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丑闻:粮仓“硕鼠”以陈粮顶新粮牟利
4月17日,央视著名的《焦点访谈》节目报道,根据央视记者在辽宁、吉林等地的明察暗访,当地一些中储粮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每吨达700元,若买2万吨,差价可达千万。粮仓“硕鼠”就这样破坏了国家粮仓。
粮仓“硕鼠”以陈粮顶新粮牟利,中储粮的发展呼吁市场化改革
央视又踢翻了一个“公开的秘密”,粮仓内存粮的质量问题。
早在这之前,中储粮就已经问题频发。不仅仅表现为总有“粮官”被查处,更反映在政府组织的粮食和棉花拍卖经常流拍的这一事实上。这不得不让人猜想,国家储备的粮食情况到底如何?数量上存不存在被侵吞、挪用,质量上是否能正常使用?
根据央视所曝光的内容,中国东北中储粮仓库官员以折扣价格购买陈粮或低质粮食,在填写相关文件时却称是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的新粮。报道所曝光的粮食已发芽、不同程度地变色或发霉。
令人费解的是,为何这种早已存在的问题直到近日才被查出?一般而言,出于核实应纳税情况,国家会要求企业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所有者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也会重视每年的审计情况,以防止经营者夸大经营数据以利其自身薪酬或隐瞒经营失误和风险。审计工作中,盘点存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存货的盘点不仅仅是核实数量,也重视质量与其账面价值匹配情况的审核。如果发现问题而管理层又不能做出合理解释,那么这些问题就将反映在审计报告上,让股东等利益攸关群体知晓。
但是,根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在实际审计中,审计者可能不具备辨别陈粮新粮需要的专业知识,而粮食又已经袋装比较难盘查。再者,事务所对财报的审计只对涉及存货估值方面的问题负责,对于不直接影响财报的问题,事务所的责任仅限于执行特定程序。不过,中储粮粮仓内出现了这样显而易见的库存粮质量问题,还是表明了之前的审计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这至少表明,国家作为所有者仍然显得产权主体不明晰,激励失范使得有关问题不能被发现,相关监督程序的局限也不能及时得到消除。国家储备粮食如果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良好运作,也必须进行一轮市场化改革。
另外,根据英媒的报道,中储量的粮食质量也将影响国际粮价。如果我国储粮大量地出现质量问题,那么必然会购进新粮以替换陈粮,这将推动国际粮价上升。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