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再发反水货客游行 价差不减水货客不止

祝雨清

根据新华网消息,继2月8日和15日香港个别激进团体在屯门和沙田,以抗议内地“水货客”影响区内居民生活的名义围堵挑衅内地旅客后,3月1日又有激进团体发起所谓的“光复元朗”行动,在元朗滋扰商户。香港市民及一些社会团体对此行为表示极度愤慨,并要求警方严正执法。

只要价差仍然较大,水货客就不会消失

近几个月来,香港多地出现了以反水货客甚至反自由行为内容的示威活动,虽然示威仅代表一部分群体的声音,但也足见自由行带来的大量内地水货客对香港市民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梁振英也曾在2月24日表示,港府正与内地方面商讨收紧现行赴港“自由行”政策,他将于“两会”期间赴京与中央有关部门商议具体措施。

从好的方面看,内地水货客所带去的强大购买力对当地经济和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香港本就是自由港,购物经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面对越来越多前往香港扫货的水货客,香港作为地狭人稠之地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一些大陆水货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引起了香港市民的反感。另一方面,水货客造成的大量需求也改变了香港市场的供需关系,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这也是香港近来反水货客游行频发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只要两地存在商品价格差,只要中国内地产品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那么水货客的大量存在就是无法改变也无法阻挡的事实。即使“一签多行”得到了限制,即使大陆水货客大幅缩减,香港本地人也同样会充当水货客,当地商品的供求关系还是会受到影响。

这个逻辑也同样得到了相关数据的支持。根据《大公报》的相关报道,根据深圳海关发布的最新数据,过去4年海关先后截获职业“水货客”3.3万人,其中2万名为香港人,而在被定罪的163宗走私货物案件中,香港人更高达80%。

可以说,香港的反水货客游行除了体现出香港社会存在的“地方主义”情绪之外,对解决实实在在的经济问题和利益问题,实在是于事无补。相反,扰乱商铺经营的行为反而影响了当地的正常经济秩序。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