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魔镜黄晓杰:为什么你花那么多钱学知识却还是不会用?
我们不断看书,到处买课,甚至挤时间参加大咖们的线下分享课。每每听完大咖分享,感觉瞬间顿悟,其实过后发现并没什么用。
为什么你上那么多商学院的课,花那么多钱学知识,却还是不会用?
5月20日,暴风魔镜CEO黄晓杰在混沌研习社分享了他在学习之路的心得。
本文经混沌研习社(微信公众号:dfscx2014)授权转载,研习社是一所线上商学院,致力为创业公司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的创新人才。
文|黄晓杰暴风魔镜CEO
很多人对学习这件事挺上瘾,平时也会看很多书和文章,听研习社的课。
我跟大家是一样的,我也是一个学习的爱好者。
如何学习更高效呢?很多人可能会选择看书,请教高人,或者在实践中学习。
我接下来讲一讲我过去的学习经历。
一个笨小孩的学习之路
我从小就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学习成绩在班里排10名左右,我不觉得自己智商比别人高。大学专业是计算机,我其实也不是爱学习的好学生,都是被父母逼着学习的。毕业之后当了五年的码农,一直做的是音频、视频等底层的相关技术。
创业之后我发现创业对人的要求太高了,要懂用户、产品、技术、营销、管理等多方位的知识,这迫使我学习了很多知识。
我的合伙人特别喜欢看书,看完以后就跟我分享收获。受他影响,我也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历史、传记、商业等所有类型的书都看,每年看书20本以上,多的时候看30-50本。我还喜欢看视频节目,尤其喜欢看《头脑风暴》、《波士堂》、《中国经营者》等栏目。
我觉得光看书还不够,于是我就开始参加创业培训班,比如联想之星、黑马营、中欧创业营等等。恨不得花一百万元去上课,还曾追过罗振宇、吴晓波等大V。每天好像都有知识积累和进步,好像自己变得越来越厉害,能力越来越强。
直到我创业做暴风魔镜的时候,我开始反思我到底学到了什么?
首先,我是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工作问题,并将之变成方法论和习惯呢?我觉得很少,可能不会超过5%。
第二,我的工作因为我的学习改变了吗?好像没有。
最后仔细反思,我发现学了这么多的东西,本质上对我的创业和工作并没有实际的帮助,这个结论让我非常非常失望。
我学的所有东西都是新知识鸦片。我不断的学新知识,上了瘾,我以为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事实上只是一种幻想。我觉得学到了非常多的门派、知识和经验,但是这些知识经验之间没有相融,甚至这些老师的理论是相互矛盾的。
举个营销的例子。
韩都衣舍在互联网服装领域做得非常好,他们的观点是互联网时代彻底改变了营销。
但是OPPO说,无论时代怎么变,营销的本质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人性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第二,人们只愿意接受他想接受的信息。OPPO据此推出了很有名的广告语“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我发现学到最后,任何一个理论都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而且这两个相互矛盾观点背后的公司都做的很牛,你到底听谁的呢?
我觉得这需要我们自己去做总结。人类的智慧像一棵树,这棵树的树根和树干是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可以跨越时间、跨越空间,它在任何时候都是对的道理。
还有的道理就是相对真理。相对真理就是树枝跟树叶的部分,我们学小米的互联网思维,学习杜蕾斯如何写段子,这都是相对真理。
查理.芒格,这个人说理性。他说理性来自于跨学科最底层的道理。他说人类最容易犯一个错误,拿着锤子到处敲,以为一个锤子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这个世界太复杂了,复杂到不能拿着一个道理解决所有的问题。
查理.芒格反对学一堆所谓的无用知识。他认为人类最本质的智慧已经存在于初中、高中、大学所有的基础课程里面了。博弈论、战略论、心理学、概率论、进化论我们都学过,他认为创业不要总是盲目地做事情,要多学习,多思考,少做动作,一旦做了动作就坚决按照原则和理论执行,这样你就会赢。
举个例子。
李叫兽研究生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创业开了一家公司,李彦宏特别欣赏他,想让他去百度,他不同意,李彦宏就把他的公司买了,于是李叫兽现在成为了百度最年轻的VP。
李叫兽为什么能成功呢?因为他坚信理论和知行合一。
他对理论的应用已经到了有点变态的程度,有时候吃饭都会用决策论做决定。比如今天晚上去吃饭,我们是吃小肥羊还是海底捞?决策论来一遍,选择一下去哪儿吃。
他在大学的时候,当时社团活动,要编一个短信,群发。本来这个事特别简单,五分钟就可以搞定。他说,不行,我要用金字塔原理编辑这个短信。后来他真的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用金字塔原理编辑这个短信。金字塔原理讲究结论先行,自上而下的表述,这样做出来的信息传播最有效。
同时他还是一个战略高手,他在做个人思考的时候用了特别多的战略论。大四,周围很多人去实习、参加培训、找工作、考研,而李叫兽用决策论来决定自己走哪条路。他站在战略论的角度,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比如他去面试了很多家公司,别人说你学的东西太虚了,没有用。他就通过另外的方法,通过注册微信公众号,写非常精彩的营销案例分析,两年不到就做成了营销领域的大号,成功地引起了李彦宏的关注。
为什么学习了那么知识,却没有用?
为什么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知识,后来却发现没有用呢?这是因为你的知识转化率低。
为什么知识转化率低?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没有理解、缺少经历、重视度不够。其实我认为没有彻底理解和重视度不够都是伪命题,缺少经历可能是个原因。
再跟大家讲另外一个理论,叫象与骑象人。
【注释】象与骑象人:人类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而另一半则像是一个理智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分,造成人们常陷于理智与非理智的思想争战中。
几乎所有人在没有研究心理学的时候,都认为自己是理性动物。因为我是高等动物,我要做思考,要做决策,感觉自己好像挺理性的。事实上当你真正仔细分析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非常像一个人骑在大象上。
骑象人是意识,大象就是潜意识。我们天真地认为是意识在控制我们,其实不是。我们90%的言行是依靠潜意识的,10%依靠意识。当我知道这个道理以后,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学习是无效的。
为什么知识转化率低?我觉得是因为练习不够。
从一万小时定律到刻意练习
我们知道了基础理论很重要,但是我们如何练习呢?《异类》这本书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受到很多人推崇,但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悖论。
很多人从小开始学象棋,下了一辈子还是臭棋篓子,很多人踢了一辈子足球,还是不行。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做刻意练习。
我们上初中、高中、大学,学那么多难的知识,连微积分都学会了,但最近我看初高中数学题目的时候不会解答了,为什么呢?
后来我发现教科书其实特别牛,它能让普通人,哪怕你很笨,没有什么经验,至少让你学会一个基本的方法。为什么?因为它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基本概念;第二个部分:公式;第三部分:案例和解题步骤;最后还不够,还要做习题。
教科书其实非常牛,这种设计模式可以让一个资质很一般的人在那个点上做刻意练习,让他学会非常高深复杂的东西。
那么非教科书的最大问题在哪儿?为什么大家学不会?
比如《从0到1》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的概念,什么是垄断,什么是指数级发展等,但里面没有公式、方法、习题。大部分的非教科书就是讲概念和讲案例,大家看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high,书一合上,概念还记得吗?案例还记得吗?不记得。方法知道吗?不知道。
人学知识无效,是因为只是改变了意识,潜意识没有改变过来。通过大量的习题可以改变人的潜意识。
我说的刻意练习,大家不要当成一个重要任务,当成所谓的题海战术去做。我们工作、吃饭、谈恋爱等这些日常事情都可以处处做刻意练习。
创业者每天都遇到大量的事情,一会儿下属告诉你这个信息,是选A还是选B?营销应该怎么做?每天都会遇到需要决策的事情。但是大部分人不会套理论。
我最近在做这个尝试,真的是很有效。下属给我一个需要拍板的事情的时候,我开始套理论。以前做决策半个小时,后来十分钟,再后来就是本能了。
学习的第一性原理有两条。
第一是学少数的“绝对真理”。
一定存在少数的绝对真理,这个真理就是在你有生之年,跨领域去用,绝对是有用的。
我看到很多90后天才,他们真的是很小的时候,就在用战略论的方法思考自己。如何全局地思考我的竞争优势?我们99%的人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变成了平凡人。而有些人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第二,刻意练习。
你生活中的所有地方,都可以做刻意练习。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你就真的跟一般人不一样了。
道德经里有一段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我觉得我是一个学习爱好者,是一个中士,自己学了很多道理,但第二天就忘光了。
我们若存若亡的状态是不会进步的,只有坚信理论,刻意练习,勤而行之,才会成为上士。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