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三连跌”或将于7月11日来临

国内油价连续两个月下调,预计首次“三连跌”将于7月11日来临。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7月5日,三地(迪拜、布伦特、辛塔)原油移动平均价格变化率为负9.23%。

根据现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上次成品油调价日为6月9日,7月5日是调价后第19个工作日。7月10日将是调价后第22个工作日。

自6月9日年内二次下调成品油价格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跌。进入6月下旬,纽约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跌破每桶80美元和90美元,创出18个月来的低点。但随着欧盟峰会协议重振市场信心,伊朗紧张局势加剧,国际油价再度飙升。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7月5日,欧洲中央银行和中国央行同时下调利率,英格兰银行也决定将量化宽松规模扩大500亿英镑。受刺激政策影响,布伦特原油价格再度站上每桶100美元关口。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国际油价近期暴涨,对三地原油变化率有所提振,但预计不会改变国内成品油价格“三连跌”的趋势,不过下调幅度或将有所缩窄,为400元/吨左右。

6月9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530元和510元,低于市场机构预测的每吨下调600元至700元的幅度。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说,一是参考油种不同,我国成品油参照的油种是一揽子、综合的;二是原油期货和现货价格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国际油价有些反弹;四是人民币有所贬值。这些造成实际调价幅度低于市场的预期。

分析认为,6月份成品油价格下调低于预期,还可能存在一种考虑,是要抓住国际油价回落的时机,逐步缩小此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不到位造成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和所挂靠国际油种价格之间的差距,为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的出台创造条件。因此,此次调整幅度有可能低于预期。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