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行业分析 字出版“走出去”前景广阔

莫衍彬

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走出去步伐日益稳健。其中,数字出版逐渐成为走出去的亮点,成果日渐丰硕。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出版走出去易、走进去难。面对国外一片蓝海的开阔市场,还需进一步深耕内容、依需而动。

瞄准国外需求 与传统出版打好组合拳

数字出版行业分析 字出版“走出去”前景广阔

今年7月,全球首家数字尼山书屋落地新西兰亚洲图书文化中心。落地刚满一个月的数字尼山书屋让喜欢屏幕阅读的新西兰年轻人有了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作为山东友谊出版社创建的尼山书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尼山书屋旨在打造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数字平台。

山东友谊出版社总编张继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自2013年尼山书屋海外落地以来,不少海外尼山书屋反馈表示,纸质图书不能全部覆盖海外读者的阅读需求,特别是年轻的读者群,建议我社提供数字阅读。

“2014年9月,新西兰尼山书屋举行落地仪式时,新西兰方即提出可否提供数字阅读,考虑到新西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理位置,我们于10月份便决定与其共建数字尼山书屋。”张继红说,新西兰方提供阅读终端;山东友谊出版社提供数字化阅读内容;新西兰方提供尼山书屋网站新西兰板块内容信息,山东友谊出版社编辑后在尼山书屋网站上发布;新西兰方提供读者需求信息,山东友谊出版社根据实际出版适合的数字内容。此外,根据新西兰尼山书屋实际和电脑型号,山东友谊出版社研发制作了数字阅读单机版客户端,在新西兰率先实现数字阅读功能。

张继红表示,未来数字尼山书屋将与实体尼山书屋相互补充、配合,进而满足不同层次、各个年龄段的读者群的阅读需求,全方位立体化地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范围更广地扩大和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跟随国家领导人15次出海的中华数字书苑同样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进行着细致地调整。赫思佳谈到,国外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中文,所以会特别寻找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外文资源,此外还要根据国外用户的关注点在内容上有所侧重。“比如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更关注我国最新的科技类著作,比利时则更关注中国的人文社科类内容。”

整合内容资源 各方聚力搭数字之船出海

数字出版行业分析 字出版“走出去”前景广阔

数字化浪潮来袭为传统出版提供了更新换代的契机。在改变人们阅读方式的同时,再造了纸质图书的编辑出版流程,以及内容承载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联合数字技术提供商和运营商,共建中国图书出版和销售的数字化平台,让“中国主题”、“中国内容”、“中国学术”搭上国际数字化出版“快车”。

国际出版市场和读者对数字化的中国内容的需求与日俱增。一些大型的出版集团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字产品销售平台,邀请中国出版社把“中国内容”放在他们的平台上向海外学术机构销售。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圣智学习集团共同合作,精心挑选经典学术内容并将其电子化,放在圣智学习集团的“圣智盖尔电子图书馆”平台中对外销售,范围覆盖全球万余家图书馆。

除利用海外数字平台推介中国学术内容之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语言类工具书的数字版权授权同样为作者和出版社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表示,从2006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开始销售《21世纪英汉大词典》的数字版权,最初采用“五年期非独家”的授权方式,其后衍化出“打包”授权、“包月”授权、“网站出租权”等灵活的授权方式,截至目前,该词典数字版权已销售给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平台制造商、软件供应商和网络服务商,版税收入超过百万元。

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借力海外平台推动内容走出去有所不同,方正阿帕比加强与出版社合作,整合内容资源,通过自建平台打造走出去品牌。“作为数字出版技术厂商,阿帕比16年来专注于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技术研发。我们尊重版权,我们提供服务,这也是能建立上下游信任的立足点。”赫思佳说。通过与传统出版单位合作,中华数字书苑目前拥有250万册电子书,700多种报纸,3000万篇新闻,2000多种工具书,2000多种年鉴,30多万张艺术图片,等等,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富矿”。

借助中华数字书苑这一平台,中文电子书、数字报以及图片库成为很多客户每年更新的固定项目。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都长期固定采购书院,其中哈佛大学东亚图书馆更是长期固定年租,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找准合适题材 文化输出还要润物无声

虽然传统出版单位对于数字出版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纷纷布局数字业务,但数字化转型工作仍需继续深化,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速度。据《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3387.7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69.8亿元,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仅为2.06%。

国内数字出版资源尚存开发余地,数字出版走出去更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对此,赫思佳谈到,目前国内出版单位的内容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数字资源整体不够丰富。数字资源制作完成后,没有考虑好面相什么样的用户群做推广。比如国外汉学家、中国语言、文化研究者,他们需要的是古籍、专业文学研究论著,现在许多这样的资源并没有被制作成数字出版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陈建也认为,传统出版社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的难点就是对于国外需求把握不准。目前的数字出版走出去项目都是国外提出来,是一个“回溯”的过程,国内出版社如何主动获取国外阅读需求是未来仍需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数字出版走出去的优势在于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一是与国际接轨,实现线上阅读,让更多的读者阅读到反映中华文化的图书;二是可以促进线下纸质图书的销售。”张继红说,目前数字出版走出去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版权保护,其次是数字产品的呈现方式要适合不同终端的阅读。

既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赫思佳表示,在走出去的方式上,国内数字出版走出去可将受众定位为“第二代”移民人群。选择适合他们的思维、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推广我们的语言、文化。在内容上,可以选择美食、艺术等现实生活题材“叩门”,逐渐培养国外读者主动生发出对我国语言文化的兴趣。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转型升级与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fc7959d7cee4439c.html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