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再融资开闸意味着政府救市吗?

 房地产企业再融资开闸意味着政府救市吗?

近日,两家房地产企业中茵股份、天保基建发布公告称,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得证监会通过。加上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方案的出炉,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似乎不再限制了,是否意味着政府救市正式开始了?

证监会在2010年10月发布消息称,为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政策,证监会已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组申请,并对已受理的房地产类重组申请征求国土资源部意见。对存在闲置土地、炒地以及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暂停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

证监会的一纸禁令,整个上市房地产公司再融资大门关闭,股权融资活活地被“阉割”了。

我们知道,公司上市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从资本市场持续获得资金支持,并做大做强。而持续获得资金支持无非就是通过上市公司再融资,包括配股、增发、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其中非公开发行需满足的财务指标相对较低,而且融资方式灵活,是上市公司常用的再融资方式。

上一届政府的调控思路是,对购房者限购、限贷;对房地产企业则是,限制其从正规金融渠道和资本市场融资。导致的后果是,房地产企业将融资渠道转向了银子银行、民间借贷。

银子银行的大肆扩张导致了银行资产出表屡禁不止,在“刚性兑付”的怂恿下,资金市场已近错综复杂,期限错配严重,风险愈积愈大。

民间借贷,对房地产企业来说也可谓是刀口舔血,最近刚倒下的宁波房地产企业兴润置业,主要也是栽在民间借贷上,其实际控制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市场下行,导致其资金链断裂,最后留给银行一堆坏账。

也就是说,行政手段限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非但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反而逼的房地产企业剑走偏锋,最后加重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如今银行渠道对房地产行业风险偏好下降,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也是敬而远之;银子银行渠道也受到政策的打压,即便是靠金融创新绕过监管也是偷偷摸摸,生怕哪天就被叫停了。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让负担美元债务的房地产企业开始苟延残喘;国内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遥遥无期,想通过REITS融资也是异想天开。房地产企业到了生死关头!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融资开闸,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可谓是天降瑞雪。如果说上一届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剥夺了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权力不道义,那么新一届政府取消这一行政限制是否就是理所当然呢?

对于新一届政府来说,此举是履行“开正门,堵偏门”的承诺,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之实。但是在当前的节点上放开上市地产公司再融资,难免落入“救市、托市”之嫌。联想到近期央行对“余额宝们”的围剿,“让市场在资源配制中起决定作用”还是难逃政府之意志。

中国股市历来是权贵们巧取豪夺的场所,中国股民才是最后的买单人。当年我们把将毫无竞争力的国企推向了资本市场,国企终于得以脱贫致富,股民却亏得他爸妈都不认识了。如今又要将地产行业的风险转嫁给股民,在此,笔者要高呼一声:中国最坚强的一帮人,你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安以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