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奶进口政策收紧 国内乳企能重获市场吗?

塔西佗

近期国内相关部门已抬高了巴氏奶进口质检门槛,引发业内关注。有消息称,政府主管部门牵头要扶持巴氏奶。外国乳企在巴氏奶中本不具备优势,这么一来,进口奶将会受限。不过,国产奶能否重新赢回市场,仍是一个问题。

巴氏奶进口政策收紧,国内乳企能重获市场吗?

外国乳企销往所在国的鲜奶往往是“巴氏奶”。“巴氏奶”和中国消费者熟知的常温奶不同,其保质期更短,通常不超过一个周,而且需要冷冻储藏。因此,巴氏奶要求全程冷链运输。在这种前提下,巴氏奶对于销售距离显然有更高要求,一般来而言,销售半径也只有三五百公里,并不适合长距离的进出口。可以说,“进口巴氏奶”原则上是没有优势的。

但是,“进口巴氏奶”之所以在中国市场上受追捧,主要还是由于国内消费者在前几年“乳业风暴”中,对国产奶彻底丧失了信心。“三聚氰胺”这个专业名词变得家喻户晓,不时曝出的国产奶变味,豆腐渣状沉淀物等问题,即使它们只是极少出现的个例,也还是成了扇动翅膀的蝴蝶,在消费者心中酿成一场卷走信任的龙卷风。

国产奶在消费者心中已经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代名词,只要这种局面不扭转,国产奶的困境是无法被解除的。就算政府想在巴氏奶领域上给国产奶一次翻盘的机会,但被毁掉的消费者信任要如何重建,仍然是一个十分艰难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

其实进口奶,尤其是进口巴氏奶,并不比国产奶问题少。近日,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不合格入境乳制品名单中,共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430批次乳制品检测不合格,其中新西兰以60批次不合格“名列前茅”。质检总局规定,从2月1日起报检进口的以巴氏杀菌工艺生产加工的调制乳,必须提交《检疫许可证》,收紧了巴氏奶进口政策。不过,外国相关乳企实际上也早就开始着手应对了,毕竟中国乳制品消费市场相当庞大,谁都不肯放下这块蛋糕。

国内巴氏奶的发展速度也超过了常温奶,这也是大势所趋,虽然常温奶仍然是主要市场份额占有者。像光明,三元等国产品牌早已开始尝试本地化供奶的模式。但是由于巴氏奶的运输和储藏要求高,因此相应的费用也较高。根据《华夏时报》的报道,目前国内巴氏奶做得好一些的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利润率维持在10%-15%左右,其他一般则只维持在6%左右。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