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提制造业4.0版 中国制造业崩溃还是赶超?
制造业4.0是什么?早在2013年,德国就将制造业4.0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近日来这个概念在中国引发关注。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甚至认为,只要工业4.0在全球铺开,中国制造业将崩溃。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国这样还未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家又要如何紧跟步伐赶上制造业4.0这部快车,而不是被快车碾死呢?
制造业4.0对中国而言是挑战也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制造业4.0意味着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再造一个制造业的升级版。在这个升级版中,“智能化”将是核心,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认定的主要方向包括两个:“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制造业4.0计划首倡于德国并不奇怪,这个以严谨精密、品质优良闻名于世的制造业强国,在其他发达国家或多或少地遭遇产业空心化和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时,仍保持着实体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制造业是德国的绝对优势,如何保持这个优势无疑是德国国家发展战略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从很多角度来看,中国与德国的产业发展似乎都没有多少可比性。
比如在技术工人队伍上,德国从19世纪起就已经开始重视技术教育,一直到今天技术教育的发展仍然遥遥领先。技术工人这个职业在国民中的认可度也非常高,德国人把机器当做艺术一般加以钻研的精神也根植于此,也常有学生放弃大学学业去接受技术教育。德国制造业优秀的技术功底即来源于这种社会经济大环境。而中国,技术工人仍然缺乏,提到蓝领,人们想到的仍是在流水线上机械劳动着的低薪资群体。大学生也普遍对从事一线生产活动持有抵触情绪,技术教育在中国也处于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状态。这都不利于中国形成一支坚实的蓝领工人队伍,也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在制定产业政策上,中德两国也不可同日而语。德国的国家产业政策也一直以其前瞻性和不干扰市场秩序闻名遐迩。而中国的产业政策却容易造成“蜂拥而上”和产能过剩。拿光伏产业来说,德国的产业政策是补贴购买太阳能设备的消费者,这样既促进了光伏产品市场的扩大,又体现了市场化原则。而中国直接补贴企业的做法却导致企业过度生产,而相应的消费市场却迟迟没有发育,扭曲了市场的同时造成了资源错配,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源。
也正因为差距如此之大,经济学家郎咸平才发此哀鸣。
但是,德国制造业的历史发展轨迹却给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好榜样。德国工业革命开始得比较晚,18世纪末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在德国展开。但是德国却后来者居上,在关键产业上取得了领先于英国的突破,然后整体推进,实现了赶超。这个关键产业正是当时新兴的铁路。中国的高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本上的巨大优势其实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个突破口,未来在新产业或者细分市场的发掘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将是中国实现赶超的重要抓手,从这个角度上看,制造业4.0其实也是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当然,在技术教育的发展,产业政策制定的前瞻性和金融体系的多层化、市场化等方面,中国如何“补课”,也是实现赶超的重要因素。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