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机械基础零部件行业销量年均增长近两成

前瞻经济学人

国内机械零部件产业快速增长

众所周知,国内机械基础零部件产品规格繁多,量大面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为航空航天、兵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电子通信、轻工纺织等装备提供配套,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汽车摩托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和IT电子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拉动下,模具质量和技术、产量也在不断提高,模具行业规模已经赶超日本和美国。但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变革,迫切要求中国模具制造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中国模具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大历史使命。

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拥有机械基础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8000多家。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连续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国内市场占有率65%左右,重大装备配套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机电产品出口大户,紧固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液压元件、齿轮市场销售额居世界第二位,轴承和模具销售额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升,大型成套装备已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然而基础零部件却无法满足主机配套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发展的瓶颈。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对材料、工艺缺乏系统研究与应用,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和实验投入少且分散,技术基础薄弱,原创技术和专利产品少,导致产品早期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市场进入门槛低,有效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缺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少。中低端基础零部件产品低价恶性竞争严重高端基础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工艺装备落后。

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工艺及装备落后现象长期存在,工艺基础数据积累不足,过程控制能力和工艺保证能力不均衡,制造技术与检测手段落后,致使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不能满足主机配套需求,严重影响了产品制造水平的提升。四是新产品进入市场难。检验认证体系不够完备,新产品缺乏实验验证和应用业绩,加上用户和主机企业因受责任风险等因素影响,对使用基础零部件新产品缺乏信心。同时部分用户对新产品质量差的惯性思维,增加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阻碍新产品快速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