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对外经贸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对外经贸发展规划
前 言
首都对外经贸以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为主要内容,以功能园区为重要载体,主动双向开放,带动全市、服务全国、辐射世界。
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对外经贸,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新阶段北京市对外经贸领域科学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必然要求。为推进首都对外经贸发展,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对外经贸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规划起点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服务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着力提升对外经贸发展水平,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首都对外经贸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为“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对外经贸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实现新跨越
外经贸主体快速增加。2010年,北京市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1.17万家,是“十五”末年的1.4倍,约占全国4%。民营企业实现较快发展,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6%,比“十五”末年提高5.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1.5万家,是“十五”末年的1.6倍,约占全国5%。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1173家,是“十五”末年的2.1倍。此外,北京市还有外国商会20家、外企办事机构1.5万家。
双向投资发展迅猛。2006年开始,实际利用外资连跨40亿、50亿、60亿台阶,2010年达63.6亿美元,年均增长12.5%。截至2010年底,已有147个国家(地区)的外商投资项目进入北京市86个行业;“十一五”期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达281.8亿美元,是“十五”的2.3倍,占改革开放以来累计额的一半以上。
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已到95个国家(地区)投资。“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累计核准境外企业(机构)672家,累计投资总额48.4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33.8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6倍、2.4倍和3.0倍。北京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累计合同额159.5亿美元,累计营业额83.3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5.9倍和4倍。境外投资方式、投资地区、投资目标、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明显,呈现出领域广泛、方式多样、水平提高、增长迅速的特点,2010年并购投资占11.9%,电子通信、软件开发、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境外投资发展迅速。
对外贸易成倍增长。2010年,货物贸易进出口3014.1亿美元,是“十五”末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2%,占全国10.1%。服务贸易收支798.3亿美元,是“十五”末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6%,占全国22.0%,稳居全国前列,其中通讯、电影、保险等领域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
重点发展领域取得突破。引资方式实现新突破:利用中介和国际展会招商,扩大新的引资对象,实现以商招商;与国际知名私募投资基金对接,推进股权投资基金等利用外资新方式。国际分拨业务实现新突破:吸引知名跨国公司在综保区发展国际分拨业务,设立国际分拨中心,全球采购分拨功能不断增强。
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和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B型)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获批,充分满足企业保税物流的需求。2010年3月,北京平谷国际陆港建成并启用,为本市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海运通道。市政府分别与海关总署、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首都外经贸发展。针对地区总部、服务外包、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来京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制定促进政策,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下放外资审批权限,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为外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开放型经济发展贡献突出。2010年,全市一、二产业增加值对北京市货源出口的依存度达57.4%,带动全市14%的就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服务贸易收入的依存度达25.4%,带动全市20%的就业;占全市企业数不足4%的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了全市13.7%的从业人员,贡献了全市19.7%的税收和24.7%的地区生产总值。外商投资企业能耗、水耗普遍大幅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二、呈现新特点
(一)高端化引领
一是产业高端。利用外资引领全市产业升级,截至2010年底,在全市累计利用外资中,第三产业占近八成,信息、金融、科技、商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占近五成,加快了服务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带动北京市优势产业发展。2010年,北京市“双自主”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占全市出口的4.2%、34.9%和61.2%,比2005年提高了0.5、3.4和10.7个百分点。
二是组织高端。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等为载体的总部经济聚集程度显著提高。截至2010年底,已有256家世界500强企业来京投资598个项目,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2家、投资性公司183家,增强了配置资源的能力。北京外贸强企优势显著,中国外贸500强企业中,在京企业有56家,前10强中在京企业占据4家,居各省市之首。
三是品牌高端。培育本地品牌,带动产业升级,2010年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幅高于全市39个百分点。吸引国际品牌,截至2010年底,引进外资品牌专卖店1218家和90%的世界百强一线品牌,更好地满足多方面、多层次需求。
(二)枢纽式辐射
全国对外贸易中枢的功能更加凸显。“十一五”时期,非本市目的地进口额达6086.9亿美元,非本市货源地出口额达1047.2亿美元,占全市进口额和出口额的比重比“十五”时期分别提高8.2和2.9个百分点。2010年,非本市货源地和目的地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65.2%,北京市近七成的进口商品用于外埠,近五成的出口商品来源于外埠。2010年,北京通讯服务、电影音像、保险服务、建筑服务出口分别占全国的70.39%、62.60%、47.61%、41.17%,进口分别占全国的79.15%、75.47%、53.32%、54.22%,成为全国相关领域服务贸易进、出口的重要窗口。首都对外贸易服务全国作用明显。
2010年,北京市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分别占全球0.99%和1.13%,较“十五”末期分别提高0.4和0.5个百分点。北京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三)创新型驱动
开放型经济发展产生广泛溢出效应。引进国际化人才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进口先进技术,带动多方面创新,截至2010年底,跨国公司已在京设立研发中心353家,2010年全市技术进口1359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参与了86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在全市累计吸收外资中,高新技术和文化创意等产业占三分之一;重点出口产业发展已从单一加工延伸到研发、营销、国内配套产业建设、带动国内产业和品牌发展等多个层次,形成了电子通讯、液晶、汽车和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集群;北京市多家汽车企业成功并购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在汽车产业国际化和“引进、吸收、再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三、面临新形势
未来五年首都外经贸发展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国家综合国力和首都城市影响力整体提升,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关注北京,为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必然要求。
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形势更趋复杂多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在“十二五”期间,围绕北京特点,立足整体发展格局,首都外经贸发展也面临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结构、保增长的战略任务。在提高外资内涵式发展水平,做强做实总部经济;增强对外贸易的辐射力,提高“双自主”产品出口比重;提升企业“走出去”整体实力,增强“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第二部分 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目标,立足首都外经贸发展新阶段,发挥首都优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便民利民、促进发展,服务全国、辐射世界”作为工作出发点和着力点,强化高端引领和创新驱动,塑造“北京服务”,助力“北京创造”,推动首都对外经贸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首都对外经贸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利用外资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占80%以上;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实现300亿美元;到2015年末,北京市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力争达到300家,总部经济聚集程度在世界城市中名列前茅。
对外贸易辐射能力显著增强。提升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到2015年,年服务贸易额达到120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1%以上;年货物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突破1%;“双自主”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10%以上。
“走出去”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达到115亿美元。发挥优势产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企业“走出去”。
第三部分 重点任务
一、提升利用外资内涵式发展水平
(一)优化调整利用外资结构
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调整、升级方向,引导外资投向以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外资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外资发展高效、高辐射、高技术的高端制造业;大力吸引世界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积极推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和营运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落地;加快落实鼓励总部企业实体化经营的支持政策,加大对总部企业拓展业务、经营便利化的支持力度;依托国家部委和在京央企,设立、发展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企业总部和进出口企业地区总部;加强引进技术含量高、资本实力强的外资项目,优化资本来源区域结构。
(二)引导利用外资区域投向
按照全市区域功能定位,围绕“两城两带、六高四新”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外资区域投向,充分发挥其在体制创新、科技引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载体和平台作用,扩大产业聚集效应,加快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城市核心区形成以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CBD)形成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高端服务、国际金融、文化创意为主的产业集聚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以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为主的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商贸物流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形成具有保税功能特色的,以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保税加工、保税研发、检测维修、保税展览和特色金融为主的产业集聚区。
(三)扩大利用外资溢出效应
促进存量外资企业业务转型、功能拓展,鼓励和引导企业向低污染、低能耗、低水耗、高效益和高附加值转型,促进外企在生产、运营环节基础上向研发、采购以及结算等功能拓展;推进外资企业本地化进程,鼓励外商投资研发机构,鼓励外企不断延伸和丰富产业链条;引导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鼓励外资投入环境保护等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内、外资企业引进、培育国际化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不断扩大利用外资在人才、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的溢出效应。
二、扩大服务贸易全国领先优势
(一)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发展
依托特色商务楼宇发展,不断促进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西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等特色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完善服务贸易发展促进政策,逐步建立针对不同行业的支持政策,加快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带动服务产业向国际一流水平提升。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实现服务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二)推进服务外包高端发展
围绕“规模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方向,引导和鼓励服务外包向价值链高端升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相关展会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服务外包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中关村海淀园、昌平生命科学园、商务中心区(CBD)、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密云呼叫产业基地等6个服务外包示范区突出特色,促进产业聚集,努力把北京打造成为国内全球服务外包高端业务最佳着陆点和交易中心。促进高端服务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集,支持服务外包国际化发展。2015年,年服务外包营业额达到35亿美元以上,力争达到50亿美元。
(三)搭建综合型国际服务贸易交易平台
按照“货物贸易广交会,服务贸易京交会”的要求,举全市之力办好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力争在提升国际化水平、扩大展会规模和交易规模、引进国际著名展会和整合国内展会资源、拓展新兴领域和塑造品牌形象上取得突破,促进首都服务业创新发展。逐步提高北京在国际服务贸易价格、标准、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推动北京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市场中心。
三、增强货物贸易影响力和辐射力
(一)推进外贸协调发展
积极推动进口与出口、外贸与外资和外经、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外贸与内贸协调发展。
积极引导进口,强化枢纽式辐射,扩大进口在全国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全国贸易平衡,减少贸易摩擦。鼓励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推动企业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北京创造”品质,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成套设备出口,着力促进首都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
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扩大进出口。发挥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和对外承包工程出口带动作用,促进货物贸易增长。发挥首都会展经济优势,以展促贸。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在内外两大需求中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在内外两种资源中集成新的发展优势,在内外两个市场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二)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按照“经济上优惠、管理上优待”原则,培育自主品牌产品,推动“双自主”产品出口,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企业扩大出口。完善外贸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出口交易会。
充分发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吸引知名跨国公司设立国际采购分拨配送中心,推动建立航空维修基地和开展融资租赁、转口贸易、研发和展览展示等业务。发挥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用,完善对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企业的服务功能。
做好北京市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培育工作,重点支持和培育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和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用平台聚集企业,集约发展,使之成为品牌、技术和标准等出口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载体。将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培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实施贸易主体多元化战略,集成各种政策,引导鼓励中小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知名展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渠道,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三)引领外贸高端拓展
培育壮大本土外贸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行业标准的制定,努力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体系,掌握竞争先机。
引导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自主营销网络,把出口产品贸易链延伸到国外批发和零售终端,把进口贸易环节逐步延伸到上游生产供应端,提高贸易附加值和渠道控制力。引导鼓励企业融入国际定价体系,利用进口规模优势,提升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培育国际化特色商品交易市场,逐步发展成影响特定商品国际市场行情的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商务咨询中心。
四、提升企业“走出去”综合竞争力
(一)推动“北京服务”、“北京创造”走出去
鼓励“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企业设立境外企业(机构)、投资办厂;利用服务贸易发展契机,积极推进企业并购、组建国际化服务联盟等工作,树立“北京服务”品牌,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经营;抓住“走出去”机遇,带动本市货物、服务、品牌、技术、资本等输出与发展,提高跨国投资经营能力和合作,拓展“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国际市场空间。
(二)支持“走出去”企业高端发展
鼓励和引导企业从单纯产品输出向服务输出、资本输出、技术输出、标准输出和品牌营销并重的方向转变。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并购、投资等方式“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跨国企业。
(三)探索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形式
积极探索对外援助工作新模式,注重硬援助和软援助相结合,加强“就地援助”和“请进来培训”相结合,立足于援助工作和“走出去”工作相结合,探索优惠贷款和商业融资相结合,促进援外工作健康发展。
加快转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加快企业向依靠技术和品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提高企业海外风险防范意识。到2015年,实现本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企业超过200家。
五、推动对外经贸实现新的发展
(一)扩展高端领域,实现创新发展
拓宽要素交易领域。在做强钢铁、石油、棉花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同时,争取在稀土、能源、纤维、环境资源等要素资源交易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并纳入国家战略,逐步成为重要商品价格形成中心,增强对国际交易、价格、标准、规则的话语权。
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吸引国际知名商务服务企业落户北京。依托国际大型展会等平台推介本土商务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引导商务服务企业参照国际标准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把握商务中心区(CBD)东扩和通州国际新城核心区等城市商务区发展契机,提高商务服务业发展的集聚程度,打造商务服务业主题示范楼宇。
推进国际会展之都建设。制定出台会展业发展鼓励政策,建立协调机制,加强联动服务。依托首都的资源优势,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国际影响力较强的品牌展会。扩展会展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吸引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在京举办,提升北京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
着力提升品牌特色。鼓励北京品牌走出去,在外注册商标,形成更多具有竞争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出口企业和品牌;发挥枢纽作用,带动国内品牌商品和服务走出去;依托中心商业区和多功能购物中心,引进更多国际知名品牌,促进国际品牌来京设立总部。
(二)聚焦“京交会”,实现融合发展
发挥“京交会”带动作用,促进策划、洽谈、交易、结算等商流高端环节聚集。为优势服务业企业搭建与国外合作伙伴的对接桥梁,拓宽“走出去”渠道,进一步增强“走出去”服务业企业国际化配置市场资源的能力。吸引国际知名服务供应商和采购商,引进更多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在京设立地区总部,加速商务服务业企业聚集,形成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高地,提升全产业链的服务能力。
(三)围绕重点区域,实现集聚发展
围绕北京新城建设及重点区域开发,推动开放型经济集聚发展。以政策功能区为平台,发挥政策优势,加快贸易主体和贸易促进机构聚集,强化承载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的功能。
(四)创新服务模式,实现联动发展
提高工作效率,创新服务模式,强化为企业服务。深化与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确立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及在京央企的沟通、对接;强化本市各部门间的统筹推进机制,特别是加强商务与投促、贸促的战略联动,形成合力;强化市商务部门与各区县政府和功能区有关规划的衔接,市、区联动共同推进首都对外经贸发展。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机制
围绕全市对外经贸工作,加大协调力度,加强与国家、本市有关部门、区县和功能区的对接协作,建立协调机制,强化整体统筹,提高便利化程度,共同推进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
二、发挥政策集成效应
进一步完善对外经贸政策,强化政策集成,形成适应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体系,更好地服务首都外经贸发展。
全面落实北京市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加大对“双自主”品牌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促进出口。
三、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保障。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提高便利化水平。加强开放型经济运行监控,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国际物流体系,服务首都开放型经济。推进落实与海关总署、中国信保等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促进首都对外经贸发展。
进一步调整口岸功能布局,充分利用空港资源,加强“出海通道”建设,健全区域口岸合作机制,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外经贸发展环境。
运用贸易救济措施,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产业安全。健全贸易救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推进全市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工作。密切跟踪贸易壁垒最新动态,积极探索应对策略,为企业争取公平贸易环境。
四、汇聚高端人才优势
加大对外经贸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构建外经贸发展人才梯队,提高外经贸领域员工的整体素质,重点推动外经贸高端人才的优化聚集,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