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LED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LED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基础

㈠ 主要优势。

⒈规模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2010年实现产值853亿元,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员55万人,带动就业220万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50%,位居全国首位。围绕深圳、中山、佛山、广州、东莞、惠州、江门等多个产业集聚区,广东省LED产品已经形成较强的比较优势,同时部分区域依托现代服务业,打造了综合功能的生产性服务链,为LED产业发展提供研发、设计、检测、物流、营销、采购、会展、金融、咨询、教育等系统化配套服务。

2.市场优势。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是亚洲地区最大照明专业展,立足广东的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及展览更是我国LED领域最高级别的产业盛会,这些展会均为LED展示与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平台。同时,广东作为我国传统照明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拥有全国60%的照明企业,产品市场遍及全球。积累了丰富的照明市场信息与渠道资源,形成了“专业市场、展览会—电子商贸平台—销售网络”一体化的全球市场销售体系,成为广东LED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3.投资环境优势。广东省各级政府加大了对LED产业和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江门等地与省内外大学共建半导体照明公共技术研究院、半导体照明实验室、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工程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LED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推出《广东省LED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实施了“千里十万”为主的LED路灯应用示范工程,引导全国LED照明领域的1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与省内20多家LED龙头企业成立广东半导体照明工程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发布了广东省LED照明产品标杆指数。这些都为广东省发展LED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众多知名LED企业来粤投资。深圳已成为台湾LED企业在大陆的主要投资地区,东莞、惠州、佛山、广州、江门也成为海外LED领先公司重要的生产基地。良好的投资环境也促进了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全省LED民营企业有2000多家,是国内LED企业投资最为集中的区域。南海旭瑞光电、惠州科锐、比亚迪照明等一批超10亿元的LED重量级项目入选现代产业体系500强,洲磊科技、中晶LED芯片项目签约落户东莞,总投资近100亿元。

㈡ 存在问题。

⒈产业结构不合理,上游外延芯片发展滞后,下游应用面临较大的升级压力。广东省LED产业规模虽然较大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外延芯片在企业数量和产能方面,与国内先进水平之间都存在较大差距。2009年广东外延芯片企业数量仅为全国外延芯片企业总数的16.1%,量产型MOCVD(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台数和GaN(氮化镓)芯片产能仅占全国的5%。同时,广东省传统照明产业在企业数量上占全国60%以上,但面临技术门槛与产品成本较高、技术规范与行业标准缺乏等问题,产业战略转型和升级的压力较大。

⒉产业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建设与LED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LED产业创新人才尤其是高端领军人才缺乏,已成为广东省LED产业实现高端化发展的一大制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省内设立LED相关专业的高校较少。虽然传统照明产业积累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面向LED产业需求的人力资源有效转移不足。除此之外,广东省LED产业在公共技术平台、重点实验室、检验检测平台等条件平台建设,以及行业标准、产品认证、资本服务等创新环境方面滞后于产业发展,对企业的创新支撑不足,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偏低,整体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

⒊产业集中度较低,缺乏起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示范效应和集群效应。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具有较大规模或较高品牌知名度的骨干企业不多,产业集中度较低。现有LED产业集群也主要为大量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尚未构成一个大中小企业共生互助、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专业分工协作所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还未得到体现。

面对LED产业飞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广东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节能减排的需求紧迫,传统照明等相关产业规模较大,可以通过LED产业跨越式发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优化升级。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全面落实,珠三角地区的改革发展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将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必将带来产业发展资源和要素的重整,从而优化产业的分布格局和结构。因此,广东省有机会通过区域统筹和协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优化LED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创新水平,推进LED先进制造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建设。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㈠ 总体要求。

1.主要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以推进节能减排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扩大LED市场应用需求为主攻方向,遵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积极承接国际技术扩散与产业转移,加大研发端和应用端的创新力度,加强产、学、研、用各环节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加快产业与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点抢占下一代技术的制高点,优化产业链,完善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产业竞争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创新环境与产业配套完善的世界知名LED产业制造基地和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服务集聚区。

2.工作要求。

⑴坚持创新突破。把自主创新作为LED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进一步加大科技、教育、知识产权和人才投入,营造创新环境,整合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服务功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新型发展模式,着力突破创新人才、MOCVD等核心设备与关键配套材料两大制约瓶颈,着力疏通上游外延芯片制造、下游产品市场应用两个关键端口,以创新驱动实现由“LED大省”向“LED强省”转变。

⑵坚持“两手抓”。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带动”两手抓。在政府宏观政策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将政策和市场两种产业发展推动力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两手抓。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正协同效应;坚持“培育新兴”与“改造传统”两手抓。大力推进LED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推动传统照明行业的结构优化,带动显示、信息、汽车等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坚持“扶持企业”与“培育集群”两手抓。吸引或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大中小企业共生、配套体系齐全的产业集群,促进LED产业的均衡协调发展。

⑶坚持“三统筹三提升”。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布局,统筹产业创新资源,统筹服务支撑体系,优先提升技术创新度,大力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快提升区域品牌度,逐步建立优势互补、互补互促、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体系,构建开放、合理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覆盖研发外包、检验检测、展示交易、教育培训、市场推广和金融支持等环节的产业服务支撑体系。

⑷坚持开放整合。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整合实施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国家绿色照明工程、国家节能示范城市建设等相关国家计划和充分利用知名科研院所、高校等国内优势创新资源,积极承接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扩散与产业转移,深化对台合作与粤港澳合作,积极开发利用全球技术、市场及产业资源,引导人才、技术、产品、市场、资本等产业要素资源向广东汇聚,不断提升在跨区域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不断拓展半导体照明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㈡ 发展目标。

牢牢把握国际LED技术加速扩散和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结合广东省产业发展实际,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LED终端市场应用,吸引民间投资和国际资本投入,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与配套体系,形成促进广东LED产业发展的合力,在白光通用照明、大尺寸LED背光源等领域实现突破,继续在LED封装和LED显示屏领域保持全国领先优势,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向高端发展;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成我国LED产业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和全球重要的LED产业基地。

到2012年,通过创新突破与扶优扶强,完善LED产业发展体系;通过产学研合作和高端引进,力争在产业链中上游环节取得突破并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优势产品,培育若干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重点技术研发中心,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通过各地特色和优势的发挥,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协同体系;通过区域品牌的创建,提升广东LED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以上,积极培育50亿以上产值的企业、500亿以上产值的集群,全省LED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初步建成产业竞争优势突出的世界知名LED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

到2015年,通过开放整合和机制创新,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覆盖产业创新链各环节的LED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型MOCVD装备、关键原材料、白光通用照明产品实现国产化,“广东芯”的本地化比例达到70%,LED相关专利增长50%,产品平均生产成本下降80%;开发出10种以上半导体照明定型产品,并实现规模化应用,普通照明市场占有率达到30%,初步建立半导体照明标准体系;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培育1~2家产值达100亿元龙头企业,培育1~2个产值达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全省LED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将广东建设成为全国LED产业的创新策源地和全球重要的LED产品研发生产基地,自主创新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实现广东由“LED大省”向“LED强省”的转变。 

㈡ 支持重点领域。

根据广东省LED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着重在前沿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产业推进、应用示范和条件平台等五个重点领域推进相关项目建设。

1.前沿技术领域。

⑴支持内容及方向。以自主创新和超前布局为目标,在200lm/W白光LED技术、创新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理论、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前沿领域,以所列技术方向为重点,兼顾其他前沿新技术,大力支持前沿技术研发。

前瞻经济学人

 

⑵实施方案。前沿技术项目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2011~2012年的布局阶段和2013~2015年调整阶段。

布局阶段(2011~2012年)。面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鼓励具有产业化承接能力的企业参与,根据前沿技术重点支持方向为主进行立项支持。

在此阶段,适当扩大项目支持面,充分调动各方研究资源的积极性。对项目的支持不但要达到技术创新的目标,还要实现完善研发条件、培养技术骨干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目的。

调整阶段(2013~2015年)。通过对前期项目承担单位的审核,滚动支持前一阶段中研发成果较好的机构和研究方向,提高资源配置的集中度,通过资源的重点配置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同时,将部分技术取得突破、具备明显产业化前景和需求的项目纳入产业化技术项目支持范围。

2.产业化关键技术领域。

⑴支持内容与方向。以技术和产品创新为目标,重点布局产业化急需的LED外延及芯片制备关键技术,大功率器件封装结构与封装,照明、背光、显示及汽车等应用产品开发,LED创新应用产品研究,白光LED光源系统集成及智能化研究,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关键设备及原材料的国产化等领域,以所列技术方向为重点,兼顾其他产业新技术支持产业化技术的研发。

前瞻经济学人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