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节后招工难 部分企业返岗率不足六成

祝雨清

羊年春节节后的用工荒似乎比前两年的更严重。从3月份以来,广州市的很多小微企业密集区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街头招工的老板比找工作的工人还要多。驻足询问的工人也大多只是上前了解行情,并不着急上班。“招工难”其实是广东经济发展情况的一个折射镜。

“招工难”其实是广东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折射镜(图片来自新华网)

根据参考网消息,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日前发布调查报告称,广州企业春节后用工缺口为12.33万人,有八成受调查企业表示“正急着招工”。根据相关报道,部分企业的节后返岗率甚至不足六成,也就是有将近一半的员工“有去无回”了。

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庞大的东莞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虽然电子行业、制造业、建筑地产业、服务业等一线岗位需求旺盛,企业也开始通过涨薪水、涨福利来吸引人才,但是成效寥寥,空缺岗位仍高达15万个。东莞所面临的问题和广东省其他地区的还有所不同。根据参考网的文章,由于近年来的“扫黄”,外来女工因担心在东莞工作会“败坏名声”,纷纷对工厂“爽约”,去其他地方发展。一些已入厂的单身女工甚至被家人迫令辞工。这一切东莞已陷入近几年来最难招工季。

但是,企业的“招工难”并不意味着求职者能够容易地找到工作。虽然街头招工的那些小制衣厂的老板们比路上的求职者还多,但是在正规的人才招聘会场,求职场面仍然火爆,待遇较好的企业筛选十分细致严格,并不担心招不到工。

一方面是“招工难”,一方面是“求职难”,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人才市场概貌已经呼之欲出。

“招工难”和“求职难”并存,体现出来的是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关系的不匹配。也就是说,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就业期望和企业的招工方向、薪酬水平之间存在不小差异。这导致一部分劳动力需求和一部分劳动力供给是无效的,也反映了广东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出现招工难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小作坊式企业,比如中低端制衣厂和简单零部件制造厂。处在这些行业的企业,更容易陷入低端的价格战。然而近年来来自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更低廉劳动力的竞争,这场价格战也就越发激烈,给工人加薪的空间也就越发狭窄。这是此类企业近年来招工难的一大原因。

这类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最先发展、最为常见的行业,也是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走向衰落的行业。它们曾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人们对环保健康问题的欠缺意识而在这块地区迅速发展;也必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健康环保问题日益凸显而走向终结。整个制造业的升级之路还在前进,失效的那部分劳动力需求将随着落后产业的淘汰而逐渐自行消失;但是,失效的劳动力供给则需要帮助劳动者提升素质技能才能得到消化。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