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瑞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2009-2020)

一、规划总则

第一条 为了把握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摸清瑞安市乡村旅游目前总体现状和所处的开发阶段及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给出相应对策,促进地方产业优化和农民增收,特制定《瑞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第二条 规划范围

瑞安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12个镇19个乡,包括陆地面积1270.9平方公里,海域和滩涂总面积约3037平方公里。

第三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1年 重点发展期

中期:2012—2015年 全面完善期

远期:2016—2020年 纵深提高期

第四条 规划原则

1、整合集聚,培育品牌

2、控制发展,规模经营

3、依托景区,联动发展

4、社区参与,产业优化

第五条 规划依据

1、法律和法规依据

n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0年1月)

n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n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

n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

n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

n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

n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

n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

n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

2、行业标准依据

n 《旅游规划通则》(GB/T l8971—2003)

n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n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n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 2000年10月26日)

n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0年2月)

n 《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6年)

n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n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n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

n 国家、部、省、地区相关规范和规程

3、地方规划和文件

n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n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

n 《浙江省农家乐休闲示范点(村)认定办法(试行)》

n 《温州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6)

n 《关于促进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温委办发〔2006〕160号)

n 《温州市农家乐休闲示范点(村)认定办法》

n 《瑞 安 市 域 总 体 规 划 》(2 0 0 6-2 0 2 0)

n 《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计划纲要》(2006年)

n 《瑞安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

n 《瑞安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修编)》(2006.5)

n 《瑞安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村)认定办法》2008.5

n 《瑞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2007.9

n 《瑞安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

n 《瑞安市志》(1999.12)

n 相关政府文件、工作报告和讲话及已审定的规划编制成果

二、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

第六条 发展定位

以产品升级和树立品牌为发展战略要点,重点建设、培育、扶持:

两大特色乡镇:龙湖镇、曹村镇;

一个农业产业园区:荆谷乡金潮港观光农场;

一个农家乐特色村:上泽古村落;

三个农家乐特色点:青云谷、湖岭牛会、双溪寨漂流。

积极探索农业直销模式、景区依托复合开发模式、民俗文化引领等模式,培育六大乡村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使乡村旅游成为瑞安市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和旅游品牌;成为温州市乡村旅游引领板块和特色板块。

第七条 发展战略

1、由乡村旅游引导农业产业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

2、由乡村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

3、由乡村旅游推动特色乡镇建设

4、由品牌乡村旅游引导其他乡村旅游规模化和特色化经营

5、由乡村旅游刺激山水景区发展

第八条 发展目标

1、经济目标

至2011年,瑞安市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量3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4亿元。

至2015年,瑞安市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量6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3亿元。

至2020年,瑞安市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量8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5亿元。

2、社会目标

至规划期末(2020年),直接带动5800个就业岗位。

3、品牌目标

在规划期内,新增10个浙江省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新增15-20个温州市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新增30-40个瑞安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村(点)。

4、文化目标

通过乡村旅游开展,积极挖掘各乡镇、农村的历史遗存,做好文物保护和文化建设工作,在规划期内重点形成2-3个具有文化特色的品牌乡镇(村)。

第九条 市场定位

1、基础客源市场:

Ø 瑞安本地客源市场及到瑞安市内景区的溢出市场。

2、 重点客源市场:

Ø 温州市区及其他各县市客源市场;

3、 机会客源市场:

Ø 宁波、杭州、台州、金华—义乌、衢州等浙江省重要节点城市客源市场;

Ø 福州、宁德市等福建北部重要节点城市客源市场。

第十条 总体形象

瑞安市乡村旅游总体形象为:“美景、美食、美乡情”。

三、空间总体布局

第十一条 空间总体布局

瑞安市乡村旅游发展布局总体定位为“两轴、四区、八组团”的空间结构形态:

“两轴”――“以瑞枫公路为轴线,山林为景观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北轴”;“以56省道为轴线,江海为景观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南轴”。

“四区”―― 城郊观光农业区、特色农业体验区、沿山乡村度假区、海岛休闲体验区

“八组团”——北龙乡+铜盘岛组团、桐浦乡+桐溪组团、曹村镇+梅龙溪组团、潮基+卧龙峡组团、桂峰乡+金鸡山组团、湖岭镇+龙井组团、龙湖+高楼+寨寮溪组团、顺泰乡+青云谷组团

第十二条 空间布局发展意向

(一)四区

1、城郊观光农业区

(1)范围

包括塘下镇、汀田镇、莘塍镇、飞云镇4个乡镇。

(2)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现代化城郊观光农业。

(3)重点建设的乡村旅游点

飞云大棚西瓜高效示范基地、潘岱花卉苗木基地、莘塍滩涂特色养殖基地、蓝田农业科学研究所、林泗垟、西太山瑞云农业休闲观光基地。

2、特色农业体验区

(1)范围

包括仙降镇、马屿镇、陶山镇、桐浦乡、鹿木乡、潮基乡、碧山镇、荆谷乡8个乡镇。

(2)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特色规模农业和休闲体验相结合的旅游服务业。

(3)重点建设的乡村旅游点

董夏村农业观光园(橄榄)、金潮港观光农场(瓯柑)、前涂村观光农场(甘蔗)、岙底村观光农场(马蹄笋)、桐溪村、许北-许南村、神洲农家乐、路头—下店自驾车营地、河山村、贾岙村

3、沿山休闲度假区

(1)范围

包括曹村镇、平阳坑镇、高楼乡、湖岭镇、龙湖镇、梅屿乡、顺泰乡、林溪乡、枫岭乡、宁益乡、永安乡、东岩乡、营前乡、金川乡、芳庄乡、桂峰乡、大南乡17个乡镇。

(2)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古朴农村和养生度假相结合的旅游服务业。

(3)重点建设的乡村旅游点

黄林村、河上垟、东坑村、新垟滩、湖岭牛会、上泽古村落、罗溪村、东村、樟岙村、孙山村、永安村、青云谷(大坟脚)、建新农业观光园、上泽农业主题公园(杨梅)、营前茶场

4、海岛休闲体验区

(1)范围

包括北龙、北麂两个海岛乡。

(2)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休闲渔业和海岛度假旅游项目。

(3)重点建设的乡村旅游点

光平渔业休闲有限公司、瑞洋渔业休闲有限公司、铜盘岛、北龙岛

(二)两轴

(1)发展方向

以瑞枫公路和56省道为骨架,串联起道路两侧的乡村旅游点和景区,两条道路应按景观大道标准打造。

(2)重点建设的乡村旅游点

发展北线:前涂村观光农场、贾岙诸葛文化村、湖岭牛会、巾仙溪、黄林村

发展南线:神洲农家乐、青云谷、悠然南山农家乐、滩脚农家乐、塘岙村、樟岙村

(三) 八大组团

表3-1 八大组团空间布局发展意向

前瞻经济学人

前瞻经济学人

前瞻经济学人

前瞻经济学人

四、重点乡村旅游点(村)概念性规划

第十三条 重点特色旅游乡镇

1、曹村镇

(1)主题形象

进士第一村,缤纷彩灯乡

(2)规划构思

·曹村镇依托历史文化名乡和国家级生态乡镇两块牌子,做大做强生态乡村旅游和文化乡村旅游,由镇旅游极核向乡旅游点进行发散,培育1-2个乡村旅游点(村)。尤其是许南-许北村具有梅龙溪景区的门户区位优势,应积极引导两村进行农家乐开发。

·应积极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乡,突出文化乡村游特色,与梅龙溪生态旅游区形成互补。

·依托彩灯之乡品牌,培育“元宵彩灯会”品牌节庆。

·新建民俗博物馆(包含无骨花灯等花灯工艺现场制作和技艺传承)和进士馆。

(3)投资开发

民俗博物馆、进士馆及乡村旅游点项目投资估算1500万。

(4)发展模式

民俗文化引领模式

2、龙湖镇

(1)主题形象

寨寮溪基营式服务乡村集群

(2)规划构思

·依托开发较为成熟的寨寮溪风景区:玉女谷景区和回龙涧景区以及九珠潭景区,将龙湖镇和高楼乡进行组团式布局,打造成为服务型基营式旅游乡镇,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强镇(乡)。

·远期通过对茶资源、负离子资源、山泉资源、农产品资源、村落资源等资源的整合,在生态观光度假产品的基础上向“养生健康度假”主题乡村旅游产品升级,主打“养生”品牌,构建“吃生态养生餐、喝山泉健康茶、住风情古村落、游名胜风景区、购绿色农产品、游四季瓜果节”的产品链条,成为瑞安市乡村旅游样板示范区。

·借鉴三圣花乡经验,以“一村一品”为发展思路构建乡村旅游强镇体系。

(3)投资估算

农家乐点(村)项目投资估算3000万。

(4)发展模式

基营式服务乡村模式

第十四条 重点农业产业园区

1、荆谷金潮港观光农场

(1)主题形象

欢乐橘园、美味情缘

(2)主要功能

主题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市民农园+绿色餐饮

(3)规划构思

·以瓯柑采摘为主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假日农庄。

·每年1-2月举办“瓯柑采摘节”主题节庆。

·补充春、夏季特色蔬菜瓜果种植,形成四季可玩可赏的旅游格局。

·开展果树认养和市民农园活动,提供顾客忠诚度。

·配套餐饮设施,开展“新鲜采摘+绿色餐饮”活动。

·结合环乡河休闲旅游带,做大休闲市场规模。

·规划餐位数:50-80个。

·规划床位数:30-50个。

(4)投资估算

资源整合、项目完善等投资估算约2000万。

(5)发展模式

农业主题公园

第十五条 重点农家乐特色村

1、上泽古村落

(1)主题形象

南戏乡韵,古宋风情

(2)规划构思

·以上泽宋代古民居群为基底,建设成为以古民居观光、民俗博览和特色时尚度假的乡村文化旅游区。

·利用古民居开展休闲茶馆、酒肆、商店等休闲服务产业,成为寨寮溪景区的特色休闲功能板块,在功能定位上与寨寮溪景区进行耦合。

·建设古戏台,挖掘上泽村或瑞安的乡村民俗,重点挖掘“南戏”文化民俗,将上泽古村打造成乡村民俗表演中心和传承中心。

·依托宋民居文化底蕴,在上泽村的未利用300亩土地,开发具有宋文化特色的度假乡居。

·打造“上泽乡村音乐节”。

·规划餐位数:200-300个。

·规划床位数:50-80个。

(3)投资开发

项目投资估算8000万。

(4)发展模式

建筑文化引领模式

第十六条 重点农家乐特色点

1、湖岭牛会

(1)主题形象

最美味的乡村

(2)规划构思

近期将“特色牛排一条街”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可以参照杭州仓前镇的做法,政府先期投资一部分资金,对临街房进行统一承租,然后再转租给镇上的具有餐饮经营意向的农家,规模待定,从而形成特色餐饮产业集群。中远期通过牛排品牌效应,和周边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联姻,衍生形成农产品直销超市,形成“美食+购物”的乡村特色旅游线。依托湖岭镇中心镇的区位优势,与双溪寨漂流、贾岙诸葛文化村、岙底马蹄笋观光农场、五云山茶场和巾仙溪串联形成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形成“吃在湖岭,玩在双溪寨,观在诸葛文化村、体验在观光农场、茶场”的要素齐全的旅游线路。规划餐位数:500-1000个餐位。

(3)投资开发

项目投资估算5000万。

(4)发展模式

特色农业旅游直销模式

2、青云谷

(1)主题形象

青云直上,探险天堂

(2)规划构思

青云谷是目前瑞安市乡村旅游较成规模的点,应成为瑞安市乡村旅游重点扶持的对象。青云谷现状以大众观光产品为主,特色尚不够突出。青云谷要成为瑞安市乡村旅游的品牌产品,必须突出“乡村性、自然性和生态性”,突出特色。根据规划组对现状资源的摸底调查,认为青云谷具备成为瑞安市最大的户外运动基地的潜力,利用山涧、瀑布、跌水开辟速降、溯溪、漂流等探险运动,拓展体验经济。同时,依托农业资源和农村资源,开展富有农家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产品。规划餐位数:400-500个;规划床位数:80-100个。

(3)投资开发

项目投资估算5000万。

(4)发展模式

景区依托综合开发模式

3、双溪寨漂流

(1)主题形象

动感漂流、美丽水乡

(2)主要功能

生态运动+服务基地

(3)规划构思

·依托双溪寨险峻的溪流瀑布,建成集漂流运动、乡村休闲于一体的、区域范围内著名的乡村运动休闲地。

·拓宽进入双溪寨的路面,方便旅游大巴的进入,实现旅游点与旅行社的对接;

·加大漂流区段,延长漂流时间,增加漂流的刺激性;

·完善漂流挑战赛,形成固定的赛事,扩大瑞安漂流的知名度;

·利用周边的山势,开发攀岩、野营等户外运动,打造瑞安的休闲运动品牌旅游区。

·规划餐位数:100-120个。

·规划床位数:80-100个。

(4)投资开发

项目投资估算3000万。

(5)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景点化发展模式

五、产品规划与设计

第十七条 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表5-1 瑞安市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表

重点区域特色说明

前瞻经济学人

前瞻经济学人

前瞻经济学人

第十八条 重点推介乡村旅游线路

1、美景美食主题游线:瑞安市区—前涂观光农场—白岩山风景区—东坑慕尼黑风情度假山庄—龙井风景区—湖岭特色牛排一条街—花岩森林公园—双坑村—上泽古村落—大京杨梅观光园—回龙涧景区—樟岙村—青云谷

重点串联乡镇:北龙乡、陶山镇、潮基乡、湖岭镇、顺泰乡、龙湖-高楼、

重点串联乡村:北龙岛、前涂村、白岩山风景区、东坑村、湖岭镇、龙井风景区、花岩森林公园、双坑村、下巨垟、上泽村、大京村、回龙涧景区、樟岙村、坟脚村、青云谷

线路说明:以瑞枫公路和57省道为交通轴线,以美景(景区)+美食(牛会、采摘果园)为特色组合,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景区旅游,实现互动互惠联动发展。

主题功能:运动、休闲、美食、古村

2、快乐乡村主题游线:温州市区-桐溪风景旅游区-董夏村橄榄观光农场-荆谷金潮港观光农场-神洲农家乐-曹村镇

重点串联乡镇:桐浦乡、荆谷乡、马屿镇、曹村镇

重点串联乡村:桐溪村、董夏村、桐溪风景旅游区、山西村、石垟村、曹村镇、圣井山风景区

线路说明:该游线主要整合了中部特色观光农场产品和文化之乡——曹村镇,适合双休日亲子游,以温州绕城高速(西线)为交通线路,直接联系温州市区,发展潜力广阔。

主题功能:假日采摘、农耕体验、文化体验

六、配套建设规划

第十九条 乡村旅游交通规划

1、区外交通:

“两纵一横一绕”高速公路网及温福高速铁路、甬台温高速铁路组成瑞安市乡村旅游交通骨架。

2、区内交通

“五纵二横一绕”瑞安市市内路网框架组成瑞安市乡村旅游交通脉络。

3、自驾游交通服务体系

(1)建立全市的乡村旅游交通标识系统

(2)各重点旅游点应规划与游客量相对应的停车场

(3)打造56省道和瑞枫线两条风景廊道

4、特色交通

依托水系建设滨水自行车道,形成水上、滨水、田野步游道“立体水乡”交通网络,真正形成瑞安的乡村特色。

第二十条 乡村旅游住宿规划

1、乡村饭店住宿类型

瑞安市乡村饭店住宿类型可分为客房加早餐(B&B)、客房旅馆、自助式村舍(乡村拎包客旅馆)、度假村、自驾车营地、露营地六种。

2、乡村住宿点布局

表 6-1 瑞安乡村住宿点类型选择

前瞻经济学人

3、住宿量预测

2011年所需最大床位数4359张; 2015年所需最大床位数9737张;2020年所需最大床位数15535张。

第二十一条 乡村旅游餐饮规划

1、特色餐饮品牌及布局

表6-2 各功能分区特色品牌及构成

前瞻经济学人

2、餐位数预测

近期为5837位,中期为12108位,远期为18594位。

第二十二条 乡村旅游安全规划

瑞安市乡村旅游安全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1)自然灾害防范规划:对洪水、森林火灾、岩体滑坡、洞体崩塌等灾害的预防、保护、急救措施等。

(2)旅游安全设施规划:对山洪、雷电、地热的安全防护安排,对地表输电线、路基工程、桥梁、索道、栏杆以及旅游消防设施、避雷设施等等工程设施的建设、维护和巡查。

(3)旅游活动环境安全规划:对水上活动安全、登山程序、烧烤篝火、紧急疏散和供氧等安全措施。

(4)社会治安规划:就业和居留管理、危险与管制物品的管理、治安管理等,建立设施监察、公安与联防等,并配备必要的交通设备、武装装备和人员,瑞安市内应建设联防体系,具有报警与紧急救护机制、治安目标责任机制等。

第二十三条 乡村旅游卫生规划

(1)瑞安市要加强乡村旅游卫生管理。对各旅行社相关人员及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卫生知识培训,坚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

(2)对瑞安市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卫生监督部门可进行全程监厨,同时对就餐人数过多超过接待能力的单位可采取适当分餐措施,以防止备餐时间过长和超负荷生产经营而使食品卫生质量下降。

(3)瑞安市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采购食品严把质量关、实行索证备案制度。

(4)严格控制瑞安市卫生标准,应以能向广大旅游者提供卫生安全健康食品为前提条件,通过全面的指导和管理,提高旅游饮食卫生安全水平,预防和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第二十四条 乡村旅游商品规划

1、重点发展品牌

金潮港瓯柑、鹿木马蹄笋、湖岭牛排、顺泰毛芋。

2、瑞安市集中式乡村旅游购物点规划

表6-3 瑞安市集中式乡村旅游购物点规划表

前瞻经济学人

3、乡村旅游商品开发措施

(1)强化政策引导。

对从事乡村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的企业(公司)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组织乡村旅游商品展览、展销、设计大赛、拍卖会等活动;加大对相关行业协会的支持,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引导、规范作用。

(2)大力打造品牌。

乡村旅游商品要大力打造品牌,包括乡村旅游商品的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与商品品牌的打造。在打造品牌过程中要主打产品的原料、加工工艺、文化内涵的惟一性。打造品牌从包装做起,要通过精美、个性化包装来彰显瑞安乡村旅游商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特点。

(3)强化市场营销。

通过多方式营销,向旅游者传递商品的信息,强化旅游者对瑞安乡村旅游商品的认知和认可,尽而培育起旅游者对瑞安乡村旅游商品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4) 着力培育龙头。

一个区域产业的强大一定是以拥有在同行业中处于领袖地位的企业群为标志。因此,培育有活力、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是发展乡村旅游商品产业的重要任务。

七、乡村旅游营销规划

第二十五条 节庆/赛事营销策略

(1)引爆点——瑞安乡村美食节

主题口号:美味乡村,尽在瑞安

相关设想:依托湖岭牛排、季节瓜果采摘、特色农产品、湖鲜、海鲜等特色乡村美食,以湖岭牛排为品牌,集聚其他特色美食乡村旅游点,引爆瑞安市乡村旅游。

(2)持续点——四季节庆

主题口号:最有年味的乡村、最凉爽的乡村、最美味的乡村、最缤纷的乡村

相关设想:依托瑞安的四季乡村旅游产品,重点打造四个主题节庆,分布于一年四季。节庆活动应以政府为主导,各关联乡村参与的原则,塑造品牌,聚拢人气,提升产品。

表6-4 瑞安市节庆规划表

前瞻经济学人

第二十六条 其他营销策略

1、 与景区捆绑联合营销策略

·市场结合。从传统的营销宣传转向与客源地结合、与旅游代理商结合,共同开发市场,更加强调市场细分、市场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交通联动。改造或修建瑞安市各大景区至重点乡村旅游点的道路,打造瑞安的无障碍畅游交通体系。

·产品互补。将景区和附近的乡村旅游点进行捆绑组合,设置户外广告、统一标识引导牌等,形成景区+乡村旅游点的多选择复合型旅游格局,形成产品的强强联合。并且利用景区受风景名胜区开发限制的规定,突出乡村旅游点的特色乡村度假、特色餐饮和人文环境,弥补景区单一观光、人文风情方面的不足,使游客更加全面深刻地体验到瑞安的多姿多彩,使寨寮溪景区旅游角度更加多样,从而进一步提升瑞安寨寮溪景区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

2、主题体验式营销策略

着力开发乡村情感体验、乡村生活体验、乡村审美体验、乡村高科技参与体验、乡村绿色体验等主题营销模式。

3、旅游口碑营销策略

·提供话题或事件,通过口碑营销扩大影响。

·建立反应机制,减少负面传播。

·建立网络口碑评分机制,形成更大规模的口碑影响效应。

4、全方位媒介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

·广播、电视、报纸(尤其注重软文方式)、印刷品营销

八、文化与生态发展规划

第二十七条 乡村生态保护发展规划

1、大气环境保护

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的必需要素。为保持瑞安市乡村旅游度假区内的空气质量,作如下规划:

(1)调整乡村燃料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电、液化气、沼气等,尽量避免使用产生粉尘量大的烟煤、薪柴等。

(2)严格控制、监督农家乐饭店的厨房油烟排放,强制安装油烟净化装置。

(3)执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保持较优的空气质量。

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居民和游客是一般固体废弃物的生产者,物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因此针对固体废弃物的随意丢弃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沿乡村旅游步道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一般每隔500米设置一个,但在停车场、售票处、旅游商店和重点乡村旅游景点等游客集中的地方要增加垃圾箱的数量。

(2)成立专门的卫生保洁人员队伍,负责监督游客的不良行为,同时清理部分游客丢下的垃圾。

(3)居民生活垃圾实行定点收集,分类处理,以保障整洁的村容村貌。

(4)在路口悬挂“请不要乱扔垃圾”的标语,并提示前方有垃圾箱。

3、水体环境保护

密布的水网是瑞安的乡村特色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环境。水在本规划区内被列为主要的保护对象。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对饮用水源地珊溪水库、林溪水库、愚溪水库、赵山渡水库进行重点保护,在水源保护地范围内禁止一切有可能影响水源水质的乡村旅游活动。

(2)滨水旅游度假村、乡村饭店都应当建设污水污物处理设施,对产生的污水进行预处理后接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得直接排入水体。

(3)严格控制农业污染,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加快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其运转率、处理率和达标率要提高标准,实现污水处理后排放。

(4)禁止向地下水体排放污染物,保护好地表水下渗的通道,同时要注重地下水水源地的保护,防止地下水污染。

(5)人工湖塘作为乡村重要的水体景观,必须实施严格保护。可在人工湖塘周围建成一定面积的绿化隔离带,尽量避免其他污水直接流入湖内。人工湖塘上的旅游项目也要以不破坏湖塘生态平衡为前提。

(6)禁止在溪滩不设防区建设项目。

4、生物资源的保护

瑞安市各乡村中丰富的次生林,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同时还应注意加强以下几点:

(1)对重点树木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实施对古树专门保护,悬挂标识牌,注明树种及树龄,并注意保持原生态的真实性、完整性。

? (2)继续保护好村中的林木,发挥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积极营造人工林,突出绿色乡村的原生态特征。

(3)加强对乡村茶园的保护,优化茶叶生产环节,做到无公害化。引进优质茶叶品种以及定时聘请茶叶专家介绍无公害生产的技术。推广应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广泛使用农家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

5、人居环境的保护

人居环境是乡村旅游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居环境的破坏将直接导致乡村旅游环境的恶化,对人居环境的保护,应做到:

(1)使用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液化气和天然气,扩大沼气池的建设规模,实现家庭生活能源沼气化。对沼气渣进行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新型能源。

(2)人畜分离,住宅与畜禽生产区应分开,保持适当的卫生距离,可以设立天然和人工屏障,做到鸡棚、猪圈的隐蔽化。住宅、畜禽生产区应按风向、地势合理配置,住宅在上风向。对人畜粪便进行有效处理。

(3)美化建筑景观,保持传统建筑风貌,并有所创新、突破。?

(4)厕所,在主要旅游节点修建满足需求的旅游公共厕所,并有专人看管维护。对于开设“农家乐”的居民住宅要拥有男女独立的厕所。厕所采用水冲式或环保式,做到无秽物,无异味。

6、滨海海塘滩涂的保护

(1)滨海区域建设海鲜大排档禁止在海塘管理、保护范围内建设。

第二十八条 乡村文化保护发展规划

1、田园景观文化的保护

(1)生态环境作为田园景观文化的载体,田园生态的破坏将直接导致田园景观文化的丧失,所以,应该把田园生态保护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2)严格乡村土地利用审批制度,合理规划乡村土地,禁止乱占耕地,乱挖渠道等直接破坏田园意境的行为。因地制宜并结合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

2、民居建筑文化

(1)做好古村落、古建筑和古道的保护工作,加大对宗祠、牌坊、寺庙、名人故居的保护力度,不断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并着手恢复一些已毁坏的历史遗迹,并积极申报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2)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背景下,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规划集体农庄,一些发展乡村旅游条件较为完善的地方,单个民居建设要避免随意建造。

3、农耕文化

(1)以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为依托,利用农园等特色景观资源,不断提高乡村农耕文化品味。

(2)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多接触性和参与性强的文化体验活动。

4、民俗风情文化

(1)应该把民俗风情文化摆在“写意古村”乡村旅游宣传的突出位置,提升游客的新奇感,使得游客愿意或渴望了解并接触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

(2)在继承和发展古老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不拘一格,推陈出新,为民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增强民俗文化的吸引力。

5、家庭生活文化

(1)切莫让“行为污染”坏了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不良的生活习惯或习俗应当坚决予以摒弃,特别是开办“农家乐”的农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言一行皆关系到游客对瑞安市乡村的印象。

(2)提高乡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倡导建立和谐、健康的邻里关系,努力构建农村文化新貌。

6、乡村艺术文化

(1) 结合瑞安非物质遗产建设艺术文化村或艺术文化博物馆,结合旅游活动的开展,使艺术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

(2) 在传承乡村艺术的同时,要多出好的艺术作品,对于濒临失传的艺术形式,应加大保护力度,并积极培养接班人。

九、发展模式与管理体系规划

第二十九条 经营管理体系

表9-1 各示范乡村经营模式

前瞻经济学人

第三十条 社区参与发展规划

1、提高决策层的社区参与意识。

2、发挥瑞安市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社区参与机制。

(1)咨询机制的完善。

(2)保障机制的健全。

(3)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3、提高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能力。

十、实施行动纲领

第三十一条 建设开发时序规划

表10-1 瑞安市乡村旅游开发层次表

前瞻经济学人

前瞻经济学人

前瞻经济学人

第三十二条 近期重点建设乡村旅游点(村)投资估算

表10-2 近期重点建设乡村旅游点(村)投资估算表

前瞻经济学人

第三十三条 三年行动纲领

1、制度完善

(1)成立“瑞安市乡村旅游指导小组”,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市旅游局、市农办为主体、协调林业、交通、环境、电力、水利等多个部门,对各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价格标准、服务规范、产品营销、环境卫生、人员素质等等多方面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2)进行瑞安市乡村旅游营销队伍组织架构。

(3)出台《瑞安市乡村旅游驱动计划》,完善扶持优惠政策。

2、市场推广

(1)重点营销市场:温州市和瑞安市。

(2)完善网站更新系统和预定系统;在瑞安市旅游网(http://www.ruiantravel.net)的框架下新增“乡村旅游”板块,实时发布乡村旅游最新动态,四季线路更新,当季主打乡村旅游点等,并通过网上预定系统接受预定。与温州市旅游网、温州市政府官方网、浙江旅游网、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以及其他客源地网站建立链接,开通旅游论坛。

(3)与瑞安市旅行社、温州市旅行社和户外运动组织举办“动感水乡、探险天堂”产品推介会。

(4)组织“瑞安漂流巡回赛”特色赛事,引爆瑞安乡村旅游。

(5)重新制作精美的宣传资料,于瑞安市星级酒店、商务酒店、游客集散中心等地投放。

3、基础建设

(1)加快推进乡村联网工程,完善至各重点乡村旅游点的交通设施。

(2)着手设计乡村自驾游标识系统,完善交通服务设施。

第三十四条 发展保障体系规划

1、组织保障

成立瑞安市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由瑞安市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市旅游局、农工办、农林局、规划局、水利局、文化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对乡村旅游发展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络协调。

2、政策保障

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瑞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扶持优惠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对发展乡村旅游所涉及的规费,各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减免政策;明确对乡村旅游用地的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乡村旅游区的项目投入,金融部门应加大信贷融资支持。针对品牌乡村旅游点、重点乡村旅游点、一般乡村旅游点制定梯队扶持政策,对品牌乡村旅游点在土地保障、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3、资金保障

每年安排100万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和以奖代补。

4、制度保障

国土、规划部门应对兴办乡村旅游项目优先审批,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交通、公交部门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要优先开辟旅游专线班车,方便市民游览。财政部门应优先建立相应配套扶持资金。旅游、工商、公安、卫生、农业、质监等部门要制定完善乡村旅游相关服务标准和管理措施,在餐饮、住宿接待、卫生、安全等方面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乡村旅游经营者文明经营。文化、宣传等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营造全社会支持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所有乡村旅游点在开发前应经过可行性研究,经过论证后方能开发。

5、人才保障

继续推进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将农家乐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培训纳入“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享受同行业培训的补助标准。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