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截至2013年年底,电子认证服务业整体产业规模达到94.1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但是,相对于同期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12.4万亿元的总规模,电子认证服务业只占了这个大“蛋糕”的一小块。在12日召开的中国电子认证服务产业联盟工作年会暨移动电子签名应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相对于信息技术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在于创新不足。
电子认证服务是为电子签名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证明的活动,包括签名人身份的真实性认证、电子签名过程的可靠性认证和数据电文的完整性认证三个部分。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指出,伴随网上炒股、手机银行、微博、微信等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网络身份认证的市场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应用、技术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力度不够,电子认证服务业仍局限在当初创立时的那些行业里,许多新行业、新用户都没有抓住。电子认证在整个网络信任体系中被边缘化了。
据统计,2013年我国各证书授权机构(CA机构)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约1.9亿元,仅占各机构总营业收入的7%左右。截至2013年年底,CA机构共获得专利40余项。“总体来看,我国电子认证服务业技术创新投入较少,企业知识产权不强,原创性核心技术成果较少。”专业人士认为,研发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认证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