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项“风技术”达到国际水准 风电开发将受益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中国的风电技术取得巨大突破,有四项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项风电技术研究成果近期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中国电机领域的院士和专家的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饶芳权院士等人组成的专家组认为,这四项成果有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甘肃省科技厅介绍,这四项成果是:“甘肃电网风电实时监测与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系统”、“高速、重载电铁与风电场相互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风电机组和风电场模型参数及其实测验证研究”和“甘肃电网接入大规模风电后的系统稳定及运行控制技术研究”。

“四项成果都是针对目前中国风电并网和输送的瓶颈问题而进行的。”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说。

据了解,四项成果由汪宁渤所在的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具体承担,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同参与,以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风电基地为依托研究对象,探寻解决中国大规模风电基地电力输送问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在2011年集中并网后,装机容量为550万千瓦的酒泉风电基地频繁出现大规模风机脱网事故,并且出现了风机并网后发电无法送出的“弃风”现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473万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与欧美以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小规模、高度分散、就地消纳的风电发展模式不同,中国风电远离负荷中心、大规模、高度集中、远距离集中送出,规划建设的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都存在类似情况。

“风电场需要集中送出的装机容量规模越来越大,接入电网系统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电力电量送出的距离越来越远,风电场事故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影响越来越大。”汪宁渤这样评价中国风电现状。

据甘肃省科技厅介绍,这四项研究成果基于当前大规模风电发展对电网带来的冲击,在理论、基础和方法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应对的主要措施,并建立了国内首个功能完备的风电预测预报系统,对风电的送出、消纳和系统稳定有重要指导作用。

分析指出,上述研究成果将对中国未来的风电开发产生积极影响。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