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轻工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北省轻工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轻工产业是消费品工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扩大内需、繁荣市场、改善民生、吸纳就业、服务三农、增加出口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促进“十二五”期间全省轻工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提出了2011-2015年轻工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重点规划了皮革、造纸、日用玻璃、日用陶瓷4个转型升级行业,塑料加工、五金制品、家具制造3个基础优势行业,工艺美术、文体用品2个文化艺术行业及新型家用电器、非电力家用器具、绿色照明电器、绿色日化等4个新兴行业。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省轻工产业(未含食品,下同)取得长足发展。已形成14个大类、50多个中类、120多个小类的比较完整的轻工产业体系。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34.94亿元,比“十五”末增加1995.48亿元,年均增长27.53%,占全省工业的8.98%;工业增加值780亿元,比“十五”末增加524亿元,年均增长24.91%,占全省工业的9.53%。规模以上企业2385家,从业人员120万人。经济总量居全国轻工产业第八位。
2、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总额306.82亿元,比“十五”末增加180亿元,年均增长19.31%,占全省工业品出口总值的26%。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电池、家用电器出口量大幅提升。
3、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国有企业比重下降到1.84%,民营经济成为主导力量。重点行业集中度提高,塑料制品、轻工五金制品等6个骨干行业规模和效益约占全行业的85%。轻革、丝网、防爆工具、BOPP包装膜、粘胶带等20余种主要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五位。到2010年,皮革、造纸行业分别淘汰落后产能603万标张和204.83万吨。
4、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拥有10个中国名牌、13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18个河北省名牌。高温抗菌耐热合成骨质瓷、同步法尼龙双向拉伸膜等产品质量超过国际同类产品。
5、行业实力稳步提升。形成了沧州东塑集团、保定钞票纸厂、圣春冀暖、英凯模丝网、中泊防爆、方圆玻璃、隆达骨质瓷、金音乐器、古城香业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沧州明珠、博深工具等企业成功上市。河北省轻工产品国外和省外市场销售额比重达到70%左右,其中国外市场占9.15%。国内市场优质名牌占有率明显提升。
6、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轻工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数量已达26个,拥有企业近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近900亿元,10个县镇被列为我国轻工特色区域。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河北省轻工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规模缺乏优势。仅有皮革毛皮及其制品、金属制品等3个行业规模居全国前五位,亿元企业仅占全行业的3.3%,家电、日化、文教体育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二是研发创新基础薄弱。80%以上企业无研发创新机构,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滞后,技术创新资源的辐射效应不足。三是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发展方式粗放,产品同质化严重;出口普遍贴牌生产,附加值低;高科技、新兴产业项目少;资源依赖性较强,可持续发展性偏弱。四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与国内外先进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标准相比,造纸、皮革等重点行业存在较大差距。中小企业实现清洁文明生产、节能环保任务十分艰巨。五是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投入偏低,国外先进装备技术消化、吸收、创新不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步伐缓慢,行业整体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六是产业积聚有待加强。产业集群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集群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集聚效应不强,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缓慢。
(三)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复苏过程复杂曲折,汇率争端和贸易保护将成为常态,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粗放式发展走入困境,轻工产业面临新的挑战。同时,消费品社会需求的刚性增长,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轻工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扩大内需政策为轻工行业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居民消费能力的稳步提高和消费转型升级将为轻工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成本优势逐步丧失。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上涨趋势,中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劳动力价格将刚性增长,轻工产品的成本压力凸显。
产业环境复杂多变。国内资源和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全球经济复苏过程复杂曲折,汇率争端、贸易摩擦以及反倾销、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加剧,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转型升级压力巨大。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加速,轻工产品向个性化、智能化、人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绿色、环保、低碳将成为新的消费理念,“以量取胜”的发展模式受到挑战。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