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然气供应吃紧 中石油多渠道“保供”

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内不少地方的天然气供应进入了紧张状态。据了解,类似情况几乎每年冬天都会上演。

“一到冬天取暖期,每个地方燃气公司,都向你要气,电话里要,见面也要,都说不够用。”在王志强的印象里,最近几年的冬天都像在打仗一样,必须时刻准备着处理突发情况。

王志强在中石油担任销售天然气的工作,负责天津区块。

12月10日是个周末,王志强上午还在开会,这是他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若干个与冬季天然气保供相关的会议之一。

中石油集团公司的人士表示,如果不出现极端恶劣的天气,依据中石油集团公司的安排,今年冬天天然气供应整体上有保障。

下游的用户似乎更谨慎一些,他们更愿意多要一些“粮草”储备起来。几乎每一个天然气管线通到的城市,都在想方设法向上游的供气商要更多的“气”,“情愿多也不能缺。”

“每个季度,中石油都会与终端客户一起开用气协调会,询问客户下一个季度的需求,并制定相应的供应计划。”钱旭透露,这种协调机制,能够保障天然气的有序供应,不至于出现大面积气荒。

跟王志强一样,钱旭也在中石油担任销售天然气工作。

供需面日益趋紧

12月5日,北方地区突然降温,大雾深笼,天然气用量骤增。当天上午,王志强接到某燃气公司打过来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着急地喊,“我们这边的气不太够,能不能多给一些。”

频繁的协商,并没有给天然气供应链上的各方吃下定心丸,每年冬季爆发式增长的需求都会让天然气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人如同走在钢丝绳上。

12月5日上午,王志强刚挂断某燃气公司的电话,手机铃声马上又响起来,另一个客户向他提出同样的要求。他表示自从开始销售天然气,就已经习惯了每年冬天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同样在备战的,还有王所在中石油华北天然气销售公司的诸多同事们。

自从华北地区取暖普遍改用天然气以后,主供华北的中国石油华北天然气销售公司压力倍增。该公司党委书记施龙表示,以北京和天津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夏季和冬季使用天然气的峰谷差一度曾达到1∶8,这让他们每年冬天都疲于应对。

这个冬天,王志强们的手机铃声频繁地响起又被挂断,他们甚至比天气预报员更早知道天气变化。

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中石油占据着七成多的市场份额,大部分城市的天然气消费者需要依靠中石油。

多渠道“保供”天然气

尽管下游需求大增,但在上游气源被大大拓展后,今年冬天的天然气供应基本有保障。

施龙表示,中石油集团公司已经制定预案,在进入采暖高峰期后,将从西气东输调配一部分资源,保证华北地区的天然气供应。

这个说法得到西气东输方面的证实。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销售)公司党委书记秦刚说,将通过暂停集团下属的天然气化工厂以及一些天然气发电厂客户的用气,来保障华北冬季的采暖需求。

与此同时,依据中石油集团公司的计划,通过在天然气管网之间运输过程中的调配以及几个大型储气库在冬季的采气保供,将能够基本保证平稳度过冬季的采暖用气高峰。

“华北地区有两个储气库,今年冬天能提供19亿—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大港储气库占到全部供应量的95%以上。”施龙说,储气库中储存天然气的有序开采,将对北方地区的冬季取暖用气高峰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据前瞻资讯数据中心监测,去年12月15日,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大港储气库的日输送天然气达到了每天2200万立方米的量,而2010年该储气库的最高日采气量为每天2459万立方米。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