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烂牌,怎么打好?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王智远同学 来源|王智远(ID:Z201440)
我喜欢看心理学的书。
并不是因为我特别喜欢心理学,而是因为我曾经和大多数人一样,遇到问题想不通,想不明白。
后来接触了心理学,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尤其是那句“世上所有痛苦,除了生理其他都是思维造成的”,多么令人扎心的领悟。
不信,你停下手头工作想想看,是不是?
多年的阅读中,我认识很多名人,比如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将逻辑学和沟通结合起来的让·皮亚杰(Jean Piaget),以及,对人动机持整体看法的马斯洛(A.H.Maslow)等等人物,各具特色。
虽然他们都不认识我,但这并不重要。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他在多本书中被提及,许多人都认可他的心智模式,这个人就是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mil Frankl)。
他出生在贫穷的犹太家庭,是意义治疗与存在主义分析的创办人。他因《活出生命的意义》而闻名于世,你可能没听过他的故事,但我可以与你分享,看完之后,你对人生中每个阶段所遇到的彷徨、遭遇以及如何做出选择,可能会有新的认识。
1942年世界大战,弗兰克尔和他的家人都被抓入集中营,他和集中营的其他囚犯一样,不仅要修路干活儿,还可能面对,随时被关进毒气室实验,被纯粹分子凌辱的恐怖环境。
妻子、父亲和兄弟都死在这里。
他自己深受折磨,历经酷刑,过着与原本人生规划完全不相关的生活,有一天,他忽然有了新想法,“虽然无法控制苦难程度,但可以控制何时面对死亡,以及内心深处对折磨的反应”。
于是,他建立一种新的心智模式,即:
重要的不是我们对生活的期望,而是生活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可以停下来想一想,该如何回答生活每时每刻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囚禁期间,他选择忍受并积极应对,将监狱生活视为从事学术活动的机会,以研究人在极端恐怖环境中的变化。这种思维转变让他在1948年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并帮助其他人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寻找自尊。
战争结束后,他因为是医生而幸免于难,他自创一套心理疗法,成为享有盛誉的『存在-分析』学说的领袖。
我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遭遇艰难困境,如果我们能够启动弗兰克尔所主张的那样,选择一个更好的回应方式,把一切坏事朝着好的方向进行,就会挖掘磨砺内心和锻炼的机会,把一把烂牌打好。
有的人一出生就赢在起点,比如王思聪、何煪君,这只能代表家世背景,我认为所谓好牌还包括,相对于周围人来说的优势,学历、特长、以及身材相貌等。反之,处于劣势地位的,则称为烂牌。
我见过太多好牌打烂,烂牌打好的例子。
其一:
身边一位同学,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工作,责任心非常强,社交方面也不弱,身边朋友有事找他,找人办事几乎各行业都能打上交道,自己在老家也开几家奶茶店,生意做的还不错。
前几年,同学聚会说,凭他自己努力加上积累的人脉及运气,未来肯定能超越同龄人,但是,正因为这些能力,让他做生意时,认识很多三教九流的人,染上了毒瘾。
不到半年时间,输的数额越来越大,把能接触的资源都浪费完了,这些窟窿,令他出生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电话关机父母找不到他,现在在老家臭名远扬,本来大有可为的前途,被毁得一塌糊涂。
其二:
前几年,每个咖啡馆都能听到“O2O、本地团购”的声音,唐万里和他的团队看到其中的机会,创立“回家吃饭”APP,和其他平台不一样,在回家吃饭APP中,提供食物的乙方不是餐饮门店,而是待在家里的退休人员,家庭主妇等,点单需要提前预约。
当时市场中反应不错,被誉为餐饮界的滴滴,估值近20亿人民币,然而好景不长,经历美团、饿了么生死围剿以后,回家吃饭与2020年停运。
二次转身做战略选择,对创业的人非常重要。
唐万里结束上一段创业旅程,扎根到预制菜赛道,借助抖音平台兴趣电商机会,3年时间,在抖音完成近8亿销售额,几乎是预制菜赛道过去几年内,最亮眼的一颗星。
太多创业者因为黑天鹅事件进入困境,一蹶不振,也有太多太多创业者从中走出来。
有时,明知机会不大,但为了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公司背后几百个家庭,仍然举起旗帜阔步前行,这种敢于冒险和探索的精神,用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mil Frankl)那句话,最能表达我的内心。
他说:
我们不应该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和想”,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义着承担与接受所有挑战,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用更通俗的话解释就是:
假设你现在拿一手烂牌,不要问为什么拿烂牌,也别幻想拿到好牌会怎么样?你能做的,不是“一味的想跟表达”,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将烂牌打好的行动和思考上,去承担打好的责任。
所以,如何把烂牌打好?
第一步,我认为用“Controling (控制)” 和 “Empowering (赋权)”两个词的转化,来形容最佳不过。
最近健身房去的比较勤,除身体僵硬外,一组器械下来全是蛮力,发现最难做到控制、保持一个体式,完全不知道力气如何稳定发挥。
亲密关系也是如此。大家都说爱是克制,喜欢是放肆。我们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去对待对方呢?而不是一味灌输自己的行动,然后觉得“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能这样对我,你真没良心”这样的想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通过这段论述,你能感觉到控制在日常,做事中的重要性,这种克制会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走更近,但是,控制有时会成为一种反义词。
比如:
控制饮食,减轻体重,让别人不会说我胖,我才能穿衣自由。我要好好计划,按照内心的要求进行,才不会打乱节奏感。
认真观察,你会发现,所想控制的每件事,几乎都无法避免失望的可能性。其实,试图control的过程,更像是一个人不停地向外寻找确定性,毫无安全感。
几个月前,我去医院看望一位因为抑郁造成进食障碍的朋友。他跟我说,“觉得人生白白浪费了,自己在无畏的痛苦中错失了很多时光”。
我理解这种想法,我也曾在工作发展上升期间,身体遇到问题做过手术,在医院躺了半个月之久。当时我也曾埋怨过,说:“如果以前好好吃饭,就不会得胃病。” 但后来我才意识到,那些胃病养伤的日子并没有被浪费。
为什么呢?
早期,我期待康复出院的决心从未动摇。我每天焦虑着,毕竟只有上班才能赚钱,休息什么都拿不到。然而,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让我明白了,大部分烂牌是自己造成的。
当我们面对烂牌时,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能赋予什么样的意义。
后来,我的态度转变为“Empowering”(赋权),即向外寻求把握,控制自己真正能左右的事情。
我不再关注“生病什么时候好”,在医院醒来开始思考,今天输液后,我还能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当未来回忆时,我不想觉得在浪费时间。
现在几年过去了,回忆起那段时间,我感到一半的失落和遗憾,一半的收获。我深知,在痛苦中寻找成长的意义,是一次自我赋权的过程。毕竟,从“一再失控”转变为“选择过好当下”的觉悟是很难被挖掘出来的。
正是那段时光,让我觉得过好每天格外的重要。
很多同事说我,为何看你总有源源不断的精力?我想用思妥耶夫(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说过的话来形容,“我最害怕一件事,那就是我配不上我受的痛苦”。
说白了,生病卧床休息并不算太大痛苦,若与耗费时光相比,找不到时间及人生的意义,更为痛苦。
前段时间,我在 YouTube 上看到一条播放千万次的视频。该视频讲述了退伍士兵 Arthur 在服役期间受到伤害,医生给他下了判决书,告诉他再也不能走路。在被迫“接受”这一现实 15 年后,他身上堆满了赘肉。然而 47 岁时,即使身体残疾,他花费 10 个月的时间,减掉 140 磅。
诚然,想要把手中”烂牌“打好,首先要接纳现实和当下的自己,并在内心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即“我每天要过的很充实,且要有价值,不被浪费”。
如果无法做到自我接纳,就会觉得自己没价值,陷入我不够好、我还掌控一切节奏带来的安全感中,无法将注意力转向“如何把现在的自己利用好”。
接纳后,怎么相信自己的价值?
过去,我们习惯从行动层面要求自己,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判断自己的价值。现在,不妨用“存在的眼光”来看待时间。想一想,某段难过的时光,它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段时光要求我怎么样?也许,会打开一种新的视角。
比如:
我身边的一位朋友,半年没有找到工作。前三个月,几乎每天都颓废在家中。后三个月才意识到,这种行为无法帮助他走出困境。
于是,每天花1个小时投简历后,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做视频自媒体上;出乎意料的是,后来,他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机会,而且因为“自媒体”而成为加分项,这就是,向内求,向外探索的意义上。
现在,不妨想一想:
你遇到逆境时(当下),用什么态度面对每一天?是在混日子,还是让日子混你?你和半年前的自己有何不同?
年轻、身体健康的你,为什么仍然在无意识的日子中追求平庸?是改变不了,还是无从改变,亦或无法改变?真的有那么艰难?我想,可能还是生活太过安逸,让你陷入一种循环。
第二步,提升你的技能运。
成功有很多定义,(99%的勤奋+1%的天分)、(工作+休息)×少说空话、(意愿+能力)×行动等,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我认为,完全可以用技能+运气来总结。
为什么?
这里的运气可能是好运气,也可能是坏运气。在不同的活动中,这两个因素所占比例可能完全不同。可以画一条直线,左侧写技能,右侧写运气。不同活动,可能存在不同的坐标点。
越往左,越依赖技能,越少依赖运气;越往右,越依赖运气,越少依赖技能。例如下棋、跑步完全依赖技能,而一些活动完全依赖运气,与技能无关,例如买彩票。请您思考一下,您现在所做的事情到底更依赖运气,还是单一、或群体技能?
我举个例子:
现在有两个瓶子,一个里面分别印着1、2、3、蓝色球,代表技能,另一个平时分别装着印有-5、0、5红色球,代表运气;现在从两个瓶子中各拿出一个球,加起来分值就是结果。
会得出什么概率?1/3的结果为负,好像一个人开车技术并不成熟时,去飙车,却赶上坏运气撞车,相当于从人生中出局。
假设第一个瓶子中有三个球,数值是4、5、6,这三个球分别代表三个人。技能为4的人可能依然有1/3的概率出局,而技能为6的人,则不论如何都不可能出局。如果三个技能值分别是7、8、9呢?我想,即使在最坏情况下,也都无需出局。
如果把每次拿出的两个不同颜色的球看做一系列比赛,不断进行下去,长期看来,运气会时好时坏,但结果可能会抵消掉运气。因此,不说哪个重要,到底哪个起到决定性作用?
显然,运气不可控,有好有坏,也可能出现“0”(什么都没发生)。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生,不知道好坏的程度,但只知道,最坏情况下,可能导致灭顶之灾。
与此相对,技能可控,通过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绝对概率可以极大提高,于是,最直接应对烂牌的策略,应该是通过选择来回避坏运气。
大家都说,选择很重要,所谓创业成功,无非是解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更确切的讲,很多人“知道选择,也不知道选择”,为什么?他们虽然有自由的意志,完全没有管理自由的能力。
举个例子:
我们小区楼下有一个商铺之前做茶饮,但是好几个老板都没赚到钱。现在新来的老板也做茶饮,但每天客流量爆满。我很好奇,观察了好几天,借着买饮料的名义和老板寒暄了几句。他说,他们以前没赚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赚钱。
在盘下这家店之前,我已经观察了两个月,每天分析客流量、客单价和经营指标,发现首要因素是先要降低门槛,吸引顾客前来,然后提高客单价才有机会。
以前他们所做品类价格都比较高,旁边有星巴克,所以没机会。我现在的价格比他们低,而且开业前,周围几栋楼我都发了传单,并给老人免费提供柠檬茶,以保证拓客。
后来,我恍然大悟。
如果以前的老板在开店前,把工作做的更加细致,大概率不会失败;也就是说,在技能-运气的横轴上,尽可能选择去做左端的活动,提高技能值,把每一步都量化出来,才能降低坏运气的绝对值。
换个说法:
技能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别总指望运气有多好,因为运气很可怕。这里的技能不仅代表“你会什么”,还代表“精益求精”的态度,别人挖1米深的井,你至少要做到1.5米。
我花很长时间才想清楚,先定义意外的好运(Serendipity)究竟是什么,然后把它和“不可控的运气区分”,再磨炼技能,才是打好烂牌的最根本手段。
什么是意外的运气?
我想不到的好事,发生了....反过来,想不到的“坏事”没有发生,或者,我把那些能想到的“坏事”都避开了。
很多消费品为什么做短视频能成?有的却不成?除资本因素外,我想,厉害的创始人,心中早已有一张隐形地图,上面铺满如何避开踩坑的布局。
所以,至少现在,你应该庆信坏运气还没有发生到身上,但,这不代表发生时你有能力承受,坏事来临前,想想还可以如何晴天修屋顶。
好了,你现在已经明白,技能在运气中的重要性,当然,这还不够。
第三步,准确把握出牌的机会。
如何出牌(how)?放在创业领域你肯定会说,观察竞争对手,找到差异化,趁其不备快速占领市场,或在存量中,做好产品品质和服务。
这些,我并不否决。
但我认为只要坚持一个原则,想清楚为什么(why)要出牌,你基本可以提高幂定律(power function law)。
那就是,不频繁出牌,即使每次都要出牌,不要追求绝对意义上的“最佳选择”,而要从当下认知水平、环境做出“最优选择”。即便回头你发现,自己选择错误,也没多大关系。
毕竟从长远角度看,一次出牌对整体影响很少,你获胜的概率不是由一次选择决定,而是一次次叠加之后的后果,但这里要注意,审视清楚想要什么,能做什么。
从人生轨迹或创业场景看,很多人想要的东西,更像一种虚无缥缈的欲望,假设不能可视化,具体化在如何做好层面,你可能会把本身很好的一张牌,打烂掉。
举个例子:
数年过去了,仍有一些创业者为了项目而寻求资金,尝试各种手段,比如画饼,描述能达到业绩多少,做投资都不傻,能骗到的都是信任的人,钱拿到后结果呢?一张隐形对赌契约的形成,反而套牢自己。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B轮企业做运营,老板说最近要融资,要想办法把运营转化数据做好看些,的确通过补贴GMV提升了,然而,利润率薄如蝉翼,最终资本也没有买单。
一定要放弃,企图通过一次手段就能改变整个局面的想法。这种想法不现实,反而会束缚我们,使我们过于担心发展,畏手畏脚,不敢做出选择。所以,在出牌上要做的,是学会「反馈」。
职场同样:
有位朋友跟我谈起他工作很多不顺,领导不给力,在项目组做很多事情无人支持,各部门沟通不畅,让她收拾烂摊子,和我聊天中,一直抱怨,把各种问题数落个遍,我都感觉她身上有祥林嫂的影子。
说实话,偶尔牢骚可以缓解焦虑。
但总把问题归属到外界,采用消极式回应,往往是逃避的表现,更直接说,“被害人心理(mind of victim)”;一旦有这种心态,无时无刻都会感觉无能为力,很容易禁锢在牢笼中。
我跟她讲,改变不了环境,你可以随时辞职,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也可以尝试把精力放在新领域,花时间学一些新东西,时机成熟,你就可以拿到各种选择。
你看,任何情况下不是我们没有选择,而是我们总想既要,又要,还要.....每项都想兼并,怎么可能。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你最终没得选。
所以,最佳的选择,是在每一次要选择时“从当下角度出发”,到底迎难而上?还是逃避退缩?还是想办法突破,看做一次改变的机会?这些才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总体而言:
道理很简单,就是做不来。
如果你能把时间、精力投入到有效行动的思考中去,注意是“有效行动的思考中”,别搞错了;且每次遇到问题都想办法解决,并把当下当做人生最后一天,不抱怨的专心做事,我想,烂牌怎么可能打不好。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同学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