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一、规划依据

1、《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2、《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杭州市东部生态带保护与控制规划》

4、《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杭州市萧山区次区域规划(2003-2020年)》

6、《杭州市萧山区综合交通规划

7、《杭州义蓬组团分区规划(2007年)》

8、《杭州市萧山义蓬组团近期建设规划(2009年)》

9、《杭州大江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

10、《杭州大江东新城概念规划》

11、《杭州江东新城概念规划方案》

12、《杭州江东新城分区规划》

13、《杭州临江新城概念规划方案》

14、《杭州临江新城分区规划》

15、《杭州江东前进工业园概念规划方案》

16、《杭州江东前进工业园分区规划》

二、规划范围

大江东新城是国际空港地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全国第八位的国际性空港。大江东地区受空港的直接影响和带动,是典型的国际空港地区。

大江东新城是面向上海的门户地区。杭州湾钱江大道建成以后,大江东地区将成为杭州乃至绍兴面向上海的门户地区。

大江东新城是杭州湾区域关键节点地区。大江东新城位于杭州湾南翼的“龙头”,处于杭甬发展轴带上,是富有潜力的战略性地区。

大江东新城是面向区域的交通枢纽地区。由萧山空港、在建的出海码头、钱江通道、杭甬高速公路等构成日益便捷的对外交通体系。江东大道、在建和规划的1号、6号、7号、8号轨道交通将进一步改善大江东与城市中心区的联系。

基于大江东新城优越的发展条件,本次新能源产业园规划范围定于大江东新城内选址,具体在大江东新城(总面积500平方千米,其中规划陆地面积421平方千米,钱塘江水域面积79平方千米)中江东新城、临江新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前进新城)的范围内。具体规划范围如下:

1、江东新城:东至钱江大道,南至红十五线、靖江镇行政区划北界、义蓬镇、南阳镇行政区划北界,西、北至钱塘江岸线,包括河庄镇、义蓬镇、新湾镇、党湾镇等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48平方千米。

2、临江新城:东、北至钱塘江岸线,西起九工段、八工段直河、梅林湾农场西界,南至十二埭横河及与绍兴接壤的北侧河道,地域范围涉及省水利围垦综合开发一场、第一农垦场、第二农垦场、梅林湾部队农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围垦“插花地”,以及新湾镇、益农镇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60平方千米。

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前进新城):西起钱江大道,东至九工段直河,北起钱塘江,南至江东大道,地域范围涉及新湾镇部分区域,规划面积约40平方千米。

三、大江东新城概况

■ 自然环境:气候温和、地势平坦

区域内气候温暖湿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缘,冬季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C,年平均降水量1392毫米,常年无霜期248天。全年以偏东风和偏北风为主,春季和夏季以偏东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该区域由于地势平坦,水域广阔,入夜江风盛行,日夜温差较大。

■ 生态景观:生态敏感、景观多样

大江东地区是杭州市区东部生态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农垦区,城镇化水平较低,是相对独立完整的地理环境单元。钱塘江、滩涂湿地、河道、湖泊构成特色水系网络。西南部七座孤丘沿江展布,构成滨江景观轮廓线。景观资源要素丰富,典型的景观要素包括面状的滩涂湿地、线状的纵横水系和点状的七座山体。沿江滩涂湿地大量用于养殖水面。

■ 社会经济:初具基础、势头良好

大江东新城的经济发展基础良好。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9.69亿元,财政总收入15.73亿元。乡镇产业各具特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其中,靖江镇、南阳镇的乡镇生产总值超过2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

大江东新城的工业初具规模。江东新城11.29平方千米启动区,临江新城18平方千米启动区,已经形成一定的工业基础。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前进新城)正在加速开发建设。

■ 产业发展:门类众多、层次不高

目前,大江东新城主要产业包括化纤、纺织、服装、化工、汽车、机械等。产业门类较多,但都以地方性产业为主。引进的先进制造业初见成效,但其中高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各工业区、乡镇均有一定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但产业雷同较大。

产业综合效益有待提升。现状的企业大多定位于价值链低端,规模以上企业相对较少,急需新能源、新材料等地均用地产出效益较高的产业集聚。

■ 道路交通:发展迅速、相对滞后

总体来看,大江东区域目前对外联系通道主要分布在区域的西南侧,江东大桥建成后成为大江东与主城、下沙城的直接通道,但缺乏往北与湖州嘉兴、往东与绍兴宁波地区的直接联系通道。

从大江东地区的内部道路交通建设来看,近年来发展迅速,得到明显改善。新建的青六路、梅林大道宽42米,按二级公路建设,成为南北向的主要道路;红十五线道路红线控制宽度70米,按一级公路建设,成为联系萧山城区,并全线贯通的东西向主要道路;已经建成的江东大桥和正在建设的江东大道,为城市快速路,道路红线控制宽度60米,以近期地面、远期高架的形式成为大江东新城与杭州主城、下沙城联系的东西向大通道;已经开工的钱江通道和即将建设的钱江大道从新城中部通过,成为快速沟通新城与上海、绍兴、宁波等对外交通联系的高速公路。

在江东新城和临江新城内配合启动区块建设需要,已建设完成江东新城启动区块首期工程5.6平方千米的“四纵五横”的主要路网,临江新城已建成世纪大道、府前路、滨河北路和江东三路(Ⅰ标)、经四路、纬八路等启动区块内的主次干路。前进工业园也在快速推进启动区块建设,已启动梅林大道、江东三路、江东一路等主干路网的建设。

新城内各城镇依托外围区域交通的改善,镇区内新建道路与其沟通,如南阳镇的文化路与红十五线相接,义蓬镇依托青六路方便对外联系,河庄镇的河庄大道、新湾镇的新湾大道均与塘新线直接相连。

■ 市政设施:全面发展、加快建设

大江东区域的市政设施基础薄弱,近年来随着工业开发的要求,基础设施的配套已全面展开,相继建设了供电、供水、供热、通信、排水等基础设施。

区域内已建有萧山区第二水厂,近期计划建设江东水厂。

区域内除江东新城启动区块及临江新城启动区块,随道路建设,按雨污分流同步实施的雨污水管外,其余地块多为雨污合流排放。萧山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近期将加快江东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区域内现状有220KV义蓬变;110KV启江变、前进变、河庄变、长征变、靖江变;在建220KV东梅变与110KV白浪变、印三变,35KV头蓬变、新湾变、义盛变、永丰变等。区域外围还有220KV合兴变、220KV瓜沥变、110KV梅西变。

区域内有大型热电厂三座,即杭州钱江印染化工厂热电厂、杭州富丽达热电有限公司及阳城热电厂。

■ 总体定位

以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空港经济为重点,强化现代产业功能、综合服务功能、高端城市功能、一流生态功能,成为产业主导、生态优先、服务完善、品质高尚的大江东新城。

四、各新城发展概况

(一)江东新城

江东新城的前身杭州江东工业园区于2002年9月开园建设,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为省级开发区。其中启动区块11.29平方千米,首期4平方千米已基本建成。建成的主要基础设施有:道路12条,总长20.1千米;绿化广场13.5万平方米;220KV变电所1座、110KV变电所1座、35KV开关站1座、10KV开闭所2座;6万T/日排污泵站2座;连接30万吨东片污水处理厂(一期)的外排管道工程,埋设给排水管线28千米;储量为20万立方米的气化站1座,年供气量可达一亿标方;热电厂1座,总装机容量为3.6万伏,锅炉225吨,供汽能力达120T/小时;通讯管线20千米、广播电视管线15千米;办公管理用房5900平方米;入口处30余万平方米的景观湖和园区内两条1600米长的景观河,是园区的标志性景观。截至目前,江东新城共有26家企业落户投产,青年汽车等10余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

江东新城功能定位: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先导,集总部商务、金融信息、高教研发、高端商贸、现代物流、人居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都市型、生态型、综合型现代化工业新城。

(二)临江新城

临江新城的前身临江工业园区组建于2003年3月,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为省级开发区,启动区块面积18平方千米。启动区块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建成道路总长达35千米,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内部交通网;日处理能力100万吨(首期3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收集能力为30万吨的污水泵站已运行,日供水100万吨的自来水厂已动工建设;园区建有110KV、220KV变电所各一座,另有220KV、110KV变电所各一座即将开建,电力供应能充分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网系统,共建设各类管线200多千米;绿化总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米。

临江新城功能定位:以先进制造业为主,融商贸、物流、居住、办公、休闲旅游等城市功能于一体,杭州湾畔产业集聚化、布局合理化、环境特色化、设施现代化、功能完善化的宜居型、科技型、生态型、花园式海港新城。

(三)前进新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前进新城)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萧山区的战略拓展区,是杭州实施“城市东扩、跨江发展”战略的重要增长极。目前有梅林大道、江东五路、江东三路以及西三路等4条道路在建,市政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

前进工业园区功能定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战略拓展区、大江东新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的示范引领区、杭州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

五、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与大江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即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年至2020年。

六、规划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战略,明确选址定位、建设规模、产业结构、综合交通、市政配套、生态环境等规划内容,制定科学的新能源产业空间布局方案,提出可操作性的规划建设时序和实施建议。

七、新能源产业园选址规划

(一)选址原则

1、空间相对集聚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产业链相对较长、集成度相对较高的产业,产业发展的集聚效益要求在空间上要有集聚规模,产业布局应相对集中。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使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相对集中,空间形态相对完整,这样更有利于今后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发展优化布局,实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2、依托“三城一区”资源

江东新城和临江新城二个省级开发区的启动区块已初具规模,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前进新城)也已启动,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规划新能源产业园应尽可能邻近启动区块,以便依托现有道路基础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减少新能源产业园的前期基础投资。

3、对外交通条件便捷

新能源产业园应充分考虑对外交通的便捷性,选址应尽可能靠近城市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出入口,方便生产要素的流通和交换。

4、便于近期快速启动

选址应综合考虑道路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区域规划等因素,尽量选择近期可快速启动建设的“熟地”,落实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区块空间内。

(二)规划选址方案

根据大江东新城及“三城一区”的功能定位以及江东新城、临江新城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前进新城)的新能源产业园现状基础情况分析,新能源产业园采取“一园多块”布局,分为产业发展适度错位和空间有一定隔离的江东、临江、前进等三个新能源发展区块。具体方案如下:

1、用地规模和四至范围

总用地面积9.73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7.12平方千米。

具体涉及江东、临江、前进各自园区的规模和四至范围如下:

江东新城:东至纵四路、钱江直河,南至江东一路,西至靖江路,北至江东三路、江东五路,用地面积3.73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3.04平方千米。(以下简称江东地块)。

临江新城:东至经十路,南至纬二路、规划支路,西至经四路、前进路,北至江东一路、规划道路,用地面积4.38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2.88平方千米。(以下简称临江地块)。

前进工业园区:东至地块边界,南至临鸿东路,西至丰乐路,北至新一路、滨江二路,用地面积1.62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1.20平方千米。(以下简称前进地块)。

2、江东地块综合分析

■ 用地优势

江东地块用地位于江东新城启动区块内,是江东新城近期重点发展建设区域,地块方整规则,地势平坦开阔,启动区块内的吉奥整车等大型汽车项目已经启动,容易形成产业集聚,加快新能源产业链的初步形成,从而更好地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防止无序发展、恶性招商竞争,在杭州制造业发展的主平台大江东新城区域内统一规划建设一个大体量、高层次的新能源产业园。

■ 交通优势

地块位于钱江大道与滨江二路交叉口的西侧,可充分利用钱江大道与滨江二路的互通立交,实现与上海、宁波等周边城市的联系,且地块四至边界皆为江东新城的主、次干路,与杭州主城、萧山城区等联系十分便捷通畅。地块内部的东西向江东一路、二路、三路、四路、五路均已建成,南北向道路也正在建,其内部道路网框架可较快形成。

■ 设施配套优势

地块位于江东新城启动区块内,可充分利用其现有道路、市政公用及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降低地块内投资成本,可尽快安排新能源及相关产业项目落户,实现地块在近期内的快速启动建设。

■ 土地资源优势

该区块内仅涉及几家小型工业企业,且民居数量极少,拆迁量少,有利于地块的快速启动,降低前期拆迁的成本。

■ 不利条件

该地块与前进地块、临江地块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远,不利于整个大江东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新能源产业空间形态。

3、临江地块综合分析

■ 用地优势

临江地块用地位于临江新城启动区块北侧,是临江新城近期重点发展建设区域,土地资源丰富,区块内已有东方电气、联源重工、集美非晶硅薄膜、赛恩斯动力锂电池、中国兵器集团的风电传动装置等项目已经或即将进驻,新能源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能使临江新城更好的打造成为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载体,聚集一批有规模、有品牌的新能源企业,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实现新能源产业在地块上的集群化发展、规模化发展。

■ 交通优势

临江地块位于江东大道北侧,近期可依托梅林大道、临江大道、世纪大道、府前大道等道路与外界联系,远期可利用江东大道直接与杭州主城及周边城市联系。

■ 设施配套优势

地块位于启动区块北侧,可充分利用其现有道路、市政公用及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实现地块在近期内的快速启动建设。现园区内已建设有220KV东梅变,110KV长征变,日处理30万吨污水提升泵站,富丽达热电厂,电信、联通、广电、移动等通讯基站,建成道路35千米,建成给水、排污、通讯弱电、供热、电力等各类管线200多千米等工程。各类设施配套完善。

■ 土地资源优势

该区块内涉及几家小型工业企业,需拆迁的民居数量较少,有利于地块的快速启动,降低前期拆迁的成本。

■ 不利条件

该地块范围内涉及部分农保田,需对土地指标进行置换,且与江东地块空间距离较远,不利于整个大江东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新能源产业空间形态。

4、前进地块综合分析

■ 用地优势

前进地块位于前进工业园启动区块北侧,且与东南边的临江地块距离较近,可形成较为紧凑的空间布局形态,有利于两区块各项配套设施的共建共享。该地块的规划基础较好,已有正式编制完成启动区块控规及汽车产业园控规,目前正在编制前进工业园分区规划,并已形成初步规划方案。

■ 交通优势

园区对外交通可充分依托钱江大道和江东大道,实现与周边城市以及主城、萧山的直接对接。园区内梅林大道、江东五路、西三路、丰乐路、江东一路、江东三路等道路已于2008年陆续开工建设,水电、气等配套也将随路同步建设。

■ 设施配套优势

地块南部为规划园区公建副中心,近期将配套设置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安置等功能。

■ 土地资源优势

地块内现有的建筑量相对较少,能保证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为地块的快速建设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 不利条件

因该地块未在前进工业园启动区块内,无法方便的利用前进工业园现有及规划建设中的基础配套设施,需要较大的资金前期投入。

该地块与江东地块空间距离较远,不利于整个大江东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新能源产业空间形态。

5、整体评价

本方案特点是整体式空间布局,形成兼顾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新能源产业园空间形态。

符合建设实际,构建带状发展空间。比较符合三个地块的实际建设情况,与其整体发展衔接较好。以连续的带状发展空间,对应新能源产业集群和新能源产业链的产业发展理念,为今后各类新能源相关产业提供合理的空间布局架构。

空间相对集聚,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江东、临江、前进的新能源产业区块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带,同时又保持了相对独立性。既能实现新能源产业空间的连续性和配套的整体性,又符合新能源各具体产业不愿“扎堆”的产业特性。

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充分依托江东大道和钱江大道两条区域性交通大动脉,使整个新能源产业园与上海、宁波、绍兴等周边地区以及杭州主城紧密相连。

合理预留发展空间,确保开发有序推进。体现高目标、高起点规划理念,为描绘杭州大江东新城新能源产业园的宏伟蓝图打好基础。通过适当扩大新能源产业用地规模,合理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具备较好的空间成长性,以便能在今后规划中贯彻在主要对外交通干道沿线预留经营性项目用地的发展理念,做到有地优用,同时满足新能源产业中远期发展的配套建设需要。确保在新能源产业园建设的各个时期,各项建设都能有序稳步的开展。

八、新能源产业园空间布局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立足各园区既有经济,结合产业园区位、土地、生态环境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在发展定位、产业选择和重点领域等方面与周边的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形成分工协作和功能互补关系,构建差异化特色竞争优势。适当突破现有行政管理,对江东、临江、前进三个地块统一进行规划,并考虑到动态适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可能性,合理规划产业功能分区,统筹考虑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完善产业园不同行政主体的协调发展与整合机制,实现协同发展。

参照周边城市新能源产业园开发建设成功的经验,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注重产业生产服务功能匹配,构建适宜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强化资源集约利用,不断提高土地、能源、水等重要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把创新作为产业开发的根本,积极推进创新机制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原有项目扩建及新上项目要与产业升级、创新相结合,积极开发行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推进产品上档次和更新换代,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要不断提高引进项目的环保门槛,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绿地、道路和水体优势,有机疏散工业功能区块,体现自然环境特色和地方风格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充满生机、富有个性的新兴新能源产业园的景观特色。

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招商引资门槛和建设区块,科学筹划重大建设项目,加强包装推介,主动对外招商,加大资金投入,强力扶持新能源产业园加快发展。

(一)规划指导思想

1、产业环境的和谐性,即产业发展必须与环境相协调,确保低污染和清洁生产;

2、产业定位的前瞻性,即产业定位要考虑到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趋向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与演进规律;

3、产业布局的区位性,即产业布局需要有“区位指向”,要考虑到区位优势、要素禀赋及产业发展的集群性;

4、产业发展的错位性,即要与其他的开发区形成差异化发展,创建特色产业与优势;

5、产业操作的可行性,即要有现实的操作性,满足基本的初始条件。

在以上五个指导思想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错位发展问题,没有差异化发展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二)规划布局原则

1、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先落实生态保护对用地的要求,明确划定空间管制分区,确定建设用地的增长边界,作为规划布局的前提。

2、以交通路网为基础。深化研究交通路网的对外衔接、门户枢纽的交通联系、路网骨架体系的梳理、内外轨道交通线网的选线、以此作为规划布局的基础。

3、优地优用。根据环境特点、交通区位、用地条件等,科学布置用地功能,充分发挥用地的经济价值。

4、成轴成带。重点突出江东大道、钱江大道两条道路发展主轴的骨干作用,依托主要道路、轨道站点等战略通道和设施进行综合开发。并在发展主轴上形成弹性生长的轴带式开发骨架。

5、统筹协调。规划布局充分考虑各开发主体的边界。功能安排与项目配置考虑各分区的自身条件、功能定位,进行公平划分,带动积极性。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布局和建设,实现服务共享。

(三)规划思路及目标

规划的主要思路:新能源发展持续稳定,生态环境更加友好,园区建设更加完善,综合实力更加强劲。

1、近期目标

到2015年,形成开发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新能源产业园,为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远期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开发,形成产业优势明显、创新能力突出、布局分工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上佳的新能源产业园,奠定在以产业主导、生态优先、服务完善、品质高尚为发展目标的大江东新城中新能源产业园的地位。

(四)土地利用规划

1、江东地块

江东新城新能源产业园规划范围为:东至纵四路、钱江直河,南至江东一路,西至靖江路,北至江东三路、江东五路。总用地面积373公顷,其中工业用地304公顷,绿地22.4公顷,道路用地39.93公顷,水域6.67公顷。

江东地块内部道路布局规整,主次干路纵横交错,框架性主干路靖江路、江东五路、江东三路及一般主干路江东一路均穿越本地块,工业用地比较集中,空间形态相对完整,容易形成产业集聚,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园发展优化布局,实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表1 江东新城新能源产业园规划用地平衡表

前瞻经济学人

2、临江地块

临江新城新能源产业园规划范围为:东至经十路,南至纬二路、规划支路,西至经四路、前进路,北至江东一路、规划道路。总用地面积438公顷,其中工业用地288公顷,绿地102.48公顷,道路用地28.68公顷,供电用地3.67公顷,水域15.17公顷。

临江地块内部形成了由南北向框架性主干路世纪大道,一般主干路前进路、经四路、经十路和东西向一般主干路江东一路围合而成的新能源产业园用地,由于防护绿地的间隔,形成了南北两片相对完整的工业用地片区,位于经四路西侧的市政设施用地是规划220KV化工变。

表2 临江新城新能源产业园规划用地平衡表

前瞻经济学人

3、前进地块

前进工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规划范围为:东至地块边界,南至临鸿东路,西至丰乐路,北至新一路、滨江二路。总用地面积162公顷,其中工业用地120公顷,绿地18.4公顷,道路用地14.8公顷,水域8.8公顷。

前进地块内部由南北向框架性主干路梅林大道分隔成东西两片完整的工业用地片区,而框架性主干路滨江二路和一般主干路临鸿东路东西向穿越地块,可实现与周边城市以及主城、萧山的无缝对接。

表3 前进工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规划用地平衡表

前瞻经济学人

(五)产业发展导向及功能布局

根据产业发展的导向及相互关系、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状况来综合考虑功能布局。

1、江东地块

本地块依托海外研发团队与民营骨干企业、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作,积极发展高效能晶硅电池及组件、新一代薄膜电池、电站集成系统和专用制造设备。充分发挥万向集团等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以及磷酸铁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核心件,形成较为完整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新型电池产业体系,并加强与汽车电机、电控以及电传动动力总成的联动发展,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依托现有基础适度布局发展风电床板、轮毂、齿轮箱等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

根据产业发展导向,重点布局三个功能区,工业总用地面积3.04平方千米。

光伏产业功能区。规划在经五路以东、钱江直河以西、江东五路以南、江东一路以北区块,设置光伏产业区,工业总用地面积约1.52平方千米。

新型电池产业功能区。规划在靖江路以东、经五路以西、江东五路以南、江东三路以北区块,设置新型电池产业区,工业总用地面积约0.76平方千米。

综合性产业功能区。规划在靖江路以东、经五路以西、江东三路以南、江东一路以北区块,设置包括风电装备等其他新能源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功能区,工业总用地面积约0.76平方千米。

2、临江地块

本地块依托引进东方电气等国内外知名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重点推动风电成套机组和关键零部件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潮汐能和核电设备制造;适度发展晶硅材料,积极发展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及组件、新一代薄膜电池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支持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顺应电动汽车工业发展的态势,依托引进大型汽车项目发展与之配套的新型电池产业。

根据产业发展导向,重点布局三个功能区,工业总用地面积2.88平方千米。

综合性发电设备产业功能区。规划在经四路以东、经十路以西、南北向均由规划道路围合而成的区块,设置包括风电装备、潮汐能装备、核电装备制造的综合性产业功能区,工业总用地面积约1.44平方千米。

光伏产业功能区。规划在经四路以东,南、北、东侧均由规划支路围合而成的区块,设置光伏产业区,工业总用地面积约0.72平方千米。

新型电池产业功能区。规划在经十路以西,南、北、西侧均由规划支路围合而成的区块,设置新型电池产业区,工业总用地面积约0.72平方千米。

3、前进地块产业布局导向

本区块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核心,注重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应用类新产品和配套产品的开发,建立从薄膜电池及组件到光伏产品应用的产业链;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现有的品牌、技术人才和产业配套优势,引进发展其他高附加值、高技术、低消耗的新能源项目。

根据产业发展导向,重点布局两个功能区,工业总用地面积1.20平方千米。

光伏产业功能区。规划在丰乐路以东,梅林大道以西、滨江二路以南、临鸿东路以北区块,设置光伏产业区,工业总用地面积约0.80平方千米。

综合性产业功能区。规划在梅林大道以东,地块边界以西、新一路以南、临鸿东路以北区块,设置发展其他类型新能源项目的综合性产业功能区,工业总用地面积约0.40平方千米。

九、道路交通规划

(一)现状交通

各园区现状与萧山城区及杭州主城联系依靠的对外交通主要有:

■ 江东地块:江东一路、江东三路、江东五路、青六路。

■ 临江地块:梅林大道、临江大道、世纪大道。

■ 前进地块:梅林大道、滨江二路、临鸿东路。

在各个自然村之间都有现状小路相连接。

(二)对外交通规划

通过对《大江东新城概念规划》中整个大江东地区交通需求及对外交通衔接的分析,大江东新城规划构建由快速路和框架性主干道路组成的“五纵四横一环”的路网主骨架。

“五纵”自西往东依次为靖江路、头蓬快速路、钱江大道、梅林大道、世纪大道。

“四横”自北往南依次为江东五路、江东三路、江东大道快速路、艮山东路延伸线。

“一环”指由滨江二路与红十五线构成的大江东外围快速环线。江东大道规划为地面主干路复合高架快速路规划。

而新能源产业园所处的位置正好位于“一环”的两侧,被“五纵四横”所包围,区域交通优势得天独厚。

(三)道路网规划

1、路网规划原则

新能源产业园的路网规划既要整合现有周边路网,又要配合用地规划,以提供合适而合理的路网布局;规划路网要有完备的层次结构和足够的道路密度,以满足各类交通(客货车交通、自行车和行人交通)的便利性;规划路网在经济的前提下,必须提供足够的通行能力以满足远景年高峰小时的交通需要。

2、路网规划

■ 江东地块

以框架性主干路为园区主骨架,配合一般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形成布局规整、功能明确、级配合理、层次清晰的园区路网系统。规划道路按功能分为框架性主干路、一般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设置。

框架性主干路:靖江路、江东三路。

一般性主干路:江东一路、江东五路、纵五路。

次干路:江东二路、江东四路、纵四路、纵六路。

支路:根据产业用地规划的需要设置。

■ 临江地块

以框架性主干路为园区中心,辅以一般性主干路以及次干路、支路的依托,形成“四纵一横”园区主干路网骨架系统。规划道路按功能分为框架性主干路、一般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设置。

框架性主干路:世纪大道。

一般性主干路:江东一路、前进路、经四路、经十路。

次干路:经五路、经六路、经七路。

支路:根据产业用地规划的需要设置。

■ 前进地块

以主干路为主骨架,配合次干路、支路,形成以方格网为基础,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的园区路网系统。规划道路按功能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设置。

主干路:梅林大道、临鸿东路、丰乐路、滨江二路。

次干路:东一路、东二路、西三路、新一路。

支路:根据产业用地规划的需要设置。

3、道路横断面规划

主干路:一般采用两块板、三块板或四块板形式,机非分离,机动车双向6-8车道,红线宽28-50米。

次干路:一般采用一块板、两块板或三块板形式,机动车双向4-6车道,红线宽24-32米。

支路:一般采用一块板形式,红线宽14-24米。

表4 道路规划一览表

前瞻经济学人

规划区道路规划充分考虑了自行车和行人交通方式的重要性。规划区内全部道路均可通行自行车,且自行车可通行宽度不低于3米。

十、市政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 江东地块

地块内现状用水主要引自萧山区第二水厂。萧山区第二水厂位于萧山城区东侧,距离本地块约40千米。在“西水东调”工程中,已铺设有 DN600管通到头蓬南侧,DN400管通到河庄镇。由于萧山自来水公司距本区块较远,在南阳设加压泵站。泵站位于南阳镇区,于2001年建成,现出水压力0.45兆帕。规划外围南侧河庄大道东侧江东水厂正在建设,该水厂为大江东新城区域供水厂。

■ 临江地块

本地块紧邻钱塘江入海口,该地区河道纵横,水量充足。目前本地块内河网均为内部河网,水量补充以降雨为主。

目前,本地块范围内的用水也主要引自萧山第二水厂。因受污染和咸潮影响,本地块相邻的钱塘江段不适合作为生活生产用水。萧山第二水厂的源水取自钱塘江三江口。现状管网主要集中于富丽达厂区附近。

■ 前进地块

地块内现状用水的给水系统与江东、临江地块相同。

2、规划供水原则和目标

(1)规划供水原则

① 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执行,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② 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供水能力,包括取水、净水、输水干管,纳入区域性供水范围,走供水集约化道路。

③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近远期相结合。

④ 在开源的同时应注重节约用水。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切实执行开源与节约用水并重的方针。

⑤ 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2)规划供水目标

① 供水普及率: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② 供水水质: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建设部2005年6月实施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要求,与欧共体水质指标接轨。

③ 供水压力:给水配水管网的供水水压应满足六层住宅接管点处服务水头不小于28米的要求。

3、给水规划

■ 江东地块

水厂规划:由位于大江东新城南部河庄大道与红十五线交叉口处的在建江东水厂供给。江东水厂为区域性水厂,该水厂原水取自钱塘江经净化处理后供江东及附近区块,为大江东新城的区域供水工程。

水厂规模为100万立方米/日,控制用地65万平方米,水厂原水取自钱塘江,原水输送管为三条。近期建设江东水厂一期工程(30万立方米/日的规模)。

管网系统:给水管道采用环状管网与枝状管网相结合的方式,在主、次干道下的管道成环状布置,以增加供水安全性,局部地区以枝状布置,以降低管网造价。

政策策略:应大力提倡城市污水回用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坚持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新城。

■ 临江地块

规划范围对水质要求不同的工业及生活用水采用分质供水,利用工业水厂抽取河道水进行达标处理后加压供给工业用户的生产用水;一类工业用地生产用水、所有生活用水由在建江东水厂经过泵站加压后供给,水源取自三江口。本规划暂定工业水厂供水规模为工业用水总量的60%,具体数值应在下一阶段规划设计中根据产业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工业水厂布置两处,1#工业水厂(规模20万立方米/日)位于临江新城启动区块,2#工业水厂(规模20万立方米/日)位于红十五线南侧,以利于分散从河道的取水量,并减少管网造价。近期先行利用1#工业水厂,远期两处工业水厂联合供水,从水量和水压上保障企业需求。

■ 前进地块

规划区块属规划江东水厂供水范围,由江东水厂实施供水。为满足包括新能源产业园在内的区域用水及压力要求,在前进工业园区内布置区域性给水加压泵站。给水泵站规划位于前进二路以西、规划江东一路以北,泵站用地约5.2万平方米。给水泵站可根据用水需要分期实施,随启动区块的建设实施一期工程,以解决启动区块近期用水。

地块内给水管道采用环状管网与枝状管网相结合的方式,在主、次干道下的管道成环状布置,以增加供水安全性,局部地区以枝状布置,以降低管网造价。在梅林大道、江东五路、江东三路、江东一路等主干道路下敷设输水管主干管及配水支管,输水管由外围干管接入,由配水管向区内供水。

(二)排水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江东、临江及前进地块内现状以农居及农田为主,分布有少量工业企业,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

2、规划原则

(1)尽可能采用分质收集、处理的原则,以节约污水处理成本。

(2)根据利于滚动开发和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地形及规划的用地性质不同,划分污水系统分区,各分区各自独立,可以避免污水管道过长,节约管道过河费用等。园区内各个企业的有污染的工业污水需经过预处理,排入区内的污水管网。

(3)污水管网呈树枝状布置,充分利用地形,将污水主干管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浅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自流排入污水干管,减少污水提升泵站。当管道埋深超过6米时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4)重力流和压力流相结合。污水收集管道以重力流管道为主,污水输送管道以压力流为主。

3、排水体制

江东、临江及前进地块内河网众多,雨水可就近排放;同时这一地区河网缺少涵养水源,环境容量较少,因此排水体制应采用雨污分流制。

4、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受纳水体选择

规划地块内的沙地人工河网,基本为随着围垦形成的人工开挖河,一般河道断面较窄,水深较浅,平时河水基本无流速,现状河水水质均属Ⅴ类。由于环境容量较小,对污水处理程度的要求较高,不宜作为规划区块污水的受纳水体。

钱塘江是我省第一大江,钱塘江杭州段属感潮河段,潮流强,进潮量大,咸淡水混合充分,水量十分丰富。钱塘江的功能区划自木材厂至老仓江段为III类多功能区,该区域可作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工农业用水区,允许接纳一定量的城市污水。因此钱塘江可作为规划地块内的污水受纳水体。

(2)污水排放标准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排入Ⅲ类水体(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凡污水可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处理,污水排放可执行三级污水排放标准。生活污水,可不经化粪池处理,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工业污水,根据水质、水量作必要的预处理,满足污水排放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3)污水规划

① 区域污水系统布局

根据《大江东新城概念性规划》,在大江东新城布置两个污水处理厂,分别为江东污水处理厂和萧山东污水处理厂(一期30万立方米/日工程在建)。规划江东污水处理厂位于江东地块的北侧、规划钱江大道西侧地块,规划萧山东污水处理厂位于临江新城以东,污水经处理后排放至钱塘江。按原区域污水总体布局划分,义蓬组团以八工段直河为界,河道以西地块污水进入江东污水处理厂,河道以东地块污水进入萧山东污水处理厂,沿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从所处区域位置来看,按原有系统布局,以八工段直河为界,则规划地块将分属两个污水系统(江东地块和前进地块在八工段直河以西部分地块属江东污水处理厂系统,前进地块在八工段直河以东部分地块和临江地块属萧山东污水处理厂系统)。考虑到三个地块离萧山东污水处理厂较远、离江东污水处理厂较近、以及按两个污水系统建设,管理较为困难等因素,规划对原有系统布局进行调整,远期规划区块污水均考虑进入江东污水处理厂。

② 污水工程方案

近期:由于江东污水处理厂还未启动建设,而萧山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在建,将启动区块污水收集后,由泵站向南输送至萧山东污水处理厂,输送距离约19千米。

远期:八工段直河以西地块污水改向北输送,接入规划污水泵站,经泵站提升后,接入规划江东污水处理厂;河道以东地块污水经污水收集管收集后,由南向北经泵站提升后,向北输送至江东污水处理厂。

由于规划地块以及江东新城启动区块、前进工业园启动区块的建设需要,应尽快实施江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以解决地块污水出路问题。

5、雨水工程规划

地块内现状河道较多,为雨水的排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地块雨水根据分散、就近排放的原则,分别排入附近河道。

雨水管道设计应用的暴雨强度公式宜采用杭州市公式:

q=3360.04(1+0.639lgTE)/(t+11.945)0.825

其中重现期和地面综合径流系数等参数的选择,可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确定。

雨水管道应以就近、分散排放入河为主要布置原则,以减小管径,缩短管道长度,减少造价。

(三)电力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 江东地块

地块内用地主要依靠现状220KV义蓬变与110KV启江变及河庄变,地块所在江东新城目前在建变电所有110KV白浪变,35KV头蓬变、义盛变、永丰变等。目前供电线路多为为架空线。

■ 临江地块

地块用电主要依靠地块外围北侧的现状110KV前进变提供,110KV前进变装机容量2×4万KVA。规划区块内目前有1路110KV及3路35KV高压架空线不规则穿越。

■ 前进地块

地块用地与临江地块相同,依靠东侧的现状110KV前进变提供。

2、规划原则

(1)近中远期相结合,远期指导,中期控制,近期实施。

(2)220KV及以上等级高压架空线路应根据城市地形、地貌特点和城市道路网规划,沿道路、河渠、绿化带架设,架空线路应规划专用通道,并加以保护。

(3)110KV及以下等级高压线路在建成区范围的应逐步采用地下电缆。

(4)电力线路的路径选择应符合城市管线整合要求。电力电缆线路可沿城市桥梁敷设,其设计应符合有关国家规范。

3、电力规划

■ 江东地块

现状220KV变电所保留,规划近期在地块北侧新增220KV新围变,远期在地块南侧规划220KV南阳变,依靠外围规划500KV萧东变供电。

■ 临江地块

现状110KV前进变保留,规划远期在地块北侧新增220KV园东变,在地块西北侧新增220KV化工变,依靠外围规划500KV萧东变供电。

■ 前进地块

现状110KV前进变保留,规划远期在地块西侧新增220KV园区变,在地块南侧新增220KV海山变,依靠外围规划500KV萧东变供电。

(四)通信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目前大江东新城范围的现状电信局所包括义盛、头蓬、河庄电信局。本区域通信线路基本依靠架空线解决。

2、规划原则

(1)需求引导,促进应用,正确处理总量与结构、速度与效益、市场导向与政府管制、普遍服务与有序竞争、扩大开放与信息安全的关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2)深化改革,破除垄断,规范市场行为,引导有序竞争,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紧密结合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推进公共资源的集约化建设与管理,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3、发展目标

依据义蓬组团分区规划,通信工程发展目标如下:

(1)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近期55%;远期74%。

(2)移动电话普及率:近期65部/百人;远期80部/百人。

4、通信需求预测

(1)固定电话

根据近几年市话发展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确定远期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为74%。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通信的需求迅速增长,根据国家确定的发展目标,考虑到近远期城市发展规模适度超前,推算规划区块的固定电话需求量。

(2)移动通信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通信的需求迅速增长,根据国家确定的发展目标,考虑到区块近远期城市发展规模适度超前,推算规划区块的移动电话需求。

5、通信系统布局

(1)固定电话和数据通信网

应拓展完善固定通信网路。资料与多媒体通信网要立足优化整合,大力发展资料多媒体宽带网建设。

(2)移动通信网

移动通信传输网应积极采用世界通信新技术,进一步建设传输网络交换中心,提高业务量交换的能力,使各个运营商的传输网向高速度、大容量的方向发展。

(3)宽带驻地网

根据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资料多媒体通信网的建设是整个通信工程建设的重点。要引导组织网络运营企业继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适应IP业务迅猛增加的趋势。

(4)通信局所发展规划

① 通信局所

规划考虑在每个地块设置一座通信局,满足规划地块及周边地区的通信需求,并结合公建设置。

② 移动通信局房

移动交换机所需局房采用相对集中设点的原则,在较大的地域范围内根据业务需求、网络的安全和组网经济等方面综合确定。局所位置,可待专项规划中明确后,再在控制性规划中予以落实。

(5)通信管线

通信管线(主要包括管位、管孔和骨干传输线缆)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应当加强政府对其建设与管理的指导和调控。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间,按城市路网布局敷设通信管线。

(五)燃气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江东地块所在的江东新城内建有东能LNG站,该站通过燃气中压管与空港新城南部已建高中压调压站连接,局部实现天然气供应,除此之外仍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为燃料;临江地块和前进地块目前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为燃料。

2、规划原则

(1)贯彻国家有关发展能源和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符合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2)充分考虑现有管道燃气设施与天然气供应系统的衔接,全面综合规划,使系统安全可靠,设施完整。

(3)尊重市场规律,合理预测天然气需求量,选择合理的规划方案,对城市天然气工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4)充分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关系,力求达到既安全可靠、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节能效益。

3、气源

大江东新城将接受来自西气东输和东海气田的天然气作为城市供气气源。因此,本规划区近期采用液化气供气;远期以天然气为气源。

4、输配系统布局

(1)输配设施及管网规划

规划大江东新城范围内设置江东门站及江东高中压调压站。江东门站位于虎山北侧,控制用地面积0.4公顷,江东高中压调压站位于区块南部,用地面积控制1000平方米。

规划沿滨江二路控制天然气高压管及省天然气长输管线走廊,沿红十五线控制天然气高压管。为避免天然气高压管对核心区开发带来不利影响,规划调整原核心区范围内初定的天然气高压管(DN600西气二干线)线位,改为沿滨江二路敷设,并与省天然气高压管连接。

本区块天然气管网压力级制和供气方式采用中压A(0.4兆帕)一级系统,运行压力0.2兆帕。

(2)中压管网布置原则

① 管网布置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尽量避免开挖道路改建或重建管线。

② 贯彻远近结合,近期为主的方针,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③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燃气设施,挖掘潜力,适当改造。

④ 尽量靠近用户,缩短管线长度,尽量避免穿、跨越河流、水域、铁路等障碍物。

⑤ 主干管应尽量避开繁华干道。

⑥ 为提高管网供气的安全可靠性,中压干管尽量成环状布置。

⑦ 天然气具体管位由管线综合确定。

⑧ 在环状管网节点处、支管始端、管道预留处设置阀门

⑨ 燃气管道与构筑物、其它城市管道和电缆电线的水平及垂直距离应满足有关消防安全规范的要求,并尽量避免与高压电缆平行敷设。

管网按远期规划布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并根据道路条件逐步形成环状布置。中压管网,是供气区域内的主要输气、配气管线,应贯彻远近结合,近期为主的方针,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燃气管道的实施,应与远期使用天然气接轨。

(六)热力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目前江东地块北侧有现状钱江印染化工厂热电厂,临江地块南侧有富丽达热电厂。

杭州钱江印染化工厂热电厂现有设备规模为3炉3机(3台20 吨/小时 锅炉,配1台3兆瓦抽冷机和2台1.5兆瓦背压机组);富丽达热电厂现有设备规模为5炉4机,总装机容量为27MW,锅炉总蒸发量为295t/h,对外供汽能力190t/h。,上述热电厂供热方式目前均为蒸汽供热。

2、规划原则

(1)城市集中供热主要满足工业企业、公共建筑的用热需要,此外在热网经过的区域可发展一部分小区居民用户。

(2)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应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热源建设应立足于当地实际,达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

(4)坚持集中供热,不得擅自设置锅炉。

3、热负荷预测

热负荷主要为工业企业生产工艺热负荷、工业企业和公共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供应热负荷。除特殊用户外,一般工业企业和公共建筑不再专门另设小型锅炉房,统一实行集中供热。

具体热负荷需根据规划供热范围及《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90)的设计要求,在热力工程专业规划中综合确定。

4、热源规划

目前我国基本上采取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并举的方针。根据杭州市政府2005年1月批复同意的《杭州市区供热专项规划》,为满足大江东新城的发展需求,以两座区域性热电厂即杭州钱江热电厂和杭州富丽达热电厂为集中供热热源。规划区块位于上述两座区域性热电厂供热范围之内,从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原则出发,应首先考虑依托上述热电厂集中供热,避免重复建设。

5、热力管网系统规划

热力管网采用枝状布置方式。热网布置应满足各类用户用热需求,在此基础上尽量缩短管线长度以降低造价。根据用户热负荷的大小及分布、管网的平面布局,并考虑用户热负荷适当增长和经济压降等因素,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各管段的管径。规划范围内热力管道原则上采用地下敷设或低支架的方式,避免影响景观。

(七)地下管线综合规划

为确保生产安全及改善市容,各主要道路上及重点建设项目、一般项目的给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电力、通信、有线电视、路灯等管线(管沟)均应实行地下埋设。管线的位置应按管线综合规划的要求确定,并按事故及检修情况,尽可能敷设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下面。重要道路及地区的管线,应根据工程需要及结合地下空间开发,设置综合管线廊道。

电信、有线电视等通信部门,应统一埋设通信管沟。

管线净距控制等要求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有关规定。

十一、环境保护规划

(一)生态环境现状概况

规划地块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尚好。影响空气环境的主要来自临江新城热电厂燃煤烟气和区域内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气。

地块周边部分水体已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内河水质目前基本维持Ⅳ类水质标准,N、P指标超Ⅴ类标准。声环境影响主要来自工业、交通和商贸生活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控制力度有待加强。

(二)环境质量发展目标

1、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本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三级。

2、水环境质量目标

地表水环境均能达到相应功能区划标准。

3、噪声环境质量

本规划区应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规定的3类标准,即昼间不高于65dB(A),夜间不高于55dB(A)。

4、工业固体废物

本规划区范围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三)环境质量功能区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本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类区。

2、水环境功能区划

本规划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质目标地面水体质量达到GB3838—2002中的IV类及以上标准,具体按《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政办发〔2005〕109号)确定。

3、声环境功能区划

本规划区为噪声环境3类区。

(四)环境保护措施

1、钱塘江滩涂湿地保护

湿地包括湖泊、河流、水库、滩涂等常年性或季节性积水区域,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江东地块北部、前进地块北部、临江地块东北部钱塘江沿线地区,多为围垦形成的滩涂湿地,对钱塘江沿江生态循环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功能将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会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湿地用途的改变,还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渔业生产、湿地经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也相当严重。所以,对钱塘江沿线的滩涂、湿地要加强保护湿地。应保留河道、水系、绿地、河滩等自然生态环境,保证沿江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最终实现“生态河道、绿色堤塘”。

2、水环境整治工程

建设和完善城市污水排放体制,采用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办法,综合治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海。

制定流域规划,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实行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的治理方案,点源治理和面源治理相结合。通过截污、疏浚、引水等综合治理措施,提高河湖水质。

加强对餐饮业、娱乐业、服务业以及新旧村内排水方式的管理,严禁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

3、大气环境整治工程

改进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洁净和固硫型煤。近期采用液化石油气,远期采用天然气

限期治理现有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源,加强清洁生产的推广,提高除尘装置的普及率和除尘效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对建筑工地进行严格管理,严禁野蛮施工,降低尘土飞扬。

加强对汽车尾气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限制并淘汰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通过城市用地功能的调整和道路建设的开展,合理分配交通流,减少交通堵塞。

加强城市道路两侧和街头绿地建设,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并采用密植法,降低大气污染的程度。

4、声环境整治工程

合理调整城市交通设施布局,科学组织城区路网系统,通过道路质量等级,缓解车辆疏散问题,降低道路的车辆密度,有效分流内部、对外和过境交通,降低交通噪声。

加强交通和车辆管理,实行人车分流,综合防治交通噪声。

严格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

5、固体废物整治工程

制定固体废物资源化政策,开展综合利用。强化有毒有害废物的管理,有毒有害废物全部综合利用和进行无害化处理。制定具体的技术经济政策,鼓励并推广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建立城市生活废弃物的统一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建设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处理场所,在近期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向以焚烧为主、填埋和焚烧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远期应在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资源化处理。

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要加强管理,发展区域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综合利用率。一般无毒性污泥可用于制作建筑材料,用来铺路、填坑。对毒性较大的污泥可采用安全填埋和焚烧处理。加强有毒化学品申报登记,对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追踪性的帐目和手续。

6、电磁辐射、放射性、热污染、光污染防治工程

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提高使用效率,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管理和处置。

十二、防灾减灾规划

(一)防震抗震规划

1、防震标准

杭州市是国家重点设防城市,地震基本裂度六度地区。

2、防震措施

(1)依据建设部2003年9月发布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及《浙江省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能源产业园应展开抗震防灾工作。

(2)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加强城市地震监测预报和工程建设抗震总体效能,逐步提高城市的震灾综合防御能力和应急救助能力。

(3)新建工程、已建工程的抗震加固及加层等,按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设防。甲类建筑按七度抗震设防,乙类建筑地震作用按六度计算,抗震措施按七度设防,丙类、丁类建筑皆按六度抗震设防,已建工程抗震加固和震后抢修的应急措施,重点抓好供水、供电、供气、电信、交通、消防、卫生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抗震防灾。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01)》。

(4)充分依托江东新城、临江新城和前进工业园区内的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等开敞空间和人防工程等地下设施,作为人员避震疏散通道。按人均2平方米标准设置疏散场地。

3、避震疏散

(1)制订震前人口疏散计划,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等开敞空间和人民防空工程等地下设施设置人员避震疏散场地,面积人均2平方米。

(2)主要疏散道路的宽度不小于15米,两侧建筑高度应考虑灾害时安全疏散的要求。

(3)控制建筑密度,一般住宅建筑净密度应小于30%,公共建筑应小于45%。

(二)消防规划

1、消防原则

(1)按“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要求,做好消防站点、道路、给水、通讯、供电、防爆及防火间距等规划布局。

(2)根据《消防规范》要求,考虑本规划区是以工业用地为主的新区,道路通畅,按4-7平米千米的责任区设置消防站,保证五分钟内到达火场。

(3)依托城市道路网系统,形成主次分明的消防通道。设置危险品通道及紧急状态专用车道,确保消防通道网络畅通。

(4)城市供水网络、管径、水压必须考虑消防要求,消防栓应严格按规定配置;城市河道两侧按规定要求布置消防取水平台;必须确保消防供电的可靠性和高质量。

2、规划布局

充分依托各园区内设置的消防中心站和普通消防站,为新能源产业园提供消防保障。

(三)地质灾害防治

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建设用地评价》总报告,本规划区内无明显地质大构造和不良地质体,属较适宜建设区,即B区。该区沿江部分用地属砂土中等液化地基,其余大部分用地为砂土轻微液化地基,在工程建设中应采用专项技术措施防治。当建造多层建筑时宜采用振冲碎石桩,强夯或予制桩基,当建高层建筑时宜采用大径钻孔桩。

十三、空间景观规划

(一)整体布局

充分利用自然地势形成错落有致的整体空间格局。利用钱塘江水景和区块内盘横交错的河网水系,结合区块周边绿化带,作为领略新能源产业景观文明的景观主轴,形成优美通透的总体景观空间环境。空间组织以展现“新能源产业”的景观特色为原则,创建错落有致的工业功能区整体景观空间格局。使江景、水景在城市景观上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形成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多样性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和顺畅的景观空间脉络,创造具有生动山水、丰富绿化、优美建筑空间、现代风貌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园区景观,实现新能源产业功能区与周围山水交融的格局。

(二)景观规划

规划区内主干路两旁均规划绿化景观带,具体设计中,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空间要素:

(1)注重各地块与江东大道、钱江大道和周围钱塘江的空间联系,通过环状的绿色生态网络,形成线形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将新能源产业园区与自然生态系统密切结合。

(2)以江为背景,形成与之相协调的优美的建筑轮廓线。

(3)设计中应运用视线走廊、对景点、观景点等手法,注重空间结构中的自然、人文要素结合,体现“江在其中”的景观特色。

(4)形成多种类型的空间节点,包括街道空间节点、滨水空间节点、绿廊景观节点等,在整个规划区开放空间系统中,这些空间节点起着统领空间基本格调、突出空间特色的作用。

(5)建筑整体色彩以清新淡雅为主,处在主干路网和河网水系的绿色之中的一些低层建筑可采用柔和的低明度暖色系和柔和的中性色,以达到与周边自然环境互相衬托、协调的作用。个别工业厂房和建筑可根据其功能、形体等特点采用相协调的色彩,丰富视觉效果。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项目征集表

前瞻经济学人

前瞻经济学人

前瞻经济学人

前瞻经济学人

前瞻经济学人

前瞻经济学人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