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商业健康险减个税 保驾民生也利好保险行业

塔西佗

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试点对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给予个人所得税优惠,运用更多资源更好保障民生。一些业内人士指出,税收优惠推出是发展正当时的商业健康保险的强心剂。

商业健康险助力医保改革,政府与市场合力托举民生

会议指出,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衔接互补,可以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扩内需、调结构。会议决定,借鉴国际经验,开展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鼓励购买适合大众的综合性商业健康保险。对个人购买这类保险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用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更好托举民生。

大多数中国人目前的抵御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的手段还比较传统。除了亘古不变的“存钱防病”之外,就是依靠国家的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由于国家基本医保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非市场化定价和资金投资效率低等问题,很多时候只能依赖财政软预算作为支撑。在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下,老年病也越来越多,对财政形成的负担也越来越大。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独臂撑天下”的局面,确实有些让人揪心。

根据《东方早报》的报道,目前,中国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在医疗卫生总费用中占比为1.3%,而德国、加拿大、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10%以上,美国高达37%。显然,如果能成功发挥商业健康险的作用,国家财政压力会有所减轻,个人患病的风险和负担也会有所减弱。为了促进民众选择商业健康险,抵减个税也许是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同时,也要关注大众观念的一些错误观念对商业健康险发展的不利影响。很多老百姓都认为,保险公司肯定是要赚钱的,一定是病的人少,用不着它赔,不然保险公司怎么盈利?如果是这样,我为什么不自己存着钱而非要“送”给保险公司呢?

其实,这是一种静态的思路,认为只有人亏,才有人赚。事实是,保险公司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它通过消费者认购保险是一次性缴费或定时缴费来获取稳定的现金流。稳定的现金流是稳定投资的一个基础。保险公司的收益能力决定了它的财富增值能力强于个人,这种盈利能力对实现偿付投保者看病费用之后的盈利具有关键作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