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推出5年投资10万亿刺激计划 债务到期如何还?

2013年,浙江推出了一个5年投资10万亿元的刺激计划。由此推理,全国各地方政府投资计划的总额,恐怕是一个很吓人的数字。政府搞投资的钱都是借来的,债务到期时是否还得起?在很多地方,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那里的负债率(债务本息总额与商品和劳务收入总额之比)已经远远超过警戒线。于是,借新债还旧债,成了一些地方的不二选择。

一个发达省份的10万亿元刺激计划

5年10万亿的投资目标,把浙江带入了热火朝天的大建设氛围之中。

“下面县、市都非常积极,很多地区已经上报了重大项目的投资情况,并且建立了地方领导联系重大项目责任的制度。”浙江省发改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

早在2012年年底召开的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发改委就公布了2013年的投资目标:要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增长速度在1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增长20个百分点,全社会投资总量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

一年2万亿元的投资规模,让与会的官员们既兴奋又惊讶。而这,仅是浙江未来5年投资中的一小部分。

前述浙江省发改委官员透露,今年3月中下旬,浙江省政府召开第四次常务会议,省发改委主任谢力群做了专门汇报。这次汇报的核心内容就是关于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以及2013年新增重点建设项目编制情况。

在这次汇报会上,刚刚上任浙江省省长不久的李强指出,要抓紧项目的前期工作,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谋划好大项目、好项目。

随后不久,“411”通知由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

据了解,浙江省希望通过“411”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四大万亿”工程,即“万亿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万亿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万亿统筹城乡建设工程”、“万亿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建设1000个以上的省重大项目,带动浙江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万亿元;同时,力争建设100亿元以上大项目50个、50亿元以上大项目150个。

其中,在“万亿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中,计划五年完成全社会产业投资5万亿元以上,重点推进700个左右的省重大产业项目。在“万亿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中,计划五年完成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1.5万亿元以上,重点推进300个左右的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万亿统筹城乡建设工程”中,五年完成全社会城乡建设投资1.5万亿元以上,重点推进100个左右省重大城乡建设项目。在“万亿公共服务提升工程”中,计划五年完成全社会公共服务投资1万亿元以上,重点推进200个左右省重大公共服务项目。

为了推进“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浙江省还成立了由省领导任组长的“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推进协调小组”,同时要求建立省、市、县(市、区)领导联系“411”省重大项目的制度,各市、县(市、区)和省级有关职能部门作为项目服务责任主体,业主单位作为项目实施责任主体,齐心协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大项目背后的伴生矛盾

浙江省“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与能源相关的省重大项目约有90个左右,几乎占到项目总量的1/10。这一点引起了外界的注意。

据悉,浙江将重点建设的能源项目包括苍南电厂、六横电厂、杭州萧山天然气热电项目等火电项目,以及秦山核电一期扩建、三门核电一期和二期等核电项目。

为了拓宽未来5年的电力投资,浙江省正在推进项目储备。在国批项目方面,浙江省将争取国家发改委核准温州电厂、舟山电厂、乌沙山电厂3个煤电项目;核准宁东至浙江特高压直流和500千伏电网项目不少于10个。

“预计5年内,浙江在电力领域的总投资将在3500亿左右。”前述浙江省发改委人士透露。

大力投资同样伴随着问题和矛盾。据一份浙江省发改委的文字材料提到,浙江省曾经超前建设了一批天然气热电联产机组,由于今年电力需求趋缓,且有关单位不支持抢建机组发电,该批机组的年发电小时数仅为1000小时,陷入了破产的窘境。

同时,环境保护与发展煤电的矛盾,在浙江仍然长期存在。据了解,在浙江省的电力装机结构中,煤电一直是主力机型,但浙江省的环境容量有限。面对这一矛盾,浙江省的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开展煤电的减排问题研究。

浙江省政府“411通知”出台以后,在浙江各地引发了强烈的投资冲动。

以永康市为例,当地有8个项目被列入“411”重大项目,其中包括永康市北部水库联网工程、永康市核电关联产业中央仓储物流供应中心、永康市现代汽车装备城(一期工程)、东阳至永康高速公路、丽州南路延伸工程、龙山镇污水管网等。这8个项目的总投资额为162.49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20.43亿元。

缙云县有7个项目被列入“411”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黄帝温泉谷休闲养生度假中心、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改建、壶镇镇小城市培育建设项目等。7个项目的合计总投资为121.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3亿元。

投资价值应交由市场“评估”?

大项目涉及投资、开发、建设等形式,包括工业开发、高速公路和地铁建设等。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以156项重点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为国家打下了工业化的基础。可以说,大项目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现在,GDP崇拜推动下的发展模式,到了调整的时刻。然而在中央越来越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对经济增速的容忍度超出市场预期的同时,地方政府却依然积极举债增建大项目,以刺激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乐于、勇于借债进行大项目建设,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其一,惯性使然。这点不难理解。其二,压力使然。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使得地方财政收入、就业压力问题逐渐突显。在这一背景下,地方政府刺激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大。于是,多地政府暂时将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目标放在一边,再次高调祭出投资大项目的“杀手锏”。4月初以来,全国共有18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发布公告,敦促下级政府加速推进资本项目以推动经济增长,并强调确保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性。

这轮“大项目热”是否蕴含风险呢?

“地方政府大量上马大项目,必然会造成债务规模的膨胀。”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此类投资中很可能有资本被大量浪费的情况。她同时表达了一个担忧:“该死的项目死不了,该活的活不下去,才是地方大项目最糟糕的现状。”

有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的许多地方政府又掉进了两个“陷阱”筹资成本高,大项目在投资中的占比较高。多年在“陷阱”中挣扎的不少地方政府,其债务规模增长速度快,偿债压力大,被迫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偿债方式。截至去年年底,银行贷款占地方政府债务的78%。令各界担心的是,有些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利用特殊的融资工具变相举债,投资于大项目,一旦这些项目无法实现盈利,就会造成金融风险。

因此,判断大项目的发展前景,即未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成为投资决策的最重要依据。

地方政府申报大项目是否应受到约束?叶檀表示,对不同的大项目投资,应区别对待。有些大项目在建项目良好、资产质量高,能够将债务还本付息,虽然会引起债务规模的膨胀,但仍值得投资。另外一种情况则恰好相反项目差且资产劣质,最终导致资不抵债,使项目公司破产。后一种大项目不值得投资。

叶檀对后一种大项目投资造成的大量资本浪费,进而导致的债务规模膨胀,表示了担忧。她认为,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方政府的大项目投资。“最糟糕的方式就是用政策性扶贫的方式去投资项目”,叶檀认为,抑制地方政府大项目投资方式包括:减少政策性贷款,央行控制银行的信贷规模。“在此前提下,由市场说了算,市场会自动选择有前景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