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又出大单:中泰拟建克拉运河 可打破美国封锁

塔西佗

根据参考消息网5月19日消息,有台媒称,继中巴经济走廊、中俄高铁等项目后,大陆推动“一带一路”布局又有新动作。中泰两国在广州签署“克拉运河”合作备忘录,让这项延宕10年的世纪大工程向正式开工跨出一大步。

一带一路又出大单:中泰拟建运河军事、经济双重意义

“一带一路”似乎一直是近来几乎所有大单的诞生地。

根据初步预估,该项目需打通克拉地峡,将耗时10年、投资总额280亿美元。若动用核能技术等非常规施工方法,则可望7年完工,投资总额也将增至360亿美元。显而易见,为期十年的工程巨单,对当地来说意味着就业,对工程方来说意味着为期十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流。这对于有希望“接单”的上市公司股票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根据台媒分析,该运河一旦开通,大陆的“马六甲困局”也将迎刃而解。

何谓“马六甲困局”?这个词体现的是马六甲海峡的地缘政治对中国产生的经济和军事双重的制约。在和平年代,中国有近八成进口石油和大量出口商品要取道马六甲海峡;在非和平时期,美国和海峡沿岸国有能力且有可能利用海峡对中国形成制约。如果中泰能够通过建运河的方式“分流”一部分马六甲海峡的运载能力,那么,中国备受制约的局面将会有所减轻,泰国由于多了一条国际航道也能收获大量贸易机会。当年的新加坡就是凭借着马六甲海峡的关口位置而得到了大量过境贸易和全球资源,从而高速发展的。泰国如果也能利用好运河带来的机遇,完全可以打造一两个像新加坡那样的地区。

基本上已经可以断定,中泰双赢决定了这条运河的建造是合理的。

但是,根据相关报道,早前调查显示,泰国只有3成民众支持兴建此运河,至少4成反对,主要是担心该工程可能造成泰国政治动荡,包含破坏生态和政府贪污。的确,任何一个跨国工程都不得不考虑当地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才可能让这么一项投入巨大的工程持续地产生回报的重要前提条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