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让“时代”成为你的创业加速器

刘德

 授课老师|刘德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

授课老师|刘德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

本文内容来源:水滴产品进化营;微信公众号ID:cpjhy2016

有人说,如果在 水滴产品进化营 学习,却没有听过刘德老师讲课……那你就算是“输在起跑线”上了。

作为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老师一手扶持小米生态链的成长,3年孵化近百家企业,涉及上百种品类,以及多款千万级爆款产品。

从看清大势到调整投资思路,建立品牌策略,再到团队组建;从一线实操到顶层设计,刘德老师有太多思考与经验值得学习。

假如你没有赶上刘德老师的现场分享,不用着急,我们准备了课堂笔记,完整呈现课堂精华。

以下,干货分享流出~

1. 看清时代主旋律,才能进入一个产业并获得持久动力。

2. 物质消费品、精神消费品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3. 未来十年,IOT及消费创新将是下一个时代主题。

笔记约5000字,阅读需要8分钟。

一、认清时代大势

一部电梯里有三个人。电梯上升时,一个人原地跑,一个人用头撞墙,一个人做俯卧撑。到了顶层以后,这三个人从电梯里走出来分享如何让电梯从一层升到顶层的经验。一个人说他是一路上如何转圈,电梯才跑这么快升上来,一个说他是如何努力撞墙让电梯才升上来,一个说他是如何努力做俯卧撑,才能让电梯以这么快的速度克服所有的困难升上来。但我们都知道,本质上是电梯自己在上升,跟每个人都没关系。

我们今天就讨论一个话题,任何一家公司,尤其是中等规模以上公司的成长,可能有90%都是因为他认清了这个时代的大方向,是这个时代把他托起来的。也就是说这票兄弟运气好,没有做错的决策,所以享受了时代红利。

我觉得这个时代最强悍的一个动力,就是历史长河中时代的动力,甚至超乎所有人力。

2

中国市场里,做一家小公司很容易,中等以上规模的公司,不完全由你;国民企业级别的公司,可能就完全不由你了,因为大公司是时代造就的。

所以当你出来做一家公司的时候,你就先应该想清楚,自己要做一个多大规模的公司。

如果是想要成就大公司,得先看清时代的原动力,再去学会怎么样借助这个外力,让公司成长起来,这远比你自己努力要重要得多。

1、 看清产业全球趋势,完成产业交接

早年中国白电的家庭化浪潮中,成就了美的、海尔;接着 PC电脑的个人化成就了联想;再后来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化成全了小米、OPPO和VIVO。

但我们从全球的分工的角度来看,如果美国还很喜欢做白电的话,不但没有我们的机会,连日本、韩国也没有机会。但是美国有钱了以后他就不做白电了,于是这个产业链就传给日本,接着日本的白电产业全球兴起。日本靠白电兴起后,又传给了韩国,于是有了三星、LG。

韩国的痛苦是母国市场太小了,此外做白电远没有做LED屏和芯片利润高,所以中国才迎来了白电市场,成就了美的、海尔这样的大公司。但中国市场和韩国不同,中国市场大,加上发展不均衡,所以这个产业端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但也不意味着永远在中国停留。

现在中日韩有很多能过渡到印度、泰国、越南的产业,陆续都过渡出去了。比如越南的白电加工产业日益红火,仅三星一家公司在越南可能就投了150亿美金甚至更多,基本赶上了越南的外汇储备,此外韩国产业工人在越南连带家属大概有150万。他们在做什么呢?他们实际上在完成产业交接,而且慢慢会有更多大量的产业被交接到越南去。加上越南完成了政治改革,经济会走得非常快,所以整个国家也做好了交接的准备。

所以你就会发现,你要想做成大白电企业是由你说了算得吗?好像不是,因为你要把整个历史长河看清楚,美国人还干不干,日本人怎么干,韩国人愿不愿意干,什么时候轮到我们手上,在我们手上能停多久,什么时候交给越南和印度等等。

如果你在产业交棒的那一瞬间还立志要在中国做一个海尔,那你大概率死在路上了,人家交棒到印度和越南了,已经没有你的机会了。但有趣的是,中国的分层太多了,不同产业处在不同层次,加上它在中国本土停留的时间会长,所以甩也会先把那些低端制造甩走,经济制造在中国还有路要走。

2、决定大公司发展逻辑的是社会因素

宜家也是一次历史长河对一个公司的成全的结果。

为什么宜家能充分利用小空间,做出复合功能的组合家具?以前我们都是从设计师的角度看,觉得需要学习宜家的设计逻辑,设计一个怎么用怎么方便的小家具。然而做企业做了这么久,忽然有一天我们就跳出了设计师的逻辑,发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逻辑最合适出现在瑞典,别无他处。为什么呢?

第一是瑞典国土大、国民少,且冬天长、能源贵,所以大家尽可能生活在小空间里,以保证烧柴火可以过冬。所以这种设计哲学是在他的血液里的。

第二是遇到了巨大的时代动力。宜家是“二战”以前成立的公司,二战没有波及到瑞典,所以它赶上了战后重建。因为别的国家都在重建,瑞典就有巨大的机会对外输出,在不断输出的过程中,完成了城市化,而宜家也成为了全球大企业。

第三是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把东西做的尽可能便宜。这又回到创始人老先生了,他不仅是李嘉诚那样要把一个毛巾用得透亮了以后才舍得扔,更是把毛巾用得透亮以后拿剪子剪了做了墩布接着用,他追求的就是高性价比,这点跟小米是非常一样的。我们要知道,性价比在产品竞争中是大杀器,是终极竞争,任何领域的竞争到了高级阶段,都是性价比竞争。

我觉得小米和宜家都是赶上了时代的强劲动力,所以宜家的创始人跟小米的雷总可能非常相象,都是推崇极致的好产品,以及合理的价格。宜家创始人已经去世了,从这个角度讲小米有长足的优势,雷总还很年轻。

二、小米如何看清时代大势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清楚未来十年的中国是什么样,否则不知道时代动力在哪,做公司就很辛苦。

我们从2013年底的时候开始做小米生态链,那时我们组织大家讨论未来十年的机会在哪里。今天我觉得我们还是找到了的,至少找到了一部分。为什么?因为沿着我们当时的思路来做小米生态链,十几个人,我们第一年做了17亿的流水,紧接着55亿,100亿,200亿,400亿这样做上来,每年都有100%的增长。如果哪一年达不到100%增长,我们一定是不合格的,我们一定是没有用好时代动力。

那么我们找到的动力有哪些?

1. IOT

第一个是IOT。我们认为未来十年,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会像手机一样互联互通,那么世界上可联网设备的数量就会呈几何数增加。而且会出现这些特征:第一全是互联,第二是有可能出现语音控制,或者说出现非触控之外的形式;第三是去中心化、多元化。

3

2013年我们要做IOT平台的时候,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空想。但到目前为止,仅用5年时间,小米已经是全球最大的IOT平台了,我们的设备联网量有1亿。

比如由于饭煲的联网,你可以用手机来远程控制饭煲,可以用你的手机来控制米饭的软硬,你不觉得这很神奇吗?我还记得第一次拿这个饭煲回家给我妈展示的时候,首先她觉得太神奇了,因为对她那一代人来讲,她很难理解手机跟大米饭有什么关系,但很快她很沮丧,因为她在我家的一个制高点就是她最会做饭。她用了十年的时间慢慢来理解水的多少和米饭的软硬之间的关系,但忽然一天她这些经验崩盘了,因为我掏出手机在办公室就能控制好了,你不觉得这是时代的进步吗?

但你需要在2013年下半年的时候就完成这些想象,才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从后台能清楚得看到每一个饭煲的使用情况,几点开饭,吃粥还是米饭,米饭软一点还是硬一点等,所以在大数据上就能非常清楚得看到哪个省是吃软饭的,开个玩笑。

4

从全球的角度,IOT还能指导产品的国际化进程。比如,我们其实还没有官方进入韩国,但后台一看韩国亮了,这说明小米的设备从各种渠道对韩国市场的进入已经成熟了,所有人都知道小米这个牌子了。所以当我们看越南亮了以后,马上跟国际团队说“速去越南”。于是国际团队再去越南的时候才发现,就跟母国市场一样了,因为大家对小米的认知已经很清楚了,都在用小米的设备。指导我们怎么去构筑市场,这就是IOT的魅力。

2. 大消费

第二个是大消费时代。我们在2013年底判断未来十年的中国是大消费的十年。所谓大消费,就是每一个中国人消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巨大的提高。

我们第一次提大消费时代的时候,部门很多同学是反对的:“中国人自古都是勤劳、勇敢、简朴的民族,可能不会有那样的大消费时代的出现”。

但我们看看历史长河中,你都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的时候是多么的“大消费”。《明朝那些事》提出到一个小例子,张居正的轿子有多大?那根本不是轿子,那是个两室一厅。

所以中国历史上一定是有过大消费时代的,而且接下来很有可能进入一个更大、更持久的消费时代。

为什么呢?

我记得原来在国内吃麦当劳的时候,服务员绝对只给你一张纸,你觉得不够用,就怯生生地跟她说能不能再给一张?她可能还不太待见你,又拿一张扔在桌面上,这是麦当劳的情景。

两年前一个春节我自己在北京买麦当劳,一个90后的妹妹,打包之后她抓了一把餐巾纸塞到袋子里。你都不知道这个动作让我多感慨,我激动的几乎一晚上没有睡。这不是一把餐巾纸的问题,它影射出新的一代年轻人,在物质相对充沛的环境长大,他们的物质观念、消费观念是不一样的。

商业世界是个信号学的世界,这些信号告诉我们中国接下来的大消费时代的来临。

小米生态链为什么投了一个做毛巾的公司?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了。美国人一年平均12-15条毛巾,中国人大概两条毛巾,假设这差额的10条毛巾在未来的十年内补足,那么中国毛巾市场的增量就会达到140亿条,这就足以成就若干个大公司了。而且很可能出现巨型毛巾企业,从新疆的棉花地开始整合,沿着产业链一路整合上去,一直到打穿整个链条,成为行业巨头。

所以当你把一个大时代的逻辑看清的时候,你发现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完全不一样了。

沿着大消费时代,我们预测未来十年可能还是一个大企业的时代。整个商业社会开始进入到像八十年代的日本,或者是七十年代的美国。中国今天已经出现了很多千亿级大企业,而大消费时代的来临,将会催生出很多市值过万亿的公司,所以是大企业的时代。

沿着大企业时代继续往前推进一步,未来的十年可能是一个大国企的时代,因为中国开始有了国家级别的品牌输出,我们今天的“一带一路”也是这个逻辑。

再来进一步,对于民企来讲,它是一个准国企的十年。很多大民企开始有准国企的属性,得到政府的支持。其实这些就告诉你要处理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大消费时代是从消费端看的,准国企是从企业端看的,那么从产业政策端看,未来十年是民生的十年。在未来十年里所有对民生有益的领域,都会得到政府巨大的支持和帮忙,同时它也是跟我们的大消费相契合的。

3. 渠道革命

大消费时代涌现出消费者的需求,另一边有了产品以后,需要的是什么?

是渠道。所以我们说未来的十年是渠道革命的十年。

当时我们判断,除了会出现全新、高效率的线上渠道,也会有高效率的线下连锁店。当中如果有大公司介入,这种线上、线下的整合可能五年时间能解决;如果没有大公司介入,十年时间把这个渠道整合也做完了。后来大家管渠道革命叫“新零售”。

6

线上渠道目前体现出来的像网易严选、有品等,这样新兴的电商平台,它们的品类虽然不多,但能达到高速的增长,实现巨大的流水规模。但它其实是个科技电商,一半都是工程师在做推送之类的运营。

线下渠道有小米之家、名创优品等,就是高效率的线下店,同时也是精品店。这都是我们在2013年底的时候,对未来十年的思考。如果没有这种思考的话,盲动是很危险的。

站在今天,我们如何看未来的渠道革命?

在中国,做小生意看市场,做大生意看十九大报告。我觉得从十九大报告看,未来的十年,可能在中国至少两个领域还有巨大的机会:

第一,军民结合。在未来十年里一定有巡洋舰一级的民办军工企业出现,军工过去完全是官方的,但是可能第一步会把那些非战斗组建甩出来,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

第二,文化产业。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起飞,都会伴随着文艺的复兴,这两个是双胞胎。既然是双胞胎,第一个生了,第二个也不会时间太长。此外未来的二十年,政治会相对稳定,一定会给经济巨大的机会,尤其是文化。这个也有信号,前几年我刚回国的时候,一个同学大冬天拿了一把扇子来找我。他说这个扇子太精致了,买了好几把还要定制、排队,遇到喜欢扇子的人就送给他一个。因为我太喜欢这个扇子了,所以送了我一个。他也让我很感慨。倒推十五年,假设你只会做一把扇子是活不了的,但是今天你能活得很好。

大概这些总结起来,就是一定要认清时代的大逻辑和时代动力,这个动力至少能推动你跑十年的时间,保证你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公司。如果不把这个看透,你最多就是在路边开了一个小商店,不管什么公司,跟路边的小卖店没有差异,而小卖店在历史洪流中,很快就会被甩出主旋律去的。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