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21世纪以来,互联网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推进产业融合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引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和深刻变革。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加速推进,我国互联网产业迎来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把握先机,抢占高端,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互联网产业,既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促进我市互联网产业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

《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是指导我市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深圳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产业基地。

本规划所述互联网产业,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包括互联网基础服务业和互联网应用服务业。其中:互联网基础服务主要包括接入服务、域名注册服务(DNS)、设备托管服务(IDC)和网络加速服务(CDN)等,互联网应用服务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网络娱乐、网络内容、网络通信、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和物联网等新兴互联网应用服务。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我市互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发展较快,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8年,全国互联网产业总规模为1390亿元。其中:互联网基础服务业规模为683亿元,互联网应用服务业规模为707亿元。据初步统计,2008年我市互联网产业规模约为160亿元,占全国产业规模的11.5%。其中:互联网基础服务业规模约为30亿元,占全国产业规模的4.4%;互联网应用服务业规模约为130亿元,占全国产业规模的18.4%。我市电子商务发展较快,已获准创建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2008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500亿元,占全国比重的6.25%。

企业集聚引领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市涌现出一批互联网产业龙头企业,产生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腾讯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提供从即时通信、资讯服务、休闲娱乐到电子商务的全方位服务模式,2008年总收入71.5亿元。A8音乐集团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数字音乐企业,打造以原创音乐为特色的综合数字音乐服务平台,2008年总收入超过7亿元。此外,迅雷、融创天下、芒果网、金蝶友商网、网域、中青宝网等也都成为国内互联网产业各专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产业支撑条件优势突出。我市拥有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在计算机、通信、软件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等领域形成集群优势,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7839亿元,软件产业产值2316亿元,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互联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互联网普及率国内领先,是国内城市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部分信息化发展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水平。互联网人口普及率超过60%,家庭宽带普及率超过65%。截至2009年6月,互联网宽带用户超过212万户,网民规模约550万人。

产业环境日趋完善。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已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以及《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法规和文件,创新要素市场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提升,为互联网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市互联网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配套政策法规尚需完善;专业人才吸引力有待增强;融资渠道亟待拓宽;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二)面临形势。

互联网技术加速构建产业经济新格局。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的创新,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互联网产业通过便捷、高效的信息流,带动和支配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行,加快了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应用积极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互联网构建了紧密连接和统一的全球化虚拟空间,通过不断创新信息服务产品,刺激并引导用户消费,培育和拓展市场需求,极大地延伸和扩展了人类生产生活的空间与范围。基于高传导、高聚合、高效益的优势,互联网产业正在大幅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消耗,有效突破城市物理空间的限制,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互联网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轨道。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推出,用户需求大幅增长,商业模式日渐成熟,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2004—2007年,全球互联网市场规模年均增长24%,2007年全球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275亿美元。其中,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年均增长分别为28%、25%、33%、24%,市场规模分别为1385亿美元、784亿美元、214亿美元、164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市场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2004—2008年,我国互联网总体市场规模年均增长44%,2008年达到139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

互联网产业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挑战。2008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长遭受严重影响。企业支出减少,效益大幅下滑,投资趋向保守,市场需求下降,经济持续低靡。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产业具有显著的成本和规模效益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更加注重互联网技术应用,以降低成本,拓展市场,提升竞争能力。因此,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互联网产业总体上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成为当前重要的经济增长热点之一。

互联网产业已得到各国政府高度关注与支持。当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均把发展互联网产业作为强化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制定扶持政策和行动计划,力求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我国也高度重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在互联网产业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专项。此外,《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3G牌照的发放及“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政策措施的实施,也将为我国互联网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在扶持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深圳应抓住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积极带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着力抢占可持续发展领先地位。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关键,以互联网应用服务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突出优势特色,大力推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领域拓展有机结合、互联网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互促进、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渗透融合,发挥引领作用,打造国家互联网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较为优越,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领先城市。

——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有效覆盖,三网融合有效推进,“无线城市”建设有效实施,商业应用有效拓展,成为我国下一代网应用的示范城市。

——互联网产业成为我市重要的新兴产业。2009—2012年,互联网产业年均增长50%,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2012—2015年,互联网产业年均增长40%,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在互联网应用服务领域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龙头骨干企业。到2012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2家,超十亿元5—10家,超亿元30—50家;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5家,超十亿元30—50家,超亿元50—100家。

三、主要任务

加快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构建产业公共服务和投融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物联网,积极巩固特色优势领域,不断拓展新兴应用服务,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努力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一)加快建设基础设施。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规划。结合城市规划,大力推进光纤接入网、无线接入网建设,实现全市范围内互联网接入的无缝覆盖。推动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IP化、宽带化、移动化和全光化,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城域网。积极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宽带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推进深圳“数字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支持电信运营商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适度降低互联网企业网络接入、服务器托管等费用,进一步优化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鼓励深圳广电与电信等行业企业在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内容、商业模式等领域开展合作,在三网融合上先行先试并取得突破。

(二)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促进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商业形态和服务。把握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结合行业特点和应用需求,促进互联网技术和服务业相互渗透融合,推进应用创新示范,催生新服务和新业态发展,拓展城市和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密切跟踪国内外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与标准研发平台,积极开展互联网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前沿技术攻关、技术验证,加强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三)着力构建支撑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及部门间协调合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支持建立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完善电子支付手段,构建规范有序、安全诚信的网络环境。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间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机制,推进在线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交换。扶持互联网咨询、测评、认证等行业发展,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以及其他各类组织组建联合服务平台,支持互联网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推进跨行业的协调服务。进一步加强监管,明确互联网产业相关主体的职责与义务,维护互联网产业正常秩序。强化网络安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技术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互联网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推动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

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完善股权、产权、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大力培育上市资源,推动互联网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推广集合型发债模式,支持互联网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完善担保、再担保和互保金制度,积极为互联网企业服务。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引导创业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投向互联网产业。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强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

(四)提供人才保障。

互联网产业专业人才纳入全市人才管理范畴,享受相关的政策和待遇。支持互联网产业创新人才创业,鼓励互联网产业专业人才申报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重点引进高端人才。政府、企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努力,培养互联网产业专业人才,建立互联网产业专业人才库和专家库,逐步完善互联网产业人才的支撑体系。

(五)拓展发展空间。

统筹规划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保障互联网产业用地优先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互联网产业用房优先纳入创新型产业用房规划。鼓励各区建设互联网产业集聚区,鼓励社会兴建互联网产业园,支持经认定的互联网产业特色工业园的公共服务平台与配套设施建设。支持互联网企业入住政府投资互联网产业用房和互联网产业园。

(六)强化网络安全。

构建网络安全技术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网络安全等级测评、网络信任、安全监控、预警防范、应急处理、电子取证等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持。鼓励运营商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指导互联网服务机构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开展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并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落实互联网安全保障措施。支持互联网企业开展密码技术、安全隔离与审计、病毒防范等关键安全技术研究开发,研究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带来的安全问题。

(七)健全政策法规。

加快出台《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积极制定《深圳市电子签名法实施办法》和《深圳市互联网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若干规定实施细则》,进一步推动完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和社会信用建设等法规,促进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