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物流园区获得较快发展

蒋平

近年来,我国物流园区获得较快发展。概括来讲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推动。早在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就把“物流园区”列入“九大工程”。2013年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发布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确定了99个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并提出实施国家级物流园区示范工程。

之后,江苏、四川、湖南、河北等许多省市都在开展相关工作。二是资本驱动。不仅普洛斯、传化物流等物流企业加大投入,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大的电商企业,国开行、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等大的金融机构以至于许多投资基金都投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些钢铁煤炭房地产企业也开始转投物流园区。三是产业促动。越来越多的投资方认识到物流对于产业的支撑作用和依赖关系,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向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业集聚区和货运枢纽集散区靠拢。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产业转移,电商、快递物流园区加紧布局,“公路港”“无水港”建设步伐加快。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各类物流园区已达754个,其中348个已投入运营。

在物流园区“群雄并起”的同时,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问题。一是政策落地难。物流园区是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的基础设施,但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许多地方政策支持不力,以至于出现了“规划难、用地难、融资难、配套难”等诸多难题。特别是随着城市扩容改造,原有物流设施被迫外迁,新址建设难以落实。多数大城市仓储物流设施严重短缺,租金轮番上涨、配送半径不断拉长。二是招商运营难。

一些地方脱离实际需求,缺乏明确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定位,盲目建设物流园区。多数水、电、道路、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集疏运通道不畅,综合服务配套能力较差。建成之日即陷入“无商可住”“无物可流”的尴尬境地。三是区域协调难。出于本地利益考虑,各地都想把自己建设成为区域性、全国性以至于国际物流中心,片面追求占地面积和投资规模。还有的地方借物流园区名义圈占土地,或改变用途,或占而不用等待升值。这就造成一些地方特别是大城市有效供给短缺,而一些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空置现象严重的问题。

查看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