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是引领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发挥着拉动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助推器”的作用,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促进河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国家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优势和问题

(一)现状

近年来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到2010年末基本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

经济效益持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35%以上的增速,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9.25亿元,居全国第13位,工业增加值231.60亿元,利税101.98亿元,出口创汇34.10亿美元,分别是2005年的4.23倍、4.04倍、4.50倍和10.03倍;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14%。全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12%,高出全国7.8个百分点。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入统企业241家,从业人员约14万;固定资产投入3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企业2家,超亿元的企业76家,进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的企业3家,国内外上市公司7家。华为、中兴、富士康、京东方、美的等一批世界500强和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相继落户。

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形成了通信设备(含传输设备、卫星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广播电视、计算机整机及其配套、元器件、仪器仪表、测量、医疗、电力传输保障设备等十大类产品,太阳能光伏、通信设备、平板显示器件、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等产业链日趋完善。

产业聚集效应凸显。保定、廊坊、石家庄、邢台四大基地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和出口创汇分别占全省的82.89%、85.15%、84.42%和95.27%。形成了玉田电子元器件、承德智能仪器仪表、怀来光电子、沧州线路板、邯郸计算机耗材等一批特色产业园。

(二)优势

区位资源优势显著。河北省地处环渤海中心,环绕京津,是环首都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可开发的土地存量、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已经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基础产品优势突出。各类元器件及原辅材料等基础产品门类齐全,附加值高。液晶材料、石英晶体谐振器、三氟化氮电子特种气体等产品位居全国前列。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强劲。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位,单、多晶硅产业链完整,非晶硅异军突起,拥有一批太阳能光伏重点企业:晶龙集团单晶硅产量连续六年全球第一,电池及组件全球第六、国内第三;英利集团多晶硅电池及组件产量全球第五,国内第二;新奥集团、天威集团非晶硅电池转化效率国际领先。邢台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光伏)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保定是国内唯一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

专业研发优势明显。河北省拥有中电科第54所、第13所、第45所、中船重工第718所等国家级和一批省级科研院所,技术力量雄厚,科技成果众多,是卫星导航、移动通信、半导体照明、电子专用装备等领域的重要支撑。英利集团建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新奥集团建有绿色煤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能源研究中心。

(三)问题

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2010年,全部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仅占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GDP 的1.14%。拉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少,进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的企业只有3家。投资类、消费类龙头整机产品匮乏,基础类产品约占全行业的60%。

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年均投入不足40亿元,仅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0.08%。研发资金累计投入40.36亿元,仅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67%。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新产品产值137亿元,仅占全国的0.96%。申报信息技术专利9669件,与广东年14万件、北京年8万件和上海年6万件无法相比。

人才匮乏,流失严重。缺乏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急需行业领军人物。高技能人才普遍短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新兴市场空间广阔。工业转型调整,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为电子信息产业拓展了新市场。河北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提供了新途径。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家庭、智能电网、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及现代信息服务业稳步推进,为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策引导力度空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发展冀中南经济区、培育千亿元级重点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战略、《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河北省工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河北省民营经济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产业转移机遇难得。迫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全球经济结构进入深化调整期,产业围绕资源配置,在世界和全国范围内加速转移。发达国家和国内沿海地区结构优化升级,“南资北移”加速。京津冀一体化步伐加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为河北省利用要素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机遇。

(二)挑战

国际竞争加剧。全球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复苏,更加注重工业的再振兴,国际贸易保护抬头,摩擦不断,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对我国以投资驱动、加工贸易和出口拉动为特征的产业形成冲击,“两头在外”的产业尤其突出,省光伏等优势产业竞争压力加大。

国内竞争形势严峻。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既要做大又要做强的双重压力,产业发展形势严峻。周边及发达省市为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优化环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超常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西部省份崛起,政策力度较大,相比之下,河北省出台的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举措,整体优势不明显,在环境改善、政策支持等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重大决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立足市场引导、政策扶持、创新驱动、优化环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人才引领、重点突破,壮大产业规模,提升质量和效益,提高综合竞争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外延发展与内涵改造并重。围绕行业发展重点,依托工业聚集区、新型产业示范区等园区建设,充分利用政策平台,大力招商引资,异地引进龙头整机产品,带动配套产业成长壮大。发挥电子材料、基础元器件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实施技术改造,进一步做大做强。

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结合。着力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合作,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技术突破,以新兴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实现自主创新。

坚持规模做大与产业做强并重。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战略部署,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引导传统产业转型、新办企业从事电子信息产业,营造发展的社会氛围,快速壮大产业规模。对光伏、通信等优势产业,引进高端人才,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创品牌、拓市场,推动产业由大到强。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