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构建航空大都市摆脱“小狗经济”

前瞻经济学人

温州构建航空大都市促进城市转型

近年来,浙江温州“两海两改”国家战略为指导,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6月3日,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温州空港新城调研时表示,建设“航空大都市”是温州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性环节。

“临空经济的特点是高端性和外向性。”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曹允春认为,如果“航空大都市”在温州真正落地,将意味着温州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小狗经济”将迈向高端。

转型新引擎

“航空大都市”的概念首次在温州公开提出是在去年年底。2011年12月5日,陈德荣在温州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温州要“拉大框架,加快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构建航空大都市”。

尽管“航空大都市”并未出现在《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纲要》中,但打造“航空大都市”,提升城市规划的表述还是出现在今年2月举行的温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两会的工作报告中。

2月17日,国内“航空大都市”概念的引入者曹允春,受聘为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

这背后,是温州转型的困局。陈德荣在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温州经济转型相对滞后,产业发展缺乏平台支撑,高端要素难以集聚,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进展不快。

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航空大都市”或许能够满足温州的转型期待。“航空大都市所蕴含的高端经济形态,正可以成为温州区域经济转型的引擎。”曹允春说。

陈德荣亦承认温州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建设“航空大都市”的内动力。他认为,温州固守在低端制造业已经没有前途,也不可能走重化工的路子,“必须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

需调整产业结构

陈德荣认为,温州具备进行“航空大都市”探索的条件。他指出,温州正在全面推进“两海两改”国家战略的实施,并具有温商营销网络、区位地理优势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今年3月25日,温州-台北空中客运直航正式开通,温州成为和台湾时间距离最近的大陆城市。

“如果温州机场能够成为国内城市到台湾的中转站,这必然会给机场带来更大的吞吐量。”曹允春说。

温州机场集团董事长苏友灿曾表示,温州永强机场已在去年6月升格为国际机场。“以国际机场为核心,将有望集聚起与航空业相关联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吸引大量跨国公司、大型企业和高端人才进驻。”

事实上,目前温州机场的吞吐量正是温州发展临空经济的一大挑战。据前瞻网了解,2011年,温州永强机场的吞吐量为559.8万人次。“临空经济依托于机场,但是目前温州机场还不是很强。”曹允春说。

曹允春认为,每年1000万人次的吞吐量或能构成航空大都市的起步期发展,而这正是温州机场在2015年达成的目标。

“这需要温州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其拥有对航空运输能力的需求。”曹允春说,“此外,还个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合作。”

因此,除了与台湾的对接,温州还希望借助机场形成其对浙南闽北的辐射能力。陈德荣称,温州城市人口规模大且承接辐射浙南闽北,具备打造区域性中心大都市的能力条件,陈认为,要把空港新区建设“置身于浙南闽北的区域发展中心”加以谋划。

同时,这一谋划或将使温州政府一直以来“无为”的角色发生转变。

“临空经济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仅靠企业是做不到的,需要政府有效的引导。”曹允春说。

曹允春同时指出,航空大都市的建设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而是要以自然环境作为依托,促使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这样才能吸引高端的经济形态作为内核来到温州,实现生态经济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