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规划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

正在建设的天府新城,是前景良好的大型经济开发区。

随着成都天府新区各个起步区的划定,大规模的建设即将或已经展开。

新川创新科技园:西部高端产业聚集标志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新川创新科技园位于高新区中和组团,面积10.34平方公里,按照产城一体的指导思路,打造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预计2019年建成,居住人口达到12万。

由七大组团构成,组团之间由有轨电车连通,位于中间的组团“新川之心”是个大型开放式绿地公园,有10个人民公园大小,公园内有图书馆、影剧院等。

沿着天府大道南段家乐福旁边的一条小路径直向前,绿树、丘陵、农田、水塘、沟壑……一派田园风光映入眼帘,这里是高新区中和街道的乡间,也是未来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所在地。

新川创新科技园是天府新区高新天府新城的重大产业化项目,由新加坡和四川省共同设立。该园区总投资预计200亿元,面积10.34平方公里,由新加坡新川投资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和成都高新区下属高投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建设。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介绍,3平方公里的新川创新科技园起步区年底就要启动建设。负责建设的高投集团高新置业公司透露,新川创新科技园所在的中和组团地块已进入建设进场前的踏勘阶段。

眼前的农田丘陵,即将在未来数年内嬗变为现代化的科技之城———作为天府新区的核心起步区,新川创新科技园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融物流等高端产业为重点,是一个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也是未来中国西部地区高端产业聚集的标志性区域。

8大主导产业

作为天府新区高新天府新城今年要启动建设的3个重大产业化项目之一,新川创新科技园起步区建设项目旨在建设以信息技术、精密机械(研发销售)、服务外包、培训等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园区,总投资达150亿元。

整个新川创新科技园预计在2019年完成建设。届时,高新区中和组团将形成一个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聚集信息技术、培训、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环保、数字新媒体、金融服务精密仪器制造等八大高端主导产业,居住人口达到12万,就业人数约12万~15万的大型现代科技园区。

新川创新科技园新方投资代表刘心玲今年9月披露称,新川创新科技园注册资本2.97亿美元,合资双方出资比例为50%:50%。园区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项目开发周期从2011年到2019年。据她介绍,新川创新科技园充分考虑了四川在新材料、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已有优势,并依托新加坡优势产业,初步确定将信息技术等八大领域作为园区主导产业。

刘心玲表示,新川创新科技园将承接延伸成都高新区现有的现代服务业,聚集现有产业链上的最高端行业,同时导入具有可行性的新兴产业,形成中国西部地区高端产业聚集的标志性区域。

而根据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成都高新投资集团和新加坡新川投资控股私人有限公司负责人签署的新川创新科技园合作协议,新川创新科技园将充分依托成都现有产业基础和开放条件,充分借助新加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以新一代技术、生物医药、低碳环保、高端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

园区全面启动建设后,中新双方将共同把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成为中新合作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园区,成为拓展四川与新加坡乃至东盟、南亚合作的重要载体,成为具有明显现代西部特征,影响中国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成功范例,成为引进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相结合的创新基地。

产城一体:有轨电车串联七大组团

新川创新科技园从签约到完成规划设计,历时一年。

去年9月,四川省方面与新加坡方面在新加坡签署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合作备忘录。今年9月16日,新川创新科技园宣布揭牌,并首次向外界公布园区规划设计方案:新川创新科技园选址高新区中和组团,面积10.34平方公里,由七大组团构成。园区按照产城一体的指导思路,打造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创新科技园区。

谈及新川创新科技园的规划设计,高新置业总经理徐亮披露,在一年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他们和新加坡方面往来的电子邮件多达1400多封,从总体概念规划到详细方案设计双方对接了6次。

“这是一个国际化的设计方案,用四个词概括就是:产城一体、组团发展、环境友好、创新发展。”徐亮说,在产城一体方面,新川创新科技园在规划阶段就关注产业和城市的同步发展,产业和城市功能将共同进入园区;在土地利用上,新川创新科技园内产业兼容商业,商业兼容住宅,住宅也会兼容一些商业。未来落户的项目包括产业、商业、居住和其他的配套设施,还有环境生态项目。

新川创新科技园将分为7个组团(6+1),“1”为新川之心,“6”为天府门户、低碳产业园区等6个独立又有机共融的混合功能组团。7个组团将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根据城市建设、环境生态的要求进行动态修正。这种组团发展可以避免城市粘连式发展的通病,减少城市压力。

在交通组织上,园区内各个组团由有轨电车连通———电车围绕新川之心,串联起其他组团,长度大约为3~5公里。“这一交通实施是要解决从区域外到达新川创新科技园后的交通疏散,我们也借鉴了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做法。”

新川创新科技园的环境友好体现在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有机性。园区将保护区域内的水系、平原、浅丘等各种自然地貌,使之与现代城市有机共存。除了产业园区、科研总部外,还有学校、医院、影剧院等生活配套设施。这些工作、生活设施将以低碳模式运营,包括使用智能电网、各类环保设备等,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也会提高。

具备了上述基础,新川创新科技园将在既有的天府新城基础上,按照天府新区总体规划实现产业、科技、人文、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24小时活力新城:新川之心有10个人民公园大

新川创新科技园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城市形态?根据已通过成都市规划委员会审查的概念性总体规划,新川创新科技园将充分体现“产城一体”特色,从而形成一座24小时活力新城。

园区中以新能源和低碳环保产业为主的综合社区、高科技研发集聚区等六大复合型组团,将围绕着中间一个相当于10个人民公园大小的“新川之心”大型绿地公园连成一体。中间这个面积达1平方公里的大型开放式绿地公园内有图书馆、影剧院、信息中心、消防指挥站等。据成都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设计人员陆大明介绍:“绿地公园里的建筑大部分都在地下,地上只有一到两层,屋顶都用于绿化。”

园区内绝大多数建筑都集合了多种功能,陆大明介绍,比如一组建筑群里,既有商场、停车场,也有办公区或公寓,整体就是一个大型城市综合体的概念。

道路设计上,参照了很多老成都市井文化式的小尺度街巷道路布局,这种街巷设计让园区更具有成都特色,从而凸显国际社区的成都滋味。

园区建筑将顺应所处地势,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的林盘、水系等原生态景观,甚至还保留了动物迁徙廊道。还利用农林用地和道路绿带,沿重要道路和生态绿廊内部,建立绿道主环线,围绕和串连组团,并与外围绿道连接。

园区内还有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城市集中供暖制冷的智能城市服务体系及管理中心、智能电网等市政配套功能。

园区将应用综合管沟,把各类市政管线综合集约化地敷设在同一条隧道内,并进行集中管理。比如电力输送管道、电信管道、自来水管等,集中于道路下同一结构体中,内部还包括为维护管道安全设置的通风、照明、电力、通讯、安全监视等系统。

新川创新科技园外围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展开,其中一项重点市政工程就是要在红星路南延线和世纪城路东延线修建两座跨越府河的大桥,直通中和。此外还有农迁房、生态保育和城市防灾(府河防洪总出口)等基础设施将陆续开工。

新川创新科技园汇聚数字新媒体、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等8大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在园区建成企业入驻后,将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