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湖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同时,挖掘我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做足南昌城市之源文章,将原灌婴筑城地——京东镇黄城村建设成“豫章古城”,再现2000多年前的古城风貌。充分追溯孺子文化渊源,在艾溪湖中心建设“水上孺子纪念馆”。围绕艾溪湖周边建设“相思林”、“爱情主题公园”等,再现艾溪湖的动人传说,进一步倡导夫妻和睦、社会和谐的传统美德。

3、印刷出版业。以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市场空间为重点,抓住机遇,打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全行业的发展。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积极组织参与各类“招商会”、“洽谈会”,搭建良好的企业招商引资和发展竞争的平台,培育一批专业化大型出版印刷企业和音像企业,推进出版印刷业和音像业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培育以欧亚达赣文化产品集散中心为龙头,江西华奥印务有限公司、江西昌和票证特种印务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为支撑,连锁经营为基础的市场格局。依托欧亚达赣文化产品集散中心,建立健康、规范的出版物市场和正版音响制品经营市场。

4、电影放映业。抓好规划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协商沟通恒茂国际都会商圈的数字影视放映基地,在罗家镇辖区内和扬子洲乡辖区内,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拥有4至6个现代数字放映厅,2个集电影放映、娱乐演艺于一体的影视演艺中心,进一步丰富和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依托城东区位特点,对湖滨电影院进行异地重建,重点发展歌舞演艺场所。

5、数字动漫业。瞄准国内五亿动漫及网游产品消费市场,采取有效措施,争取政策支持,以泰豪软件、南大科技学院数字媒体研究所、江西师大等动漫教育培训、研究、制作单位为基础平台,吸引动漫网游企业空间聚集和行业集中,迅速抢占这一新兴创意产业的发展先机。

6、文化用品业。充分发挥欧亚达赣文化产品集散中心的示范、聚集、辐射、带动作用,结合江西师大周边形成的器乐、文化用品市场,推动我区文化用品产业的发展。

7、艺术品交易业。以欧亚达赣文化产品集散中心和梁万名家艺术村为平台,规范管理,尽快打造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以满足广大艺术品爱好者的需求。

8、艺术教育培训业和文化信息业。大力开拓社会化艺术培训市场,充分发挥区文化馆、区图书馆主阵地作用,开展社会化艺术培训,普及艺术教育。同时,加快发展网络文化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面向商业、面向消费、面向娱乐的文化信息服务业。

9、旅游服务业和产品业。合理布局,加快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到2020年,力争区域内有五星级宾馆2家,年接待能力50000人次以上的旅游社10家。

加大对“南昌市民最喜爱的旅游产品——鄱湖米粉”、“久鸿酱菜”等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开发一批在全市、全省叫得响的旅游产品。

三、产业基地功能定位研究

当前,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十分完善,布局不够合理,支柱产业不够明显,经济效益偏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面对国内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大氛围,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乘势而上,奋发进取,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充分把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围绕建设“经济大区、生态之都”的发展战略,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强力推进凝心聚力工程,变文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四、产业空间布局

在“三横三纵”(北京东路——解放东路——南京东路——青山湖大道——高新大道——京东大道)框架内,联合正在建设的省艺术中心、百乐门、东方之珠、尚歌等文化娱乐项目,打造城东高品位文化演艺板块。

合理布局区域内旅游资源,在城东地区形成“一园一核一带”的综合性旅游文化区域;在罗家、扬子洲地区形成以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主的“农家乐”项目。

五、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围绕“三园”的规划和建设,打造4个重点文化广场,引进2个文化创意园,推进2个投资超亿元的星级宾馆建设,以此提升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着力发展以下重点项目:

1、世界都市候鸟保护公园

规划以天香园和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为两翼,以候鸟通道为走廊,以候鸟观光保护为主体,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为配套,打造世界独一无二的、辐射带动的都市候鸟保护区。

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

2、中国农业公园

该项目位于原农业局养鸡场,以此为辐射点,带动周边2000亩生态景观园的打造。

3、天香园及周边综合改造

对天香园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综合改造,整体提升。主要包括:游览观光区(天香园候鸟、植物园)休闲度假区(天香园北岸旅游度假服务区)文化体验区(周边的仿古村落、候鸟博物馆及天香园二期南侧的名俗文化园等)、商业娱乐区(花鸟市场、特色购物、餐饮休闲等)。项目南至天香园路以南300余米处,东至京东大道,北至洛阳路,西至青山湖大道以西约350米处,总用地面积532.8公顷。目前正在建设当中。

4、江西赣文化产品集散中心

位于高新大道8号,高新大道和京东大道交汇处,总投资2亿元,占地375亩,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现已建好并可以交付使用的为10万平方米,以赣文化产品为主,文化创意产业为辅。

目前,项目实施方案已经确定,待省文化厅批复并挂牌。

5、赣港传媒文化创意城

为进一步加快城东核心商务圈的建设,策应我区十三条特色文化街的打造,进一步提升城东文化品位,本着“退城进郊”的原则,异地兴建“江西传媒职业艺术学院”,将原江西广播电视学校及周边地块约52.6亩与香港投资商合作兴建“赣港传媒文化创意城”。该项目着力打造江西传媒文化创意经济总部,包括广告传媒的产业集群和动漫研发制作及其文化产品的销售等创意经济产业链,项目连通江大南路和上海北路后,自然对接两条“特色文化街”的相关延伸服务产业项目,可形成规模效应。

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人民币,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税收3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6、南京顺天“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

利用区域内原有国有企业的厂房,包装打造成特色文化产业园后,进行二次招商,吸纳企业的落户。

7、4个重点文化广场

主要打造青山湖文化广场、百乐门国际广场、恒茂梦时代广场、罗家广场4个重点文化广场,进一步繁荣我区的文化旅游娱乐产业。

8、2个投资超亿元的星级宾馆

(1)天香园景区配套五星级酒店,为南昌世界都市候鸟保护区提供配套设施,提升景区品味;(2)天域国际大酒店,建成集商务、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国际大酒店。

六、保障措施

1、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发展壮大我区文化、旅游产业,提高产业效益,必须通过具体载体来落实,即吸引、整合、筛选出一批大项目,充分预留产业集聚的空间,形成以大项目及产业基地为龙头,带动中小型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的文化、旅游组织体系。

2、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抓紧实施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启动一批代表城市形象,服务广大群众,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公司,充分运用区内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现有文化产业项目、景点、景区的潜力,使之发挥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3、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一是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条件,减化审批程序。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文旅系统“优化组合、竞争上岗”,选用优秀人才,用好优质资产,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4、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全区各单位要全力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尽快出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文化、旅游产业,对非公文化旅游产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等方面,享受国有企业同等待遇,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5、组织考核,整体推进。区产业办将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每年年终对各乡镇场、街道、园区所开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充分运用考核督导机制,整体推进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