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钟南山院士,挺身抗击病毒:所谓医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技术领导力

作者|Mr.K 来源|引力山丘(ID:yinlishanqiu)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01

他建议民众,不要去武汉

自己却第一时间,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

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钟南山院士建议民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但他却在1月18日傍晚,第一时间乘坐高铁冲往武汉防疫第一线,了解病人情况,寻找解决方案。

如今已经84岁的钟院士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镜头前,你根本看不出他是位耄耋老人,精神矍铄的他,看上去似乎只有60多岁的模样。

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时,针对疫情,他给民众的建议是:“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

但1月18日傍晚,84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关键时刻再次站出来的钟南山,又勾起人们对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抗击“非典”英雄的集体回忆,更有满满的敬意。

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3天工作行程满满当当。

连日来,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84岁的钟南山院士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钟南山院士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当天下午还在广东省卫健委开会时,便接到通知要他马上赶往武汉。

当天的航班已经买不到机票了,助手匆匆帮他回家收拾东西,直接到广东省卫健委会场跟他会合后便匆匆赶往广州南高铁站,挤上了傍晚5点多钟开往武汉的高铁。

春运期间高铁票紧张,临时上车的他被安顿在餐车一角。一坐定,他便马上拿出文件来研究。

晚上快11点到达住处,他又简单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满满当当的一天工作和行程才算结束了。

上午开完会,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钟南山院士又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了解情况。中午来不及休息,下午开会到5点,钟南山又从武汉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

到达北京,他马上赶往国家卫健委开会,回到酒店,凌晨2点来钟才睡下。

才睡了四个来钟,早晨6点来钟,钟南山院士便起床看文件准备材料,匆匆吃完早餐,一天高强度的工作又马上开始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媒体直播连线……又是忙到深夜。

84岁的他早就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却从未停下,已经很多年没有休息过了,他常说:我也有周六和周日,但我要干活儿。

02

非典其间“敢讲真话”,成为扭转局面的关键

2003年,SARS 席卷中国。

学校停课,企事业单位放假,人们谈非典色变,城市仿佛失去了本该有的活力,到处都弥漫着消毒药水的味道;每个人神色紧张,步履匆匆,厚厚的口罩下虽看不清表情,但难掩慌张害怕的眼色。

2003年,钟南山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

那年抗击非典的战役是钟南山人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笔,非典肆虐之下,原本只在行业内享有名誉的钟南山被推到台前。

在疫情面前,有关部门特意提醒钟南山,不要讲太多。

他去了一趟父亲的坟前,站了很久。就此做出一个决定:说真话。

因为,他所在的呼吸研究所的医生已经倒下了20个。

2月14日,广东一天又有56例新增病人,而4天后,中国疾病预防疾控中心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却共同宣布:

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衣原体引起的肺炎采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治疗非常有效。

这个声明在钟南山眼里太扯了,因为所有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他都使用过了,全都没用。

当晚广东省的紧急会议上,钟南山强烈反对使用抗生素,并坚持说:

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

两个月后,同样的场面再次上演。

4月3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记者招待会上,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公布非典的最新情况时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现在中国大陆社会稳定,人们工作生活持续正常,在此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中国工作、生活,包括旅游都是安全的。

而4月12日北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和中外记者举办的发布会上,钟南山却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说:

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

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

在之后央视《面对面》的采访中,王志问钟南山:为什么反对衣原体的说法?这在当时是一个很权威的声音。

钟南山说:

我们应该首先尊重事实,而不是尊重权威。

历史证明,权威的假话并不能带来平静。病毒也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03

坚持讲真话:难听,但能救命

他认为临床医学家必须保持和病人的接触,不能闭门造车。“实践医学就是一边实践,一边科研,不能只是搞研究,最重要的还是解决病人的问题”。

对于医生身份,他始终有着自己清晰的认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同时,“敢说”的性格,也被他一直保留下来。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抨击“过度医疗”。

在全国人大,他呼吁雾霾检测,说:没有人的健康,再多的GDP都没用!

他质问药监局局长:一年批一万多新药,都是怎么批的?

他一直呼吁PM2.5检测数据全部公开,并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一句最不爱听的话:PM2.5直接侵入肺中,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

在禁烟的问题上,他公开说:相关机构又管卖烟又管控烟,这怎么可能?这完全是对立的事情!

2011年,一个烟草公司的专家因降焦减害当选院士,他又说:降焦减害,还成为院士,这太荒谬了。降焦是做出来了,但重要的是,焦油降了,危害并没有减少,所有的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企业用降焦的噱头作宣传,卖得还更好了!

一句比一句扎心。

04

本可以靠身体吃饭,却投身医学

从年轻时开始,他就酷爱跑步。1959年,还是医学院学生的时候,他在第一届全运会上,他以54秒6的成绩,打破了全国400米跨栏的记录。

3

钟南山参加第一届全运会

即便如今进入耄耋之年,他仍旧坚持每天起床后,快走或者跑步20-25分钟。

之后是双杠、仰卧起坐、单杠,一套流程下来,常常需要一个多小时。还有每周3-4次强度颇大的健身训练。

他说:“锻炼就像吃饭一样,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60多岁时,他仍旧经常带领学生一起打篮球。

甚至在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担任教授期间,他经常去冬泳。

3

钟南山 冬泳

他说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人的三种精神:

第一是竞争精神,一定要力争上游。

第二是团队精神。

第三是如何在单位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任务。

今年84岁的他,头发也并未全白,脱掉白大褂后,仍是一身肌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当益壮的钟南山,或许是上天派来拯救人间的。

7

但有时,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老了。

2003年非典之后,他的身体逐渐开始出现问题。2004年,他患上心肌梗塞,通过手术,在心脏里安装了支架。

2007年,他的心脏再次出现问题,心房纤颤让他不得不告别心爱的篮球运动。

2009年,他患上甲状腺炎,2个月的时间瘦了10斤。随后鼻子出现问题,又做了鼻窦手术。

05

父母都是医生,从小就是学霸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南京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名儿科医生,名叫钟世藩,母亲则是廖月琴女士。因为南京中央医院正好在钟山以南,所以钟世藩为儿子取名南山。

钟南山虽然生于南京,但父母其实都是福建厦门人。

钟世藩父母早亡,从小跟着叔叔长大。因寄人篱下而性格独立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协和医学院,1930年毕业。后来,他又赴美深造,取得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出身于生意人家庭,同样也是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学的是高级护理专业,毕业后曾由卫生署公派到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

1937年冬天,钟南山还未满周岁的时候,日寇一路南下,局势十分紧张,钟世藩赶在南京沦陷前,带领全家西迁至贵阳。

和父亲的话少不同,钟南山自幼活泼好动。有一次,几个小朋友得到一个新做好的木制手枪,大家争论不休,都不知道怎么玩,钟南山年龄最小,似懂非懂,但仍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终,他说服了大家。

母亲廖月琴除了热爱医术,还博览群书,从小给钟南山和妹妹讲故事,久而久之,钟南山同情弱者、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善良品格,慢慢形成了。

熬到1946年,抗战胜利一年多,10岁的钟南山一家,终于乘船迁至广州。父亲钟世藩出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兼儿科主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母亲廖月琴也重操旧业,再次在医疗系统为人民服务。

06

受父母影响,走上医学道路

19岁的钟南山,受父母熏陶,也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拉开了自己未来从事医学事业的帷幕。

上大学后,钟南山依旧成绩优异,而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田径、游泳、篮球、举重等,他都经常积极参加。

大三时,钟南山以一个医学生的身份,参加北京市高校运动会,居然获得了400米第一名。

1959年9月,他又在首届全运会上夺得400米栏冠军,创下54.4秒的新纪录。

正因为在体育方面的突出表现,毕业后北京体校邀请他,他有没有心动不知道,反正最终没去。可以想象,如果去了,将会是我们国家医学事业的巨大损失。

他选择了留校任教,做过辅导员、校报编辑,后又从事放射医学教学。

不过业余时间,他对体育的喜爱依旧全程在线。1960年,24岁的钟南山,喜获北京市运动会男子十项全能亚军。

07

留学英国,树立毕生原则:

不畏惧权威,讲事实,重证据

1979年,43岁的钟南山考取了公费留学资格,前往英国。为了给国家省钱,他们一行16人一致决定坐火车,整整9天才到达伦敦。

刚到英国爱丁堡大学,钟南山就收到了导师的一封信,上边写:

你要注意一点,根据英国的法律,你们中国的医生资格是不被承认的,所以你不能搞临床,只能在这儿参观实验室或病房。这样的话,你来8个月就可以了,时间再长,对你对我都不合适。

当时公派留学时间有规定,两年。这给钟南山愁的不行,他只能先不想时间问题,把精力放在课题上。

在思考一个跟戒烟有关的项目时,钟南山发现导师用公式推导出来的一个结果有问题,他当即决定用试验来验证一下。

他直接在自己身上做起了人体试验,不断吸入一氧化碳,然后让护士持续抽他的血检测。

在那两三个星期里,他吸入的一氧化碳相当于一小时抽60多支烟。

3个月后,他的论文推翻了导师的结论。这一下为他解决了困境,还被导师推荐到英国医学委员会发表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给自己树立了原则:

不畏惧权威,讲事实,重证据。

这一原则,在多年后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08

英国学成归来,当选院士

1981年11月,45岁的钟南山从伦敦飞回祖国。

回国前夕,他的导师,那位酷爱写信的爱丁堡大学教授弗兰里,又给中国好友修书一封,内云:

“在我学术生涯中,曾经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来未遇见一位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卓有成效。”

钟南山成为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等多个重要职务。

2003年,67岁的钟南山,作为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与广大医护人员一起,成功抗击“非典”,守护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很多人至今还记得,当年钟南山那句名言:“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但鲜少有人知道,为了与疫情拼速度,年近古稀的钟南山,当年夜以继日地工作,一连38个小时没合眼,最后累倒发烧,左上肺发炎,为免影响士气,选择自己在家治疗,没地方挂吊瓶,就在门框上钉了一根钉子,至今没拔掉。

09

致敬每一位参与抗击病毒的医务人员

新型冠状疾病毒面前,钟院士再次站了出来:

“17年前,曾经有一段我们是根本不了解规律、找不到病原体。但现在,我们只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定位在新型冠状病毒。

再加上我们有一个很好的监控,以及隔离机制。我不相信它会像17年前的非典。”

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争仍在继续,这个春节,很多人注定不能陪自己的父母、爱人、孩子度过了。愿硝烟早日尘埃落定,愿前线的每一个医护人员安全凯旋,也愿我们每一个人,珍惜这健康、安定的生活。

总有些人让我们相信,总有些人让我们感动。以钟院士为代表,在一线抗击病毒的医务人员,你们无愧于医者之本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参考:

1.《我们喜欢这个专门放坏消息的老头,因为社会需要真话》 山河路人,吕蓓卡 

2.《钟南山,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吃瓜的万小刀 ,万小刀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引力山丘(ID:yinlishanqiu),作者:Mr.K

3.《病毒中的逆行者,84岁钟南山:你们在家好好过年,我去武汉好好上班……》, 最人物

作者简介:K,知名电商公司技术老K级人物。武做过CTO,文出过畅销书,带你一起洞见技术新时代。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