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造富神话破灭 “土豪”的艰难转型之路

塔西佗

煤炭行业曾经充斥着各色造富神话。

煤炭价格上涨的十年长周期里,挖煤等于挖钱,一个个承包小煤矿的“煤老板”们暴富起来。他们提大箱现金到各大城市扫楼扫货;即便是出境消费,他们也“壕”气难挡,曾有山西煤老板在香港狂扫400万奢侈品,甚至引发了海关的关注。

煤老板造富神话破灭,面临艰难转型之路

而现在,由于煤炭产业处于严重的产能过剩状态,煤炭价格也出现了持续下滑,煤老板们的经营压力渐大。今年1月份,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通报2014年煤炭行业发展情况时透露,预计全国煤炭全年产量同比下降2.5%左右。而这次产量下降,是2000年以来的头一回。

受库存压力、价格下滑、出口减少、投资不足等因素影响,去年煤炭行业效益萎靡不振。据统计,去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4.4%,亏损企业亏损额达683亿元,同比增长61.6%,亏损面70%以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表示,今年全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态势难以根本性改变,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整个行业运行形势依然严峻。

煤老板是直接在这股凉风中发抖的人。“往年这个时候,我正坐在家里兴奋地数钱,算算又赚了多少利润。而现在,尽管我也在家算账,算的却是到底又亏了多少。”山西省吕梁市一位做了十二年煤炭生意的老板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不过是吕梁众多陷入经营困境的煤老板中的一个,吕梁市的GDP由山西省地级市中的第一变为倒数第一,也揭示了处在困境中的不仅是煤老板,更是一个亟需转型的城市。

挖煤换钱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起飞的一个跳板,但是资源型的经济必将随着资源行业的大周期起起落落,也面临着“资源诅咒”的危险。其中,丰裕的资源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挤压是最危险的。在很多过度依赖资源的地区,由于不需要高技能的人才,因此人力资本的投入无法得到额外的收入补偿,人们接受教育的意愿普遍降低,大量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的劳动力流出,知识创新缺乏机会,于是落后于发展潮流。

一句话,钱不是财富。煤老板们在上一个十年或许发现了“印钞机”,但是没有真正建立一个财富生成机制。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倒逼着不得不走的转型之路。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