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驳斥“外资撤离论” 3月FDI保持增长

塔西佗

4月16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3月份和一季度的各类贸易和投资数据。在回答媒体提问的环节,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驳斥了近来甚嚣尘上的“外资撤离论”,指出外商对华投资有进有出,进大于出,我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力仍然较强。

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驳斥“外资撤离论”

近几个月一些知名外企关停在中国的工厂引发了众多关于外资撤离中国的忧心忡忡的报道。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近年来逐渐上升,社会对于环境保护与劳动者权利的意识也不断提高,这都使得以劳动密集型和高污染为特征的外资企业加速撤离中国,而转移到越南,印尼等周边更欠发达的国家。这不禁让人悲从中来:拿着微薄薪资的劳动群体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牺牲品,大好山河也因污染而一去不返,换来的,却是说撤就撤的外资。资本只追逐利润,不承担责任,给中国留下一地鸡毛。

如今,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却用对方数据驳斥了“外资撤离论”,算是给了市场一颗定心丸。

根据沈丹阳所引用的数据,联合国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表明2014年中国吸收外资1280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上海美国商会的《2015年中国商业调查》显示有67%的受访企业计划2015年扩大在华投资;今年一季度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1.3%,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数据或来自非政府组织,或来自政府部门,或来自最权威的国际组织,都证明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仍然较强。

新闻发布会上对于一季度外商投资数据的细节也发人深思。各行业使用外资的数据显示,农业和服务业使用的外资都在上升,唯独制造业出现了下降,降幅为3.6%。这确实显示了当前转型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环境的确不佳。在实际投入外资排名前十的国家中,英国、法国、沙特阿拉伯分别对华投资的同比增幅较高,分别为40%、258.7%和776.7%;日本和美国对华投资则出现了出现了大幅下降,日本同比下降12.3%;美国同比下降40.4%。有意思的是,之前媒体关注的西铁城和一些撤离的外资鞋企,恰好正是日本和美国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