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30位教培行业从业者聊完,我看到了教培的死亡和新生
作者|灵竹 来源|商隐社(ID:shangyinshecj)
8月12日,“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的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虽然随后新东方回应称消息有误会,但“双减”政策落地后,以新东方为代表的教培机构面临的转型压力肉眼可见。
也是在这一天,有媒体报道称,华尔街英语宣布即将破产,不少学员在想办法寻找退费途径,员工已被欠薪数月。
这其实代表着当下教培机构的两种现状:有的被迫转型,有的破产而亡。教培行业的春天真的过去了。
时间回到一年前,2020是在线教育的本命年,不少资本乘着疫情的“东风”让教培机构大肆扩张,教培行业仅一年融资总金额就超过了539.3亿元,超过前四年的融资总和。
到今年年初,各家教培机构依然还在如火如荼的开课、招生、融资,线上教育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电梯、公交车站充斥着作业帮和猿辅导之流投放的广告。
然而,从3月第一波“新政”传闻出现开始,就有一波敏锐的VC对在线教育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各大投资人纷纷用脚投票,转投消费和企业服务,攻向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老年教育以及教育出海。
K12融资寒冬,在线职业教育成资本新宠,2021年上半年热门的投资行业主要有STEAM教育、早教、知识付费等。
很多学科教育机构,五六月份就感觉不对劲了,纷纷做好准备往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赛道转型。
更多教育机构还沉浸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假象中,猿辅导、火花思维等都在多轮融资后计划上市,可惜上市梦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7月份“双减”政策文件的下发,打了教培行业一个措手不及。
过去几年,在线教育这块香饽饽凭着来钱快吸引了大批投资人和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最基层的职员也能拿一两万的月薪,管理层就更不用说了。
但如今,各大教育培训机构纷纷降薪裁员,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让人唏嘘。
处在风口浪尖中的教培机构从业者们,他们是怎么看待这场大变局的?他们当下在想什么?对未来有什么观察和打算?
最近,商隐社跟30位教培机构从业者、观察者(其中几位受访者所述内容大意基本相同,没有专门列举,在开头、文中和结尾稍有提及)进行了对话,了解了他们最真实的思考和感受。
(按照受访者要求,文内姓名分别采用了隐藏、显示昵称、显示真实姓名等处理方式)
一
教培行业的“变质”
越是被过度追捧的行业,就越有可能超越本分行事。
教培行业在资本哄抢、一派繁荣之后乱象频出,教培机构的课程动辄上万,教学质量却粗制滥造,师资水平良莠不齐,虚假营销无休无止。
前段时间,有网友爆料,某线上教育机构的销售主管为了让一位家庭并不富裕的妈妈下单买课,竟然教唆家长开通花呗买课,额度不够时甚至又教家长怎么进行网贷。这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不禁让人唏嘘,教培行业已经“变质”了。
老师本应该教书育人,但在在线教育机构中,班主任和辅导老师们也要承担起销售的职责,他们不再为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焦虑,而是为了转化率和续课率寝食难安。
多位有过相关从业经历的受访者向商隐社吐槽了教培机构的种种乱象。
1、网课质量差
@伍英
我之前是一家培训机构的班主任,本意是想做一个好老师,没想到最后成了一卖课的。
家长都是真心实意希望孩子成绩有所提高,所以感觉很对不起家长的信任,然后就辞职了。
我自己也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成绩一般,平时可能会找一些一对一的家教,但不会给他报这些没有质量的网课,自身曾经身处这个行业,也了解这个行业的参差不齐。
现在国家整治这些教育机构,我认为是件好事,你想想,都有拍照搜题谁还好好做题,何况好多辅导老师用的还是拍照搜题去给孩子讲解和批改作业,这样教学质量能高吗?
而且教培行业的卷并不仅仅在城镇地区,农村里也有不少家庭为了孩子不落在其他同学后面,给孩子报一些不算太贵(差不多一百多一节)、质量也不怎么高的网课,不少班级里农村来的孩子能占到三四成,条件好一点的更倾向私教课吧。
2、辅导老师既当老师又是销售
培训机构玩的就是短平快那一套,资本家拿着最低的成本捞最大的利益。大多数线下培训的老师最难的不是上课,而是每年的续保率,他们既是销售,又是托管阿姨,要帮家长带孩子。
企业也根本不在乎什么是教育成果,所谓的什么超纲教学的产品全是拔苗助长。
除此之外,线上的发展模式全是畸形的,家长希望老师一对一,老师希望拿最多的钱教最多的孩子。双方利益从根本上就是冲突的,一期课程八九节课,刚开始上,第一节课的辅导老师就得劝家长报名第二期了。
知识本身属于公利性产品,体制内提供的都有弊端,更何况公众产品市场化的线上教育这种急功近利的培训机构。主要考核全是续报相关指标,很多辅导老师基本上是短暂捞钱的,人员流动很大,时刻在招人。
其实要是真喜欢做教育,大可不必在这种地方。
就像当年红红火火的共享单车,资本逐利下的产业,盛极必衰,必然登高跌重坠入万丈深渊。
3、价高质廉,盲目赚快钱
@叶老师
线上教育的问题不用多说,首先价高质廉就是显而易见的,先不说K12教育,很多成人教育也存在着这个情况。
最近报了某公司的一个成人英语课,号称零基础,全方位辅导,但真正学下来你会发现任何打着零基础招生的噱头都是拔苗助长。
首先课程基础打得不扎实,很多重点略微带过,课内涉及到的语法、语用等知识连我高中的侄子都有些难理解。
对于K12教育,质量问题就更不用多说了,成年人的钱可比小孩的钱难赚多了,资本看准了这个蜂拥而至,使劲往里钻,捞钱才是首要的,风险和后果都让普通老百姓去承担。
现在的教育、短视频什么的就跟当年的O2O和P2P一样,门槛低、人杂,赚一笔快钱就完了,最悲哀的是被资本耍的团团转的消费者。
二
资本是罪魁祸首
资本是教育行业“变质”的罪魁祸首,疫情时期,资本作为催化剂,使得在线教育在2020年驶入黄金赛道,各资本玩家都准备下一年继续这样搞。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资本把本来慢热型的教育,催生成了快热泡沫。在资本进入之前,教育都是慢慢做,没有跑路,也很少扩张;资本进入导致乱象丛生,原因则是资本的拔苗助长。”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它没有陪一个行业长跑的耐心,以利益为导向、拔苗助长的作风必然导致教培行业的变质。
很多受访者也跟商隐社谈到了资本逐利对教育行业的扭曲。
1、补课是伪刚需
网上很多人认为K12教育的崛起就是因为家长对补课的刚需,在我看来,这是伪刚需。资本家用需求赚钱,没有需求就制造需求,将少部分人的需求夸大,制造恐慌和焦虑是惯用手段。
现在的教育机构,只有很少一部分资金会用于教研工作,多数都用来营销了,制造饥饿营销,使得家长盲目跟风报班,大部分家长不想补课却被少部分家长和教育机构带歪了风气。
那些说什么在线教育可以解决偏远农村地区教育不公平情况的观点完全是洗脑。
很多人觉得线上教育让很多穷乡僻壤的孩子接触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却从没想过这些资源由资本家操控。
线上教育是有门槛的,没有钱哪来的名师课程,穷苦孩子是没有条件触及的。试想一下,父母以打工或务农为家庭收入来源,每个月平均薪资三四千,一节30分钟英语私教课最低100多元,一个月下来两三个孩子光补课费就小几千了,农村父母怎么承担得了?
2、资本逐利迫使教育畸形
虽然我自己丢了饭碗,但发自内心的拍手叫好。
十多年来军备竞赛似的教育真的很畸形,贪婪的资本冒着上断头台的风险争钱夺利,遍地开花的入行者也是看准了一时的红利,真正做得牛X的没几个。
卷了补课的钱转头就去做健身房、餐饮店,还是那群资本,还是用那根三寸不烂之舌卷同样一拨人,卷完孩子卷家长。一部分人暂时的事业不算什么,教育在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3、教育行业为资本家背锅
我认为在线教育本身并没有错,相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在线教育在传统教育体系外,给了我们多一个选择,突破了空间、时间限制,最重要的是获得成本非常低廉,几百块就能获得一套很专业的课程。
因此行业本身不该背锅,问题也不在老师,并不是有没有证的问题,其背后的资本家才是罪魁祸首。
资本为了赚钱无底线扰乱教育市场,很多人以为大机构信得过,其实越是大机构越信不过,反而一些小的培训机构都是实打实的做口碑,只是这样的机构往往最后被大机构排挤。
再者,资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做一些不利社会整体的事,比如让教育资源集中到最有钱的人手里,这肯定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有失教育公平。
三
教培行业何去何从?
“双减”之后,基本宣告着所有学科教培机构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大大小小的机构各出高招,有的机构迅速调整业务,将业务重心向艺术、编程等非学科教育转型;还有的机构将周末和假期培训时间转向工作日,把退班损失降到最低,亦或开售录播课;也有机构把矛头转向大学生和家长,将成人资格证和家庭教育纳入了下一步的转型方向。
前不久,猿辅导宣布做素质教育,上线“南瓜科学”;好未来旗下成人业务板块“轻舟”,已经整合了考研、语培、留学等多项业务;字节跳动旗下的瓜瓜龙也上线了素质教育产品,其美术AI系统课已经上线,此外还有编程课程;高途公司官网称,高途将专注于成人教育。
教培行业会何去何从?大家也对商隐社谈了自己的看法。
1、大公司转型优势大,小机构未来难生存
@孙琦,爱上云课总经理
K12业务碰壁,校外培训机构嘴里的肥肉化为虚有,转头争夺其它赛道的地盘,是必然的。
对于门槛低的成人教育机构来讲,没有实力超强的领头企业,各种小机构层出不穷,想守也守不住,动作快的K12机构,已经转型过来一个多月了。
跟成人赛道的“原住民”相比,那些体量大的转型公司竞争优势很大,就从数据来讲,大公司拿数据的成本会比小机构便宜很多,天然成本就低。并且很多固定成本是可以分散出去的,打个比方,同样一个讲课的老师,报1000个学员也是那么上课,报10000个学员也是那么上课,成本就稀释太多了。
我目前所就职的成人资格证培训机构也有一点轻微震动,近期的数据成本呈上升趋势,现在主要是从获客来源方面下手,多尝试一些获客渠道。毕竟市面上能大量投放广告进行获客的渠道也就那几个。多从小渠道或者新渠道进行获客尝试,在大机构的降维打击下,生存空间会大一点。
对于那些无法完成转型的K12小机构,基本上生存空间不大了。近期有一些朋友在做“擦边球”项目的尝试,比如伴学、课后托管班、读书会之类,随着政策细则的落地,毫无疑问这些擦边球产业也会逐渐失去剩余的生存空间。
2、其它教育赛道竞争加剧,灰色行业不足为惧
我是素质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与K12英语学科教育短暂接触过,从我的角度来看,教培行业的整顿必然会导致成人教育、素质教育等竞争加剧。
以K12公司的体量,可能会对其它赛道的“原住民”造成一定的威胁,但关键还是看实力,实力好的企业有外部“优质”竞争者的对照提升,能更上一层楼,实力还不够格的就只能掉队,眼睁睁看着入侵者后来居上,或是只能被巨头吃掉。
那么,学科教育赛道的大公司“身强体壮”,可以抢道甚至“鸠占鹊巢”,小机构该如何另谋出路?当很多家长对校外补课的需求依然存在,很多暗地里为家长和老师做对接的小作坊自然毫不意外的应运而生。
当然,这必然只能在灰色地带里小打小闹,规范化必然被打击,不规范就做不大,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这类机构其实一直都有,小区里以前打广告的很多,只是被扫过几次,近段时间少了,但剩下的运作更隐蔽了,以前墙上会有广告,现在你不进入他们的关系网根本不清楚他们的存在。
3、素质教育不好做,看好体育行业
从三胎到“双减”,一切不利于养娃的政策可能都要被动刀。家庭支出主要是住房、教育、医疗,教育和医疗都不应该市场化,课外教育这玩意,没啥用又吸血,抽干家长的每一滴血。
这次学科培训被搞得四分五裂,成人市场的钱并不好赚,有一部分肯定是要往素质教育扎堆的,但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虽然是国家所扶持的,也在快速发展,但跟K12相比,还不算是刚需。
尤其是其细分种类太多,单绘画就分为素描、油画、水彩、水粉、国画、插画、漫画等,需求侧应该不会一下子激起来,因此,个人觉得这些转型机构很难从该处分到很大的蛋糕。
除此之外,体育行业应该算是一个竞争还不算太激烈的行业,而且近年国家大推体育行业,这不失为一个好的转型方向。
4、私教化不可避免
很多人担心对校外培训的打压并不能抑制家长的需求,为了迎合这些家长,新的产业将会衍生出来,甚至再度走向内卷化。其实这种担忧大可不必。
学科教育现在的需求来自于人民共识,国家在强力打压校外补课之下,民众会逐渐形成新的共识,在新共识形成的过程中,这种需求会逐渐减弱。
当然还是有少数需求会持续存在,比如阶层或收入较高的家庭,可能学科教育会逐渐走向私教化、精英化。从一对多,一年几万块的费用,逐渐变成一对一,一年几十万的费用。
但这部分人占比不会高,小范围特权不可避免,能支付得了这份资源的人,本身与大众的距离就很远。新共识形成后,他们为教育支出的再多,民众也觉得理所应当。
打个比方,普通家庭开的车都十几二十万,在大街上看到人家开几百万的法拉利,会想和对方竞争一下吗?更多的人觉得是他们赚得多,花几百万和我花几百块感觉是一样的。
5、教培难做,准备换行业
我的前公司做的是全领域的教育培训(K12+大学+考研考证+小语种+人文社科等等),由于“双减”的出台,K12部分课程已经下线,我也因为业务的调整离职了。
受政策监管影响,不管是不是刚需,家长对线上教育会持一段时间的观望态度,担心花了钱却享受不到稳定的后续课程服务,所以业绩方面会有所下滑。
大公司像作业帮、VIPKID等体量大的机构转型凉不了,但中小型的机构对于能否扛住这轮政策监管就说不准了,要么彻底换行,要么加入大一点的早教或者素质教育相关的头部公司。
衍生出的私教化问题肯定会禁而不止,但是资本肯定不会再入局了,国家意志已经很明显了,都成立专门的教育培训监管司重点治理了,内卷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在了富人阶层,这个很难控制,隐蔽性较强。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下一步不打算继续从事教育行业,计划换行业,顺国家大势往国家扶持的行业走,比如新能源、半导体、5G等相关产业。
6、教育行业大洗牌,职业教育亟待发展
@賀长勇
国家“双减”政策出台,我忍不住拍手叫好,孩子天性就是玩,不能一味让他们学,现在教育事业的通病就是孩子被当做一台学习机器,比我们成人压力都大。
相信很多职业教育从业者,多少都会受他人“侧目而视”的眼光。前几年的竞争考试排名,一味迎合考试的教育环境导致了家长形成思维定式,教培机构和很多家长瞧不起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很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职业教育,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职业教育是倒数的低端孩子,学习不好先补课,补不上去再选择技校,不仅家长,上本科的孩子在从技校出来的学生面前多少有点优越感。
如今,国家提倡职业本科发展,再加上“双减”出台力度强,未来应该会改变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总之不管现在还是未来,蓝领技术性人才,也很牛!
除此之外,出生寒门的孩子砸锅卖铁也上不了几节一对一的外教课,根本拼不过城里有名师授课的孩子。再加上民办学校、培训机构高薪挖空了学校名师,但凡条件好的孩子,都进私立学校,被资本包围着教育,条件一般的孩子既上不起私教课,在学校也没有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国家政策下达之后,学校也应积极完善响应策略,很多体制内老师,在学校上课质量不高,在外接高价私教课。虽然学校明文规定不得接校外私教课,但其监管、惩罚执行力度不够,私下还是照常。民办学校、培训机构疯狂出高薪挖名师,几乎把公立校名师挖空,这些现象亟待整治。
7、蓝领工人待遇一般,文职工作者更加体面
在西方国家,有技术的劳动者收入并不低,甚至超过文职工作者,但反观国内,整个大环境都对技术工人不太友好。
为什么家长挤破头皮想给孩子争取一个名校名额、疯狂砸钱给培训机构?职业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职业在很多刻板印象里就代表不同的阶层,这个观念没转变前,家长还是不得不重视分数。
你可以了解一下某工厂普通工人的一天,有的甚至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持续十一二个小时,每天拼命打工,工资四五千元左右,而且基层员工都不太可能涨工资。
这样看来,谁家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穿西装打领带的白领,很多家长就是工人出生,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再经历这些。技术工人的现状和待遇,就是家长疯狂补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浅薄看法,教育事业的复杂程度也不是我一个技术教育从业者能揣测明白的。
至于教培行业的下一步方向,我认为教育信息化、To B、To G行业等应该会迎来一波小的红利期,是值得关注的。
8、社会需要技术性人才,K12教培与此背道而驰
@沈磊,PocketBench创作者
我是电气工程教学设备开发商,主要给专科和本科大学院校提供产品设备,“双减”政策对这个行业影响不大,但能间接带来一些有利条件。
目前很多教培企业纷纷转型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技术职业教育由于符合国家利益,会是一个新的爆发点,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和中小学不同,需要大量实践教学,需要创新型的教学设备。而我们可以提供这样的创新性产品,为新型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培训提供各种可能。
我们国家目前发展的大趋势是发展制造业,发展实业,这些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而不幸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并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是民族制造业振兴的巨大障碍。
所以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势所趋,大量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和研发人员符合国家发展利益,他们所学知识将直接产生价值,这和中小学教育不同。
中小学教育目标一是生活基本常识教育,要让学生知道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是怎么运行的,由资本主导的校外培训机构显然神化了“分数”,制造焦虑和内卷,加速教育的不公平。
中小学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会学习,因为一旦上了大学,基本都是靠自己折腾。上了大学没有能力规划好学习和生活的比比皆是,因此K12阶段过度饱和的学科教学以及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忽视,跟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显然不会被国家接受。
相反的是,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大学教育阶段是最需要额外补习的,因为毕业后面临就业以及如何创造价值的问题。但恰恰是大学阶段放水最多,大学往往注重科研而不是教学,这里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
9、行业红利已过,教育必将回归初心
@飞菩
做教育多年了,从大学开始做高校学生培训到现在做校企合作,除了幼儿和中小学培训,其它教育领域我或多或少接触过。
在我看来,教育行业首重口碑,国家禁止资本进入教育行业,是好事。
K12转型显而易见的优势就是其庞大的客户群体,成人教育和素质教育面对劲敌,需精细化管理,认真做产品,更加注重口碑的同时节约成本。做一个好产品,不仅在于商业模式,更在于产品的品质,是极致的用户体验。
教育产业化红利即将过去,中考定终生即将来临,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结尾,通过率百分之五十以下,学生从这开始分流,高考是第二次筛选。无疑,资本家贩卖的是家长担心孩子在中考和高考被分流的焦虑。要解决时下普遍的教育内卷和焦虑,本质还在于职业发展和上升通道,所以国家在扶持职业教育,扶持实体经济,只要教育资源大范围平等化,教育焦虑就会减少。至于有钱人请私教,那没有办法,也终究是少数。
另外,岗前教育是未来很有潜力的一个方向,每年的企业招人难、学生就业难都是刚需,教培机构不妨往这个方向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这个命题本身是宏大的、公益的,而不是逐利的,讲究一个情怀。有情怀的教育者,就可以认真做教育,做口碑;没有情怀的、逐利的,会慢慢退出舞台。
教育产业化出来的孩子是缺少学习兴趣的学习机器,一个好的教育生态应该让老师专注于在校教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政府专注于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我坚信,教育行业会在未来慢慢回归初心。
四
被裁教培从业者怎么办?
7月份“双减”政策发布,给在线教育当头一棒。从新东方、高途等行业巨头开始一蹶不振开始,为了“活下去”,各个公司裁员的消息接二连三传出,千万从业人员慌了神。
裁员潮正在席卷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政策发布后最先曝出裁员的是高途,全国13个地方中心,只留下郑州、武汉、成都三个辅导老师中心,整个高途有三分之一的人会离开。然后,掌门教育也宣布了裁员消息,劳动合同当天解除。
接着好未来、猿辅导、新东方、瓜瓜龙、火花思维等教育机构,也在陆续裁员。最夸张的要属豌豆思维,网传计划裁员70%到80%。
我国教培行业从业人员至少上千万人,背后亦是千万个家庭。政策的下达让很多人不知所措,似乎出路就是要么考公考编,要么换行业重新出发。可这些都谈何容易。
从公司疯狂扩招、连工位都不够到排着长队准备办离职手续,心里不禁一阵唏嘘。“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很多受访者也谈到了被裁员后,他们的想法,他们有的刚失业不久,有的被公司用“冷暴力分手”的方式裁员,有刚工作不久的应届生,也有来自海外的外教......对于未来,他们有的做好了新的打算,有的则仍然迷茫。
1、行业洗牌的同时也是人才的大洗牌
像新东方、学而思这些大企业不至于垮台,从另一层面来讲它们也创造了很大的价值,只是需要优化教育,减少不必要的补课,往精品化教育方向发展。
至于那些从公司被裁的人八成都是普通员工,实力相对来说没那么强,核心员工必然还保留在公司内部。这相当于做一次大洗牌。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他们大多可能需要转移就业方向,目前社会上很多就业岗位非常缺人,特别是技术岗位、制造业岗位等。虽然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只要有一颗学习心态,还是有很多选择的。
2、失业人员各凭本事,培训老师考公为先
在四五线小城市,校外培训机构关停后,很多老师都开始考事业编,或者去私立学校应聘当老师,但我估摸着培训机构整治后下一步就是私立学校吧,据说应该会让一些民办学校转为公立学校,具体怎么样我也不是很清楚。另外,其实还有一些小作坊小机构,还会对外营业,甚至还在招聘老师。
只是,所有的教育机构关停,大量的教培失业人员开始找工作,这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就业困难。无论多大规模的城市,短期内把这些教培行业的失业人员全部安置好都相当困难。
说白了,教培行业失业人员找工作还是要靠自己,也是拼技能的时候。
3、对优秀的人才利好,对赚快钱的就是灾难
毕业考公务员没考上,这两年一直在做销售工作,好不容易考了教师资格证决定转行加入教师队伍,结果发现教师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绕了一圈,还是回到了销售。
说实话,教培机构这个行业就很荒诞吊诡,集中表现为,教育的重点不在授课而是销售,很多课还没上到一半就被要求在家长面前提续费、推课,各种优惠、赠课,越来越觉得培训机构没什么好老师,只有个个都舌灿莲花的好销售。
本来想中国再穷不会穷教育,结果一个政策就凉凉了,最近失业了,说不难那是不可能的,这次整顿就像一次教师大洗牌,对优秀的教师是利好,对赚钱混日子的就是灾难了。目前准备考编进公立学校,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4、被公司通过“冷暴力分手”的方式强制离职
刚被某教育公司通过“冷暴力分手”的方式强制“主动离开”了。
首先,降薪是必须的,直接降了一半,从原来九千到四千五。其次,公司会明里暗里让你把数据提上来,不然就会被辞退,不仅加班比以前都狠,心理压力也非常大,实在坚持不下来,只能主动辞职。
有些大厂像字节出来都有n+1、n+2,能拿到两三万的赔偿,某些机构一毛钱都不想赔,一点社会责任感都没有。没办法,坑哪里都是,就看你在深处还是在浅处,浅处还能自己爬上来,深的就自求多福吧。
对我来讲,没有教师资格证,肯定去不了公立学校,现在很迷茫,不知道去向何方?
5、隔行如隔山,一进行业转行难
@胖头小猪
之前是在某网校做社群运营,失业快一个月了,期间面试了字节跳动、微博、网易等的运营编辑岗位,结果都被以经验不多、行业不匹配为由拒绝了,本来六七月份工作就不好找,转行找工作更是像骑驴找马,职位少面邀也少,面了也没有回复。每次去面试,面试官都会说,最近面的都是在线教育出来的,已经是供不应求状态了。
进了一行想改道实在太难了,毕业时本以为赶上了线上教育的风口,抱上了大腿,结果来这么一出,即便很困难但趁年轻赶紧转出来吧。
6、应届生遭到的社会第一次毒打
在线教育是每年校招季招聘应届生的大头了吧,每个学校的双选会大半个场地都被教育机构占了,我在春招时拿到了粉笔的offer,因为粉笔的大厂滤镜,还拒绝了几个小公司的运营offer,去粉笔做辅导老师,前不久刚转正。
没想到,一个月后就被裁了,人生无常啊,我有一个朋友也跟我一样,刚进了斑马没多久就被裁掉,一来没有什么工作经历,二来应届生的优势没有了,真没想到初入社会的第一份毒打这么快就收到了。
7、英语外教或将开展个人业务
@Jessie
我来中国后首先在猿辅导工作了多年,后又在学而思做了三年外教,现在由于中国政府新政的颁发,很多同行都被迫离职,我目前虽然还在职,但考虑到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的不景气,已经有转向做个人教育业务或者到国际学校教学的打算。
这几年对于像我们这样来自大洋彼岸的教育者来说真的举步维艰,首先是疫情,线下教育惨淡,于是我们把线下教学业务搬到了线上。再后来就是前几天的“双减”政策,线上业务被整顿。
现在恐怕再一波疫情又会卷土重来,很多外教从业者从疫情开始到现在连家人都见不上一面,我认识的许多朋友都计划不久后就回国发展。
客观来讲,对于中国这次新政的颁发,我认为中国政府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们谋福利。
父母的经济负担太重了,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很多英语教育资源都有限,很多学生接触到的英语老师都是非英语母语者,线上教育虽然能让这部分人群一对一接触到外教,但市场上越来越多粗制滥造的英语课程,都是以利益为目标向家长销售。
教育本该禁止太偏向盈利化,因此及时遏制这种无良商家掠夺经济利益的行为,我认为是正确的,我相信教育市场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8、不少失业外教被迫回国
@Alex
我是VIPKID面向儿童的一对一的辅导外教,在这家公司工作两年多了。关于这次中国“新政”,VIPKID首先就做了一些裁员举措,不幸的是,我也是被裁员工中的一员。
因为家在国外那边,两地分隔,再加上疫情期间出国回国都很困难,中国的教育大环境对于我们外来教育者来说很难生存,下一步准备回国发展。
其实,从我做辅导老师的这些年来看,很多家长把英语学科看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注重学生口语能力及实际运用,但依然有不少家长选择专门提高英语成绩的课程,比如如何解题、如何用一些小技巧提高成绩等等,这些方面我不是很了解。
总体来讲,我认为中国孩子学英语太不开心了,他们并不是为了兴趣学习,而是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任务甚至是家长施加的负担。
虽然对“新政”我不是很了解,但是中国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我认为这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都好。
9、提前出局,布局短视频业务
最近一周以来,半个朋友圈都失业了。
我之前是某网校的主讲老师,三年间,也算看着在线教育拔地起高楼,然后在楼倒之前匆匆退场,大约半年前我就辞职了,转而做短视频教育。
原因主要是在被各种销售量化指标充斥的“教师”岗位呆得不开心,再加上今年三月初很多VC投资人已经开始在教育赛道用脚投票,他们是对市场方向最敏锐的人,我更加笃定辞职是正确的。
赶巧近几年来抖音上的教培工作很火,我就开始在短视频平台运营个人工作室。在抖音、快手、视频号三个平台深耕,收获了一些粉丝,通过卖书、卖录播课等盈利,目前还在起步阶段,准备深耕下去。
抖音好多搞教育的卖的都是录播课,“新政”应该基本监管不到,后期可能需要办理一些许可证之类的。总之,先上车后补票吧,等你手续都齐全,说不定市场早就被瓜分干净了。
从这次访谈中,我们感受到,“双减”政策给教培行业从业者,特别是投身于学科教育的人,带来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动荡,创业者面临公司倒闭或转型、从业者面临失业或转行,他们的事业被迫发生了巨大改变。然而,大多数从业者对“双减”政策都持支持且乐观的态度。
每次变革在去除顽疾的同时,也会在短期内让一些机构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巨大转向,被迫挤进自身先前不熟悉的领域。
很多教培从业者此前已经意识到了这个行业将会出现的大变局,但缺了些转行的勇气,现在只得重新做选择。但正如很多在这一波大潮中失业的受访者所说,与其呆在一个泡沫堆积起来的行业和平台上提心吊胆,不如稳住心态,通过持续学习去摸索新的赛道。
这波经历也让很多教培从业者认识到,风口行业、头部公司、前途职业等看似光鲜有保障的标签,都不如提升自身价值靠谱,这才是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中唯一靠得住的。这也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商隐社(ID:shangyinshecj),作者:灵竹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