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
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山东省太阳能产业发展,打造太阳能产业强省,促进节能减排,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山东省太阳能开发利用较早,太阳能热水器已形成较大产业规模,产能和推广应用量居全国首位,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据调查,2010年,全省拥有规模以上太阳能企业5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0亿元,同比增长33.4%;利税74.8亿元,增长34.2%。其中,太阳能光热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0亿元,增长35.1%,热水器产量530万台,增长31.2%,集热面积突破1700万平方米,增长30.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十一五”全省累计推广应用太阳能集热面积50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0亿元,光伏电池组件产能达到560兆瓦,同比分别增长51.3%和56.3%。
(二)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各个企业不断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太阳能行业品牌、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力诺、皇明、桑乐等企业通过异地扩张、设备升级、提升服务等手段,主要产品产量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2010年,力诺、皇明、桑乐等骨干企业热水器产量占全省的70%左右,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左右。黄金太阳、阳光博士、中科蓝天、天丰、澳华、福德、小鸭等一批品牌异军突起,发展迅猛,逐步成为山东省太阳能光热行业的重要力量。
(三)光热产业发展较快。太阳能光热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成为推动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一是名牌产品多。山东省太阳能行业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占全国的43%。二是产业链完整。拥有全国唯一的从石英砂、毛坯管、镀膜管到集热器、热水器和热水工程的完整产业链,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三是热水器产能大。2010年热水器产量占全国的34.7%,比“十五”末提高11.8个百分点。四是下乡中标企业多。山东省拥有太阳能下乡中标企业84家,占全国中标企业总数的17%,累计太阳能热水器家电下乡76.4万台,销售额18.3亿元。五是技术水平高。拥有行业首条全自动真空镀膜生产线和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线,中高温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
(四)光伏产业后发势头强劲。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发展相结合,通过引进外资和自主投资,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太阳能组件等领域新上了一批项目,形成了以东营光伏、力诺光伏、孚日光伏、润峰公司、威海中玻光电等骨干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润峰公司投资建设的1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实现了山东省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零的突破。华瀚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规模30兆瓦,年发电量可达3833万度。山东省已投运和在建地面电站、屋顶电站和光伏建筑一体化电站等光伏发电项目20多个,光伏发电并网装机43兆瓦。先后有20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
(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各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智能控制、集热、产品外观形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力诺瑞特作为行业唯一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实验室,实现了太阳能与建筑的完美结合。皇明太阳能集团推出的3G机组,具有超大热水量、多功能、智能化的全方位配套设施,实现了热水全天候、即开即有。桑乐公司生产的数字化全自动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尽管山东省太阳能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不完善;光伏产业发展落后于其他先进省市,关键技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企业发展不平衡,部分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弱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太阳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面临的形势
(一)有利条件
从国际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实施节能低碳行动,不仅关系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各国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使用能源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全球气候变暖,给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严重挑战,积极开发绿色清洁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太阳能是潜力最大、最清洁的一种可再生能源,也是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太阳能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国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将发展太阳能产业作为减少常规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发展太阳能产业已成为大势所趋,其开发利用前景更加广阔,并将在世界能源供给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国内看,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为太阳能产业发展带来契机。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推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太阳能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智能控制、集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从山东省看,省政府高度重视太阳能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山东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山东省组织实施了阳光学校(宾馆)工程,支持各类学校、三星级以上宾馆安装使用大型太阳能集热系统。2007年以来共支持了485个太阳能集热项目,日产生热水2.3万吨,安排补贴资金近1.56亿元。组建了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太阳能行业联盟标准,引导太阳能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不利因素
山东省太阳能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产能扩大与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随着一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太阳能产品产能迅速增长,由于部分企业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导致市场需求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二是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与产业发展需求增大的矛盾突出。随着太阳能产业不断发展,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相对不足,制约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国际贸易壁垒增多与开拓国外市场要求增加的矛盾突出。部分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新能源企业的需要,对太阳能产品进口,制定了一系列贸易壁垒政策,限制太阳能光伏产品进口,给山东省太阳能产业快速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部署,把培育和发展太阳能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工业调整振兴的重要举措,以企业规模化、产品标准化、技术自主化、市场规范化、产业聚集化为方向,以自主创新、科技支撑、标准先行、示范带动、品牌培育为手段,加快太阳能产业发展,推动太阳能产业实现新突破,努力将山东打造成为太阳能产业强省。
(二)基本原则
1、扩大应用,优化结构。将开发利用太阳能作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通过扩大太阳能应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节能减排政策,鼓励和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
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各地产业和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搞好功能规划,推动太阳能产业健康发展。
3、典型示范,扩大规模。通过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支持创建太阳能研发与应用示范典型,引导产业发展,带动与太阳能相关的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信息和观光旅游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产业优势。
4、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制定实施激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太阳能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建立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提高太阳能产业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突破5000万平方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全省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规模达到3500兆瓦以上,形成应用器件配套齐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光伏系统,“十二五”期间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集热面积超过6000万平方米,建成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500兆瓦。全省规模以上太阳能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太阳能光热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0亿元,年均增长16%;光伏行业700亿元,年均增长18%。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太阳能产业集群。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加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规章,将发展太阳能产业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加大扶持力度。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督促考核,定期调度通报太阳能产业发展情况。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推动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合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积极开拓省外、尤其是国外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完善扶持政策。发挥节能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太阳能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的支持。落实国家关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太阳能光伏发电价格补贴政策,对利用重大创新技术建设的示范电站项目,加大价格扶持力度。支持太阳能企业申请国家“屋顶计划”和“金太阳工程”,争取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贴。鼓励各类金融、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公司打造融资平台,加大对太阳能产业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长效机制。鼓励太阳能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对大型基础设施应用太阳能和高新技术太阳能项目,鼓励采用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进行融资建设。鼓励太阳能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和欧投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太阳能产业发展。电网企业要积极为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创造条件,搞好电网规划和输电系统建设,增强电网输配能力,保障光伏电站稳定充足供电。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太阳能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突破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着力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打造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鼓励创建以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等为核心的太阳能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加大对拥有核心技术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的扶持,进行品牌培育,打造国际知名太阳能品牌。建设一批与建筑一体化的大型太阳能光热、光电系统应用示范项目。
(四)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太阳能产品与零部件行业标准以及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工程应用标准体系。加强太阳能行业联盟建设,加快实施山东省太阳能行业联盟标准《紧凑式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加大宣贯力度,规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分体式、壁挂式太阳能光热系统、主要零部件等为重点,继续制定实施一批行业联盟标准。加强山东省太阳能行业联盟标准与工程应用标准的衔接,统一技术要求,提升技术产品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完善太阳能质量保证体系,支持开展太阳能产品检测、节能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加强太阳能产品检查平台建设。制订光伏发电并网设计、行业管理、运行维护等标准,推动光伏发电上网。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及部件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实施质量监督机制和产品公告推荐制度,确保产品质量,促进太阳能产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省太阳能行业协会作用,强化监督、指导和服务,规范太阳能行业市场,引导企业抱团发展。加快协会能力建设,健全调查和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公布行业发展状况。加强太阳能产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鼓励发展太阳能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为主的中介服务。支持骨干企业开展联合、兼并、重组,培育大型太阳能企业集团。规范太阳能行业管理,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对太阳能开发利用项目,在规划、前期准备、施工建设、投产运行等全过程,认真进行可研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引导企业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积极研发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太阳能产品废弃物回收处理、处置、再循环利用等技术,逐步建立回收处理体系,减少二次污染。
(六)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作用,推广普及太阳能产品知识,广泛宣传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社会认同感,营造有利于太阳能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举办好中国(济南)太阳能展览会,推动产业招商、开拓市场,培育品牌。加强太阳能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投身山东省太阳能产业发展,支持有实力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太阳能专业,加快太阳能学科建设。加大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素质,壮大人才队伍规模,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