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皮革大王”田家炳辞世 被誉“中国百校之父”毕生支持国家教育发展

Evelyn Zhang

7月10日上午,田家炳基金会官方网站发布了《田家炳博士讣告》,备受尊敬的田家炳博士于今天上午安详辞世,享年99岁。

前瞻经济学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田家炳一生业绩颇多,大慈善家、大企业家、教育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董事会主席等头衔之下,让最多人铭记的是他对于国家教育发展的毕生支持。

他一生中在慈善领域作出了巨大努力: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被称为“中国百校之父”。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的,在中国只有他一人。

这位大慈善家1919年出生于梅州市大埔高陂银滩村,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1939年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逐步奠定了香港“皮革大王”的地位。

在那之后的一大建树,便是24年前成立的田家炳基金会。迄今,他已累计捐资10亿多港元用于中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其中教育所占的比例高达90%。

满头鹤发,耄耋之年的他,终于安详离开了自己温柔爱过的这个大千世界。

田家炳在采访中曾透露,之所以如此孜孜不倦地支持和灌溉教育之树,源于自己初二就忍痛辍学的经历。而在之后的出海历程中,他深刻认识到教育程度对国民素质的影响力和塑造性。“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是我毕生希望所在。中学教育是兴学育才的基础。”

自己盛名与功绩在握,却在2001年香港“金融风暴”后,把自己原本居住了37年的“花园式豪宅”卖掉,与夫人一起搬去住出租屋,只为多捐助内地建学校。基金会的收入大大减少,他仍不愿辜负当初答应别人的助学承诺。就是这样一位“越捐越过瘾”,在慈善事业上真正慷慨奉献的人物,笑着称自己的“绵薄之力”让自己感到由衷开心。

为了把钱都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田家炳素有“吝啬”的美名。拥有亿万家财,每月用钱却不到3千元,生活中十分节俭朴素。

虽然所作功绩让人赞叹,却时刻保持冷静自谦,担心太出名会华而不实,形成负担。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