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红婵母校校长:像她这样的冠军,以后还会有
作者|刘文杰 来源|读城记PLUS(ID:DUCHENGJIPLUS)
这里是全红婵的起点,也是湛江跳水运动员的“重点班”
这个夏天,全红婵给家乡广东湛江带来轰动。
东京奥运会10米跳台上的3个满分动作,让湛江的14岁小将全红婵火遍全网。她在决赛场上完美地压住的水花,在遥远的家乡泛起了涟漪。
8月10日下午,时代周报记者探访全红婵母校——湛江市体育学校。这里没有网红打卡,只是跳水台边上多了几条红色横幅——“我以红婵师姐为荣”“我与红婵师姐共成长!”
这所学校创办于1956年,前身是湛江市中心业余体育学校。2010年10月,该校命名为湛江市体育学校,加挂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牌子。50多年来,该校向省以上运动队输送400多名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各级比赛获得400多枚金牌。
跳台上挂着红色的横幅 时代周报记者刘文杰摄
这所学校还在培养更多“全红婵”。在学校的露天泳池里,从乡镇选拔出来的青少年一次一次地走上跳水台,一遍一遍地跳入泳池,再爬出水里,走上跳水台。
“跳台高难红婵勇,入水平波对手痴。”跳台旁边的红色横幅如此鼓励孩子们。如果天气适宜,这样的场景会在每天重复出现。
这里是全红婵的起点,也是湛江跳水运动员的“重点班”。
不断练习跳水的孩子们 时代周报记者刘文杰摄
湛江市体育学校已经培养和输送了东京奥运会跳水冠军全红婵、北京奥运会跳板的冠军何冲、蹼泳世界纪录创造者林小妹、世界冠军张小冬、陈丽霞、李蓉娟、戴勇、邓燕平、李振球等人、亚运冠军吴国村等10人、全国冠军彭明生等15人。
这些年,层出不穷的跳水冠军们也给湛江带来“跳水之乡”的称号。
有人说,湛江“跳水之乡”的称号是由这些跳水冠军“撑”起来的。也有人说,湛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跳水运动长盛不衰,才能培育这么多跳水冠军。
时代周报记者独家对话湛江市体育学校校长黄科,一探湛江跳水的秘诀。
一
时代周报:都说湛江是“跳水之乡”,为什么湛江能出跳水运动员?
黄科:湛江孩子从小到大水性蛮好的。这跟靠海有关,也跟湛江的天气有关。
以前小时候在外面热得一身汗,没有空调,就到村头池塘里面泡着。把旁边的香蕉树剁了丢在池塘里,就这样抱着香蕉树学游泳。站在人的天性来讲,湛江人对水有亲近的感觉。我的小女儿才4岁多,只要见到水,她就想跑下去玩耍了。
因为天气热,湛江运动员的体质跟别的地方的体质是不一样。
运动员排汗量大,皮下脂肪薄,肌肉爆发力特别好。所以你看,我们的运动员跟其他省的运动员一比,人家可能是肉嘟嘟的,我们的可能是瘦干瘦干的。
湛江靠海,吃小海鲜的机会多。这些小鱼、小海鲜里面的蛋白质比那些吃饲料长大的猪肉牛肉好。
所以,天气造就了这里的人体质不会太胖,饮食也造就了肌肉爆发力强的湛江运动员的特点。
我们学校有20多个训练项目,跳水属于学校一级扶持项目,遵循项目扶强的原则在管理、资金投入等各方面,也有一定的倾向性。
二
时代周报:之前网上说,“全红婵是来自广东条件最差的场地”,你怎么看?体校经费充足吗?
黄科:学校经费是很紧张的。特别是今年疫情影响各级财政的前提下,学校的经费更显拮据。
体校的学生是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不收取学费,每个学生一个学期只收480元住宿费(含空调费)。这些学生享受政府提供的运动员伙食补助,每个月有900元伙食费。
学校收入不多,但在重点人员投入上面还是很舍得的。比如全红婵的教练陈华明,他是高级教练,在跳水界是著名教练。他退休后,如果我们不返聘他,很有可能就被其他地方挖走了。那就不仅是学校的损失,更是湛江市跳水届的损失。所以学校花了大力气把他返聘回来。
体校在培养更多“全红婵” 时代周报记者刘文杰摄
学校条件很艰苦,但是还得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说训练服装旧一点,洗干净就行,场地旧一点也没事,扫干净就行。
至于外部的硬件设施设备的话,如果政府有资金能投入,那么所有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三
时代周报:全红婵是从这个体校出去的,陈华明是她的启蒙教练。好的教练可遇不可求,会不会担心今后没有人能接陈华明教练的班?
黄科:陈华明教练就是从体校这里退休的。他喜欢待在我们校园里面,跟这些孩子抠动作。他在学校整个教职员工里面口碑相当好,大家非常尊重他,所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看,这里是充满爱的工作环境,能留得住他。
现在学校的跳水教练组没有断层。4个教练中,2个老教练,2个年轻人。这两个年轻教练都是全国前三名的水平,其中一位是陈华明教练的学生,还有一名女子教练员。
可以说,我们学校的教练员团队组合非常完美。
早期,全红婵就是在这所体校练习的 时代周报记者刘文杰摄
对于学校跳水这个项目,可以说目前教练队伍是非常稳定的。这里有很多值得他们留恋的东西。这是水和鱼的关系,离开了湛江,教练也很难选到这么多好苗子。
跳水方面,体校现在就有几个孩子,也可以压水花压得很漂亮。像全红婵这样的冠军,练得好的话,说不定后面还会有的。谁都不敢说学校是百分百成功,但至少出来一个全红婵,那就证明前面的训练方向是对的,那影响的可不是一个两个。
四
时代周报:家长为何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校?
黄科:家长送孩子来体育运动学校,第一个概念可能就是有书读,还有一个概念就有教练管着孩子,不用担心孩子被带坏,或者发生意外。有教练带着,孩子思想品德不被带坏。毕竟体校是全封闭的,孩子出不去。所以能送去全封闭的学校,一看还是公办体校,家长就放心了。
体校是公办的全封闭学校,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进体校 时代周报记者刘文杰摄
当一个城市的运动氛围沉淀下来之后,就会让家长理解。家长理解了,才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练。家长不理解,你啥都弄不成。
五
时代周报:孩子们会有“靠跳水改变命运”的想法吗?如果没有“一战成名”,体校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黄科:在这里的每一个小家伙,你问他有没有“靠跳水出人头地的想法”,他可能会谦虚地说没有。但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要不他来这里干嘛?
但我们不会突出这些关系。我向孩子们说过,运动成绩好能让孩子站得更高,但是学习成绩好能让孩子走得更远。教练员在做队伍的文化建设这一块时,就要不断地向孩子们灌输,“你既要学好自己的专业,也要学好文化”。否则,孩子只有运动成绩上去了,但文化程度跟不上,真的很可惜。
这些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一个是往专业运动员的方向发展,另一个是往大学输送。每年我们都有学生考上本科院校,今年在体育单招里面还有两个进了211院校。
学生的出路基本都打通了。接下来,我们计划跟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做三二分段联合培养,还计划跟北京体育大学恢复函授班函授课程。考得上的就通过高考走出去,考不上的也能通过函授加强学历教育。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城记PLUS(ID:DUCHENGJIPLUS),作者:刘文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