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出台 用地指标或增20%
最近出台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落实好西部地区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等方面的差别化政策。前瞻产业研究院房地产事业部分析师指出,该《规划》最大的亮点在于差异化的土地政策,这个政策的落实或将给西部地区的用地指标带来20%的提高。
《规划》同时提出,到2020年,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19%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城镇化率超过45%等。
无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的加速,11大重点经济区的建设,让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蕴藏着更多的投资机遇。
西部“争地”
占据全国约71%版图的西部地区,看似地广人稀,并不缺少建设用地。但随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用地指标压力。
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了解到,西部众多地区对当前建设用地指标都感觉不够用,多地政府部门在其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积极争取新增用地指标。比如,四川省乐山市2012年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分析认为,目前西部地区加速发展其实最缺的是土地指标。在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压力之下,地方政府的土地指标有限,因此,西部大搞基建很容易受到限制,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争地”的现象。这一矛盾,其实是急需中央给予支持的。
比如,2011年陕西不到20万亩的土地指标,对于高速发展的陕西经济带来一定限制,不少大项目苦于无地而迟迟难以开工建设。
实际上,此前几年,国家在土地指标上已经对西部有所倾斜。比如,2011年,宁夏建设用地规模首次达到8101公顷,比上年增加314公顷。但显然,这样的倾斜力度仍然显得不够。
在这样的情况下,《规划》提出将在西部地区实施有差别的土地政策,“适当扩大西部地区利用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地的指标”,无疑是含金量最大的政策支持。在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面前,在西部大开发强劲的投资势头下,西部地区的土地仍然不够用。有差别的土地政策,将让西部地区获得更多的土地指标,给西部地区的土地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乃剑测算,允许西部地区适当扩大利用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的指标,保守估算,将让西部地区的用地指标增加20%左右。
分析认为,此前,国家在土地政策上采取“一刀切”的政策,没有看到西部特殊的情况。比如,西部地区很多土地环境承载能力还是很高的,很适合产业的布局。国家应该考虑到其地广人稀的特点,在土地供应上适当放松,下一步相关部门要加紧制定新的政策。
投资井喷
2012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据前瞻资讯数据中心监测,2012年,四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陕西达到1.2万亿元,重庆达9000亿元,新疆也达到6000亿元以上。
《规划》给了西部地区保持高增长高投入更强的信心,在国务院的有关八条意见中就有五条涉及到投资拉动,包括基础设施、城镇、产业、生态、公共服务五大类投资。
《规划》提出,到2020年,西部地区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按照一公里铁路一亿元的建设标准,未来10年,西部地区光铁路投资总额就将超1.5万亿元。
参与《规划》前期编制的西北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白永秀认为,短期内东西部的差距恐怕还无法缩小。这就不得不要求西部地区,在“十二五”期间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势头。由此,投资拉动仍将是西部地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利器之一。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认为,与东部的消费拉动不同,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思路很清楚,就是投资拉动,要大开发、大投资。
而在大规模的投资背后,则给央企、境外资本和民营企业带来井喷般的投资机遇。
对于大型国企来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投资机遇无疑在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上。而对于国际产业资本而言,《规划》提出的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都是他们投资的重大机遇。对于民营资本来说,《规划》提出的农牧业、食品加工、旅游等产业都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
国家在投资方面,亦引导让以央企为代表的大型企业根据西部特色支持西部建设。比如,2011年在新疆的央企新开工项目共196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4580多亿元,2012年央企计划投资总额更是高达7240多亿元。而在陕西,近期中煤集团、中国建筑、中国水电、中航重机、国电等央企先后携巨资入 陕,对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拉开投资阵势。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