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和东莞的角力 江南水乡为何超越温柔乡

前瞻经济学人

东莞和苏州,一个是“上有天下有苏杭”的江南水乡,一个是名传千里的温柔乡。尽管在引人春思上,苏州远早于东莞,然而东莞却有后来居上的意思,毕竟金钱才是最好的春药。来到东莞,无数台商都做好了追逐金钱的春梦。

但是这一切似乎也在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制造中心正从东莞转移到苏州,越来越多的台商也从温柔乡奔向江南水乡。苏州工业园区8年间GDP增长了16倍,财政收入增长了61倍,已分别达到180亿元、24.39亿元,而东莞的制造业却在减速。2008年前,东莞GDP每年增长18%,然而09-11年东莞GDP增速为广东省最后一位,12年倒数第二位。

2010年,苏州和东莞被国家同时认定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首批试点城市”,但是在中国经济城市的排名上,苏州排第6位,而东莞为8位。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东莞排在16位,而苏州却挤进了前十位。

东莞看着苏州,心里必然有点酸。为什么一个追赶者会成为一个超越者呢?

流行的看法:苏州的城市建设、治安环境比东莞好,土地价格比东莞便宜,人力资源比东莞丰富,因此苏州能够把东莞的外商吸引过去。

苏州的城市建设和治安环境比东莞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关于苏州土地价格比东莞便宜和苏州人力资源比东莞丰富的说法却值得商榷。苏州的园林蜚声国内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走在苏州的新区和旧城之间,感受到的是“大写意”巨卷中“小工笔”的动人清幽。这样优美的城市确实能让投资者产生留下来的念头。

反观东莞的城市建设,现在已经滞后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东莞“本地人口150多万,而外来人口却有500多万”这个现实。“民以食为天”,首先一个吃的问题就要解决,仅为了解决500万外来工吃肉问题,散落在各村镇的猪场就高达4665个,年均生猪出栏量达150万头,以致东莞运河污黑的河面恶臭难闻;其次是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带来的治安环境的恶化,深圳和广州的城中村治安管理一直就是当地政府头疼的问题,而东莞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城中村,“过了一村又一村,村村是城镇;过了一镇又一镇,镇镇是农村”就是很好的写照。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过多的外来人口一方面给东莞的经济注入了活力,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如环境和治安等问题。这是中国每一个城市在发展中都不能回避的现实。苏州目前刚处于起步阶段,等到它的外来人口像东莞一样多的时候,环境和治安等问题也会接踵而来。因此,可以说,东莞的今天有可能就是苏州的明天。

同样,苏州目前的土地价格比东莞低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合理现象,这同时也反映了东莞在配套设施上的领先和经济的繁荣,即东莞经过20多年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随着外来投资的不断增加,土地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苏州作为一个新的开发城市,本应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但我们发现苏州及其附近城市一直就存在着的“土地价格战”可能会产生“渔翁得利”的负面作用。因为目前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费。

苏州的工业开发用地每亩是20万元左右,昆山是15万元左右,这是市场上比较认可的价格。但紧邻的吴江地价却降到了每亩5-7万元,无锡更是压到了每亩2-3万元。“甚至有些地方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变相提出免收土地使用权转让费。”就苏州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而言,大部分的土地开发成本至少在9-10万元以上,土地价格如果低于这个数字意味着连成本也收不回来。随着苏州经济景气的飙升,其土地价格早晚也会像东莞一样走高。

除去土地使用权转让费,人力资源也是苏州和东莞比较的一个焦点问题。“苏州所在的长三角拥有大量的熟练的下岗产业工人,以及区域内100多所高校所提供的优秀人才,注定了苏州比东莞有更好的人力资源。”这是记者从一篇比较东莞和苏州优劣的文章中摘录的一句话,无疑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看法。

然而,大量的下岗产业工人并不意味着就拥有更好的人力资源,因为东莞的外资企业大多数还是以组装加工为主,对于那些没有任何国企“坏习惯”犹如一张白纸的外来工而言,重复的机械工作的效率其实要比那些所谓的“熟练的下岗产业工人要高得多”。苏州的台资企业尽管整体生产级别要比东莞高,但是依然是以组装生产为主。因此,苏州在低端的组装生产上并没有明显的人力资源优势。

对于需要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高科技企业,不可否认,东莞在人才培养上确实不如苏州所在的长三角,上海与江浙两省高校加起来100多所,在人才培养上要优于广东,但是在全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人才的流动早已经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东莞与苏州比较在人才引进方面明显更胜一筹。今年东莞进一步降低了引进人才的门槛,为人才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一季度已引进具有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才2646名,是多年来东莞累计引进同类人才的两倍。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