这项技术不成熟。

潘建伟进一步解释说,创新成果从产生到广泛应用,通常会经过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公众接触到一个全新领域的东西,最开始的反应通常是:不靠谱。比如最早的照相机,大家觉得魂魄被吸到相机里面去了,都不太敢用。所以早期的量子通信,有人认为是伪科学,当它发展比较成熟之后,又觉得这个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有疑虑。“现在我们确实有很多创新性的成果已经走在世界前沿,我们应该有自信。”

不过,潘建伟也表示,目前,量子通信正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转换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大量的科普工作。“当量子通信被广泛应用后,大家觉得没什么稀奇了,创新过程也就完成了。”

物理学家潘建伟在中国被称为“量子之父”,他的成就此前被“打假斗士”方舟子屡次当众质疑批判,甚至后者还一度发博称潘建伟不是“量子之父”,而是“放量子卫星之父”。

方舟子主要质疑潘建伟的量子加密通信有夸大嫌疑,并且是好大喜功的实验,针砭后者凭此成为身价上亿元的“科学明星”。他表示,砸巨资探索量子通信等于白花钱。

而知名科普作家、《时间的现状》作者汪诘则指出,自己多年来在方舟子孜孜不倦的打假中,却越来越看到潘建伟教授学术成就的可靠性。

此外,3月20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大国盾量子”)更宣布提供商用量子密钥分发产品,摆设擂台,成功窃取到量子密钥的攻擂者将获奖100万元人民币。

据介绍,擂台举办期间,组织方将通过网络实时更新活动进展、活动花絮,并邀请国盾量子的量子专家、安全专家和国际标准专家,做一些科普工作,普及量子技术、量子通信、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黑客”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瞻调查216参与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