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促进中俄天然气合作 十多年谈判僵局将打破
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图
国家能源局今日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俄期间提出了创新性的天然气合作模式,得到了俄方的积极认可,解决了两国15次谈判都未达成一致的僵局。
李克强副总理4月底访问俄罗斯期间,中俄企业一共签署了26项重要合作协议,总金额超过60亿美元,涉及油气、电力、煤炭、新能源、能源装备和节能等领域。但媒体报道称,中石油向俄天然气公司进口天然气的协议,因为价格问题,仍然没有达成协议。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天然气合作是中俄两国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的项目,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刘铁男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长,初步预测到2015年需求将翻一番。建设安全、稳定的中俄陆上天然气管道,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刘铁男表示,目前双方在中俄天然气西线合作上,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管道路径、管径等技术参数问题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的主要分歧是气价和市场承受力的问题。为解决问题缩小分歧,双方都采取了一些相向而行的措施。
国家能源局透露,李克强访俄期间,提出了创新性的天然气合作模式,得到了俄方的积极回应,并希望双方企业据此开展调研和磋商。创新性的天然气合作模式细节目前尚无法得知,但国家能源局称:“双方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合作方式,一定会实现天然气项目合作的目标。”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