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大幅降价啦 我国天然气价格正式并轨
2月28日,发改委发布通知,将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440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40元,实现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并轨。同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
天然气迎大幅降价,我国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终于并轨
长期以来,我国在天然气价格上一直实行“双轨制”,也就是在非居民用气中存在增量气和存量气“同期不同价”的现象。此次并轨就是将这两种价格“合而为一”,从此以后遭非居民用气中只有一种价格。
长期以来,天然气价“双轨制”饱受诟病。任何领域的双轨制几乎总伴随着制度套利者,寻租现象和非市场化价格造成的资源错配。这种价格双轨制在我国水、电、气领域广泛存在,显然不利于落实中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经济改革的目标。
非居民用气的“去双轨化”还是在天然气定价上实现市场化的前提之一。早在去年8月,发改委的文件中就提到,我国天然气价格调整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市场化取向,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主要方法是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最终实现天然气价格完全市场化。
这次并轨并不涉及居民用气。根据新华社的采访,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表示,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天然气低价政策,居民用户对理顺天然气价格水平缺乏思想准备,对天然气涨价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低于其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此次居民用气价格仍不作调整,国家价格主管部门主要还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经过此轮价格调整,居民用气终端价格每方仍然要比工商业便宜0.5-1元,而实际上居民用气更加分散,供给成本要高于工商业用户,低气价形成的亏损,还是需要通过对工商业实行较高价格来进行交叉补贴。
不过居民用气领域并不是没有新政策出台。这次发改委明确了要在今年全面建立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从而形成耗气多者多缴费的格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体现资源本身的稀缺性。
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下降还有利于一些产业。2014年下半年以来油价的大幅下跌使得天然气的价格优势削弱,天然气在各个应用领域的推广都遇到了一定的阻碍。随着天然气价格也联动下降,加气站行业、城市燃气行业和气头尿素行业可能将获益。不过,这些行业的成长靠的还是天然气长期价格低于石油,短期的一次调价可能会利好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但对产业长期成长来说意义有限。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