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启动碳交易试点 火电企业“中枪”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启动,深圳市由此成为我国首家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的城市。

深圳市将有635家工业企业和200家大型公共建筑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成为首批受控企业。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将承担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制性义务,否则将面临处罚。排放超标的企业须到碳交易市购买配额,配额有盈余的企业则可选择到碳交易市场出售配额。

毫无疑问,减少碳排放是大势所趋,而这对于“碳排放大户”火电企业来说,则面临着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专家表示,环保工作不达标的火电企业需要购买配额,成本支出会随之增加。火电企业逐步淘汰容量小、能耗高的小火电机组,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装机目标迫在眉睫。

火电企业成本支出将大增

目前,纳入深圳碳交易试点的635家受控工业企业2010年的排放总量是3173吨,占深圳全市碳排放量的38%,这些企业在2013年至2015年间的配额总量大约是1亿多吨,平均每年3000多万吨。

前瞻网了解到,发改委2011年10月29日下发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要求在201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场雏形。

目前广东2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基本完成历史碳排放量核查,预计今年第三季度能完成碳排放权配额的初始分配,预计发放的碳排放配额将在亿吨以上,为开展碳交易铺平道路。

我国碳排放交易还仅处于地方性试点阶段,但碳排放交易是大势所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火电为主,表现为火电在电力装机、发电量的比重分别达到75%、82%左右,火电厂消耗的原煤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50%以上,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量的40%左右。

因此,在碳排放交易逐步启动以后,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火电机组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据测算,每燃烧1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

专家表示,碳排放权交易立足点是环保,而落脚点则放在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首当其冲。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