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存储芯片行业驱动因素及发展前景分析 四大因素推动国产化进程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芯国际(688981)、兆易创新(603986)、紫光国微(002049)、普冉股份(688766)、聚辰股份(688123)、澜起科技(688008)、北京君正(300223)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分布等

1、国家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存储芯片行业的发展,《关于做好2022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促进了存储芯片行业的发展,增强了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了国内存储芯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图表1:2021-2023年中国存储芯片行业重点政策

2、集成电路产业重心转移带来巨大机遇

全球半导体产业共经历三次产业迁移: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迁移,成就东芝、松下、日立等;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中国台湾迁移,造就三星、海力士、台积电日月光等;第三次,是中国台湾向中国大陆迁移。在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向中国转移的大势下,国际存储芯片制造商相继在中国建厂,如英特尔、三星、海力士均已在中国布局存储芯片市场,建立NAND Flash工厂等,带动了中国存储芯片产能增长以及产业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中国存储芯片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图表2:全球半导体产业迁移路径图及迁移结构

3、国内市场对存储器芯片需求较大

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增长的带动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持续攀升。随着消费电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的逐步兴起和成熟,我国已成为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排名第二的地区,Yole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DRAM芯片和NAND闪存芯片的市场规模分别占据全球的30%和33%。

图表3:2022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分布(单位:%)

4、国内存储芯片厂商竞争力逐步加强

虽然当前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均被韩国、日本以及美国等国家垄断。不过,中国已初步完成在存储芯片领域的战略布局,且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研发投入的加大,国内厂商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渐建立。

图表4:国内存储芯片厂商核心技术分析

5、四大因素推动国产化进程

当前我国存储芯片需求主要由外资企业来满足,未来在政策推动、需求增长和本土厂商竞争力逐步加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图表5:存储芯片行业发展前景利好因素分析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存储芯片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前景预测》。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查看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